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儿女要知道,清明节的“大风俗习惯”,你知道的有几个节日青团

提起清明节,可谓是人人皆知,但是要说起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想必大多数人只记得扫墓和祭祖。

其实,清明节还有不少风俗习惯,像清明节的“10大风俗习惯”,作为华夏儿女,还是一定要知道的,你知道的有几个呢?

一是扫墓祭祖。清明节作为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扫墓祭祖,在祭祀扫墓时,一般都是先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一些新土。

然后再摆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比如磕头、作揖等,以表示对先人的思念和敬意。

关于清明祭祖,有几件事要注意一下,不要带空心、成串、多籽的水果去扫墓,要添土但不能拍土,据说这不尊重先人,扫墓后不能走亲访友,可在外面游玩。

二是踏青。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踏青也称作春游,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

据说踏青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到唐宋时期尤为兴盛,一直相传至今。三是折柳赠别。

自汉朝以来,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尽情挽留之意。

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

四是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喜欢的习俗之一,春季刮风的天气比较多,春光明媚,万物更新,大家都喜欢去郊外玩一玩,放风筝也便成了郊外活动的项目之一,不但小孩喜欢,大人也喜欢。

五是荡秋千。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叫千秋,后来为了避讳改为荡秋千,春天风和日丽,阳光正好,荡秋千深受人们喜爱,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加胆量,使人变得更勇敢。

六是拔河。拔河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在军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到唐朝时期,才开始叫拔河。

唐玄宗时期,曾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习俗了,一直流传至今。

七是蹴鞠(cù jū)。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起源于战国时期,是古代清明节期间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

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位蹴鞠高手。

到了清朝中期,随着现代足球的传入,传统的蹴鞠活动很快被取代,不过在2004年初,国际足联还是确认了足球发源于中国的这个事实。

八是吃青团。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也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用清明节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再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九是吃发糕。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寓意是“发财、高升”,大家吃发糕,也是图个吉利。

十是吃鸡蛋。这个习俗也有很久的历史了,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煮熟后,再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

后来人们在清明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有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一样,都是一种节日食品。好了,以上就是清明节的十大风俗习惯,你知道的有几个呢?

写作是一种修行,渡人亦渡己。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清明节的“10大风俗习惯”,你知道的有几个?清明节的“10大风俗习惯”,你知道的有几个?上滑查看更多视频 -- 我是有底线的 --清明节的“10大风俗习惯”,你知道的有几个?2023-04-05 12:56 · 0次播放 发布于:河南省 吃动养好身 +订阅 +1 评论 全部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抢首评相关jvzquC41o0ypj~3eqo5b1?;536759
1.清明节这些习俗您了解多少?文化频道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jvzquC41ewruw{j0ejooc7hqo1nftrycig5dw|yqo1723@5897532;7254:06:<84;?:ajqn0jznn
2.慎终追远还可以这样做:清明节新丧葬风俗扫描清明节至。千百年来,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追思先人。 时代变迁,如今,一棵树、一坛花、一面墙、一片海,甚至是一张虚拟的“网”……越来越多的人按新风俗祭奠逝者。 岁月之河中,不变的是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变化的是“思时之敬”的祭奠方式。 jvzquC41pg}t0lhvx0ipo8pwckqbp8r1c1oofn}0ujznnHnf?CXUKƒtuGZ€BI=JviFzvgg\33<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