中元普渡在怎么来的

相信大家都听过“中元普渡”,那么你知道中元普渡是怎么来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中元普渡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中元普渡在怎么来的

“中元”是道教的说法。道教经典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又将“三元”与“三官”相配,说天官神主赐福,生于正月十五;地官神。道家以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届时地官检查、考校天上地下神仙、凡人、动物的表现,以便定罪免刑。

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元者,即是一切事物之开始。道教认为天地水三元之气,为最初生成人类,长养万物之根本,又把三元配置于农历的三个日子,称为“三元日”;上元日正月十五,中元日七月十五,下元日则为十月十五;故此“中元”的意思,即是七月十五日。

“三元日”之中,上元日为“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之生日;中元及下元日分别为“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及“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之生日。三官大帝的地位,仅次于玉皇上帝,统御万灵,故此三元日为道敦的重要节日,在此三日均举行斋醮法事。

三官的传说很多,但以中国古代尧、舜、禹三帝配三官的传说较为合理。因为在古代尧帝定天时,施七政,所以当了“天官”,天官主赐福,所以多为一般民间所供奉;舜帝把中国分为十二州,使人民能够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当上了“地官”;而且舜帝事亲至孝,所以“中元节”又叫“孝子节”。

在古代民间,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羊,烧香及金银衣纸祭飨祖先;这种孝祭祖先的行为,推而及之,普度无主孤魂,使他们在这天亦特别得到很多人的祭祀,所以叫做“中元普渡”;至于禹帝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保家,因此当上了“水官”。

中元普渡活动一般带有以下三个目的:一、祭奠先祖亡魂;二、荐享无主冤魂;三、超度新死亡鬼。而在我国台湾地区,普度的形式又分为公普和私普。私普就是以街、庄等居住单位为主的普度,从七月初一到三十,大家商议好时间轮流普度。

普度时都会在门口摆设长长的供桌,摆上丰盛的菜饭以及其它的食物等,每盘菜上都要插上一枝香,俗称“拜门口”。同时,家家门前、檐下都挂盏圆形纸灯,一面写“阴光普照”或“庆赞中元”,一面为“路灯”,这是用来照引路途,使这些孤魂野鬼能找到可以供养他们的地方,又叫“树灯篙”。

公普又称为“庙普”,一般都在七月十五举行,俗语又叫“拜七月半”。通常以寺庙为中心,由庙寺主事者来主持。这一天,人们往往在街头巷口搭起法师座和祭孤堂,设起普度坛。

普度坛中央悬挂着“盂兰盆会”的横幅或三官大帝像。祭孤台上立着几块灵位,有“男孤魂之位”和“女孤魂之位”,这是召唤各方没有主儿的“饿鬼”前来受祭。为了怕施食时“小鬼”抢不过“大鬼”,还特设“儿童男女孤魂之位”的灵牌。

在坛前边摆有上下两层桌子:上桌放一个斗灯,下桌放神像、香炉之类。斗灯内放白米、古剑、铜镜、剪刀、小秤等物,以作避邪之用。另外,坛前还特设一排长桌,以供民众摆牲之用。

中午过后,各家各户便挑起三牲、粿品、水果、纸钱、衣帽、竹笠等祭品前来祭拜。主事者分别在每一件祭品上插上一把黄、绿、红各种颜色的三角纸旗,并写上“盂兰胜会”、“甘露门开”等字形,以作纪念。之后便请和尚、道士各念其经,进行祭拜。

中元节简介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这天通过虔诚的祭祀活动,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怀。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普渡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祈丰收

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放河灯

中元节有放河灯的习俗,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焰口

在盂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

河灯度孤

中元节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演变而来。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如今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THE END
0.中元节是什么节是鬼节吗,中元节是什么节有鬼吗?中元节简介青岛育儿网为大家解答中元节是什么节是鬼节吗,中元节是什么节有鬼吗?中元节简介问题,这个问题还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O(∩_∩)O 部分栏目内容涉及孕育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引起不适请及时关闭网页!!! 育儿语录:孩子,让妈妈牵着你的手,一起前行!走的晚了些,不怕,让我们珍惜以后的每一天! The Beginning jvzquC41o0;3{~jt0et0srfqogt0uqjpij{p1;kf99>de>74egjfgk<653ich@kd5:=g97mvon
1.七月十五禁忌讲究有什么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节简介 中元节——七月十五 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zrfskvgkknwk1e7:7;5480nuou
2.2021年中元节是星期几?中元节的意义简介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就是鬼节。这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各地都有怀念先人的活动。那么2021年中元节是星期几?中元节的意义简介?下面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中元节是星期几? 2021年中元节时间为:公元2021年08月22日 农历2021年七月十五 星期日 冲猴(戊申) 煞北 jvzquC41o0ynz|3eqo5ggwlujwo0|qnujk526><760nuou
3.2017中元节阴历的几月几日三、中元节的习俗简介 中元节虽然不像春节、中秋那样热闹,但其文化内涵深厚,主要习俗包括: - 祭祖扫墓:许多地方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坟祭拜,清理杂草、供奉食物、烧纸钱。 - 放河灯:部分地区有放河灯的习俗,象征引导亡灵归途。 - 吃面食:有些地方有“吃面”的习惯,寓意“团圆”和“平安”。 四、总结 2017年的中元节jvzquC41ycv/lrszwp4de8kzwt0497733549A5;324ivvq
4.中元节的风俗是什么简介(中元节的习俗是什么相关内容简介介绍)每日小编都会为大家带来一些知识类的文章,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元节的习俗是什么方面的消息知识,那么如果各位小伙伴感兴趣的话可以,认真的查阅一下下面的内容哦。 1、中元节万全区能扫墓。 2、中元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jvzquC41|k~vp7lvwctc0lto1|oyww442481:86777<637mvon
5.中元节节日简介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在汉字文化圈不少地区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wjvjokgto03?6353:2;>6:368:0qyo
6.《阴嘈地府》剧本杀简介阴嘈地府剧本杀好玩吗《阴嘈地府》是一部欢乐还原本,故事主要是围绕着鬼界展开的,临近中元节,托梦办事处的鬼满为患,孟婆那儿的鬼也是络绎不绝,年关将至,酆都城还会发生什么呢?今天就给大家带来《阴嘈地府》剧本杀简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玩家更好地了解剧情和角色。 本月精品剧本推荐 jvzquC41yy}/ijrgtuqz0lto1jgofktqm1814;5313:639::0unuou
7.关于中元节的简介中元节简介: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jvzq<84yyy4vpsx0eqs0|8:639710qyon
8.中元节萌娘百科中元节/盂兰盆节是一种传统节庆活动,在许多ACG作品中是比较常见的桥段。 简介 中元节/盂兰盆节,是常见于华人地区和日本的节庆,随历史与地域发展出不同习俗。 中元节的习俗最早可追朔至中国古代,天子会在「孟秋」(对应农曆七月)时用新收成的穀物进献宗庙。但随着佛教和道教的成立发展,在南北朝时期逐渐变成超度、jvzquC41o|n/oxjiktr/q{l0ep5&G@*;D'>3'N:':7+C2.J9';H&:?*G:'>B'A7
9.中元节是什么节有鬼吗中元节简介中元节是什么节有鬼吗 中元节简介 1、七月十五中元节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无数鬼魂涌到阳间度假,阳间便成为“它们”的散心地,可谓“阴气冲天”。所以七月半也称之为鬼节。jvzq<84o0{~mcm~0eqs0lrsi{ct03A>6866/uqyon
10.金色月亮紫色荷花灯背景的中元节介绍PPT模板下载中间填写中元节PPT标题。界面风格唯美雅致。 PowerPoint模板内容页,由25张中元节文化动态幻灯片,搭配PPT文字排版组成。另外使用了孔子画像插图、红灯笼插图、中元节美食插图等装饰。 中元节介绍PPT目录及内容简介: 一、中元节的来历和讲究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jvzquC41yy}/3yuv0eun1jwvkerf1:5;34;/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