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风俗这个日子不能回娘家

虽然科技进步了,但是在很多农村还流行着这些风俗禁忌。大部分人开始已经把这些曾经人们遵守的东西都不以为然,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他们依然很较真。

在之前的农村,女子结婚以后,什么时候回娘家还要在指定的日子。如果不小心违背了这些禁忌,娘家的人就会心理有阴影,当家里出现不顺心的事情时总会往闺女的回家日子上想。

1、 过年不能回娘家

直到现在很多地区都是除夕和大年初一是不能回娘家,老人们认为出嫁的闺女如果在娘家过年在新的一年里对娘家是不利的,所以大部分地区都将初二定位回娘家的日子。

2、 元宵节不能回娘家

有的地区规定还比较多,新媳妇在元宵节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在婆家。那她们去哪里呢?之前有“躲灯”的习俗,就是这天新媳妇要到亲戚朋友家去躲灯,农村之前还流传了一些俗语“闺女看了娘家灯,娘家穷的叮叮叮”,“正月十五不躲灯,先死老公公”的说法,所以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元宵节新媳妇还是不回娘家的。

3、 二月二不能回娘家

农历二月二农村经常有龙抬头的说法,因为过了二月二开始雨水多,农活也要多了,很多农村流行在二月二要把媳妇接回家,有的还叫接姑奶奶。所以二月二也是不能在娘家待的。

4、 清明节不能回娘家

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如果出嫁的闺女在清明节这天回娘家会引来很多闲话。

5、 端午节不能回娘家

在农村流传着这样的俗语说 五月五管婆婆,农村相对比较讲究孝道,如果在这天回娘家就会觉得婆媳关系不和,影响家庭和睦。一般媳妇都是在端午前回娘家,端午当天和婆家人一起过端午节。

6、 半年日不能回娘家

农村半年日一般值得是六月初一,刚好是一年的一半,这天是不允许回娘家的。

7、鬼节不能回娘家

一般七月十五为鬼节,在之前的鬼节当天,媳妇不能回娘家,小孩子也不让乱跑,到底原因是什么,小编也不清楚,老人们都这样说的。

8、 中秋节不能回娘家

闺女出嫁以后已经算是婆家的人了,中秋节是团员的日子,都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出嫁以后就是婆家的人了,所以这天不能回娘家。

9、冬至不能回娘家

农村老话说“冬至不过冬,过冬死公公”。所以这天媳妇是一定不能回娘家吃饭的,要在婆婆家吃饭,否则他们会觉得这会对公公不利的。

10、立春不能回娘家

农村有这样的说法“春”比“年”大,如果在立春当天回娘家,会意味着娘家会受穷,有的说“大春走娘家,踩穷了舅子”对娘家是大不利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开始居住在高楼大厦中,对这些之前的俗语禁忌慢慢的淡忘。科学的进步很多人觉得这可能有迷信色彩在里边,但是到底说的有没有道理,毕竟是老一辈子总结下来的。这些你知道的有几个呢?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清明节的“10大风俗习惯”,你知道的有几个?清明节的“10大风俗习惯”,你知道的有几个?上滑查看更多视频 -- 我是有底线的 --清明节的“10大风俗习惯”,你知道的有几个?2023-04-05 12:56 · 0次播放 发布于:河南省 吃动养好身 +订阅 +1 评论 全部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抢首评相关jvzquC41o0ypj~3eqo5b1?;536759
1.清明节这些习俗您了解多少?文化频道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jvzquC41ewruw{j0ejooc7hqo1nftrycig5dw|yqo1723@5897532;7254:06:<84;?:ajqn0jznn
2.慎终追远还可以这样做:清明节新丧葬风俗扫描清明节至。千百年来,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追思先人。 时代变迁,如今,一棵树、一坛花、一面墙、一片海,甚至是一张虚拟的“网”……越来越多的人按新风俗祭奠逝者。 岁月之河中,不变的是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变化的是“思时之敬”的祭奠方式。 jvzquC41pg}t0lhvx0ipo8pwckqbp8r1c1oofn}0ujznnHnf?CXUKƒtuGZ€BI=JviFzvgg\33<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