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两种说法不同朝代”话重阳,种风俗大禁忌说重阳茱萸赏菊

重阳年年有,物是人非,古今却不同。

从古今视角,走进“重阳节”的民间来历,话说千秋风情。

两种说法话“重阳”,不同由来,见千秋风情。

说起“重阳节”,古往今来,民间流传了两种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

说法之一

东汉时期的汝南县里有一位名叫桓景的人,他居住之地发生严重瘟疫,致使双亲相继病死。后来,桓景便前往东南山向仙人费长房拜师学艺。费长房后来赠予桓景一把能够降妖的青龙剑。桓景拜师期间日日晚睡早起、刻苦修炼。

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了,届时你家将出现大灾难,你赶紧回家除害去吧!”费长房还给了桓景一包茱萸叶子、一瓶菊花酒,并叮嘱他说:“先制作一个大红囊袋,并将茱萸叶子装入其中,再系在手臂上,接着登高山、饮菊花酒,如此一来,即可消除灾祸。”回到家乡的桓景在九月九日那一天领着妻小与乡亲父老登上附近的一座山,接着将茱萸叶子分送给众人,提醒大家须随身携带,好让瘟魔不敢近身。桓景又让众人分饮菊花酒,化解感染瘟疫的可能。桓景紧接着去找瘟魔搏斗,并顺利杀死了瘟魔。

危机解除后,欢乐不已的百姓便将九月九登高、饮菊花酒避祸,以及桓景杀死瘟魔等事情给传开了,从此以后,民众就开始过起重阳节来了,民间亦开始了重九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风俗。

说法之二

备受汉高祖刘邦宠爱的戚夫人惨遭冷酷的吕后害死之后,服侍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随后也遭到驱逐。出了宫的贾佩兰在嫁给了扶风人段儒之后,在某天闲谈之间,提及自己在宫廷期间,每年的九月九日都会佩戴茱萸、饮用菊花酒、吃蓬饵,借此辟邪延寿。自此往后,重九的由来便传开了。 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而针对中国古籍所指的“茱萸”为何,仍存在争议。

通过这两种说法,再看“重阳节”,还需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再回“重阳节”。

不同朝代,重阳节是怎样?

汉朝

重阳节在汉朝中叶以后,民间就渐渐将重阳节的消灾、解难、辟邪、避祸的意义,改变成为秋游、登高的郊野活动,因此,重阳节又称为“踏秋节”或者“登高节”,是郊游、远足的好日子。

三国

三国魏曹丕(西元187年~226年)《九日与钟繇书》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篇文章记载:九是阳数,九月初九当天太阳和月亮都属于阳性,民间寓意长长久久,需要庆祝一番。因此,到了三国之后,百姓除了郊游、远足、饮酒助庆之外,家家户户一家人还聚首一堂吃晚饭,庆祝一家人团聚一起。藉着重阳节日祝一家人团聚这个习俗,反映出中国人重视家庭、家族、宗亲的关系。

唐朝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闰九月九日独饮》中有这几句:“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写出了在重九当日轻松自在的在饮酒,可见,到了唐代,百姓除了郊游、远足之外,饮酒庆祝重阳节已经成为了习俗。

宋朝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127年)有这样的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宴聚。”可见,到了宋代,百姓除了登高、郊游、吃喝宴聚之外,文人雅士还发展到在重阳节“赏菊”、饮酒、吟诗作对的雅兴。

1、佩戴、插茱萸

西晋周处在《风土记》中说:“九月九曰,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曰,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古人认为,“悬其子于屋,辟鬼魅”。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也载道:宋人每年重阳节都会“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宋人还分别为茱萸与菊花取了“辟邪翁”、“延寿客”这两个雅致称呼。

古人还认为,在井旁边种植茱萸除了能食用,还能帮井水消毒,清人丁晏的《淮南万毕术》即载述了此事∶“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

2、饮菊花酒

重九正值秋季期间,也是菊花盛开之际。于是,诗人在歌咏重阳节,自当不忘提及菊花,例如: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李欣《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透过这些诗词,可知时人过重阳,必备菊花、茱萸等物,否则就不似是在欢度重阳节了。

3、登高

古代民间过重阳节即流行登高等风俗,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

一般认为,重阳之所以出现了登高习俗,实际上是跟上述桓景带领百姓登高、插茱萸及除瘟魔的故事有关。

4、放风筝

古时的风筝是以木头、竹子等物制作,故称为“木鸢”,直至东汉才出现了以纸张制作的“纸鸢”。据说因气候影响,北方人多是在清明节放风筝,南方人则是在重阳节的时候放风筝。

5、吃重阳糕

古人习惯在重阳节遵循登高习俗,而“高”跟“糕”的发音相同,因此,又出现了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此习俗具有众人喜爱的“步步高升”之意。

当我们已经了解了“重阳节”风俗,一般的禁忌,也必有所了解。

重阳节,六大禁忌,各有说头

关于重九日需要注意哪些禁忌,看看这六大点,各有说头,也有所指。

1、不适合祝贺节日快乐

因为,重阳节是为了避邪所设立的,若在这时祝贺说“重阳节快乐”是不合时宜的。建议在这一天祝福他人平安、顺利、如意等祝福词句会比较适合。

2、忌讳拿菊花送人

民间素来有重阳节喝菊花茶或赏菊花等习俗,但菊花向来是作为祭拜花卉,因此不适合拿来作为祝福礼物来送人。如果拿菊花送人,恐造成误会,坏了你与他人之间的好关系。

重阳节是敬老节,这一天理应让家中长辈好好休息,不要过于劳累。因此,建议在这一天不要在家中开火煮饭,避免让长辈忙进忙出,可改采取外带或外送等方式。

3、忌讳行房

重阳节是重九日,9是最大阳数、是阳数的极限,在9之后便为阴数。因此,如果在重阳节同床恐造成阴阳失调,不容易受孕。因此,计划生小孩者应避免在这一天行房。

4、忌讳出嫁未满三年的女儿回娘家

民间俗语存在“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之说,也就是说,民间忌讳出嫁尚未达三年的女儿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娘家。如果还是要在重阳节回家,可以先携带面线、佩戴百合花等象征着长寿的物件,以便顺利化解禁忌。

5、忌讳两男谈论公事

众所周知,男子属阳,女子属阴。民间认为,如果男子在重阳节这一个极阳日内谈论公事,比较容易爆发口角、冲突,届时恐影响工作进度,甚至会伤害双方交情。

关于“重阳节”,全国各地都怎么个过法,一起探讨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2要吃,3要做,4要忌,寓意老人幸福安康安康重阳节茱萸3:佩茱萸,古时民间认为九月九日折茱萸可以当驱邪用,或佩戴于臂,或插戴于发,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能够避邪治病。在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也称“茱萸节”。因此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是必要的,并且可以选择品质好且颜色鲜艳的茱萸来佩戴。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6759A=a3:=949j662622:nm2g4ivvq
1.[地理·中国]重阳节为何要佩戴茱萸?正在播放[地理·中国]重阳节为何要佩戴茱萸? 《地理·中国》 20230131 “一丹”说节气 00:29:03 本期内容 [地理·中国]“送秋牛”的传统民浴流露出农家收获的喜悦 00:01:10 [地理·中国]重阳节为何要佩戴茱萸? 00:01:42 [地理·中国]第一个用“寒”字命名的节气 00:00:42 [地理·中国]霜降是一年之jvzquC41vx4de}{0ep532;81235438[KFGuk2;Fkgq\Y[\ZYGGj3\y7523920|mvon
2.[地理·中国]重阳节为何要佩戴茱萸?[地理·中国]重阳节为何要佩戴茱萸? 选集 更多 《地理·中国》 20251111 千年运河12 《地理·中国》 20251110 千年运河11 《地理·中国》 20251109 千年运河10 《地理·中国》 20251108 千年运河9 《地理·中国》 20251107 千年运河8 《地理·中国》 20251106 千年运河7 jvzq<84o0cvq0lhvx0ipo8{ugv|0fnyckn5D4;9:61
3.辟邪翁是什么植物重阳为什么佩戴茱萸1、“辟邪翁”是茱萸的别名。宋吴自牧《梦粱录九月》: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清阳九之厄。 2、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jvzq<84o0{~mcm~0eqs0lrsi{ct07A<2224tj}rn
4.茱萸怎么读重阳节为什么戴茱萸茱萸图片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在重阳节当日古人有佩戴茱萸的习惯。大家知道“茱萸”怎么读吗?知道茱萸是什么植物吗?下面,伊顿教育老师为大家详细解读茱萸! 茱萸怎么读_重阳节为什么戴茱萸_茱萸图片 茱萸,读[zhū yú]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别名:红刺楤、红刺葱、大叶刺葱、仁刺葱、刺江jvzquC41o0wjpzg326/exr1||€t1wjyu1€y|4;3:>90qyon
5.佩茱萸重阳习俗网络中国节·重阳九九染菊黄重阳颂安康重阳节佩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或佩戴于臂,或作茱萸香囊,或插戴于发,以避疫消灾。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因此登高会也称“茱萸会”,重阳节被称为“茱萸节”。 有人分析认为,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jvzquC41pg}t0opgyy/exr0ep5oqmj14565287246712B4892<4:okg38ie0|mvon
6.重阳节传统习俗——佩茱萸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zhū yú]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jvzquC41yy}/zrfpep4dqv4z|v5dqwygpv532;6/325258hqpvkovh;5996477mvo
7.中国古代常在重阳节佩戴的是哪种植物中国古代常在重阳节佩戴的是哪种植物( )。 A.艾草 B.茱萸 C.甘菊 D.蓍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节日习俗。B项正确,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A项错误,端午节将艾叶插于门庭、悬于堂中,用以jvzquC41o0gi0qzcvw4dqv4424803:8214:95>>6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