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过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每逢重阳佳节,我们便会想到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古人过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茱萸这种植物。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几种落叶乔木或灌木的通称。茱萸的叶片有香气,开伞形小黄花,果实成熟后呈红色椭圆形,可以入药。王维诗中的“遍插茱萸”,指的是古人在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除了佩戴茱萸,古人过重阳节,还有登高、饮酒、赏菊花、写诗作赋等活动。

这些重阳节的固定活动约起源于东汉时期,南朝梁代有一本古书《续齐谐记》记载了一个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他善于占卜之术,能够替人推算祸福。汝南人桓景是费长房的徒弟之一,跟随他学习方术已经好几年了。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对桓景说:“今年的九月九日那一天,你家中会遭灾,你需要马上赶回家去。”桓景听了师父的话,感到很诧异,费长房接着说:“如果想避免这场灾祸,就要让你家人制作几个红色的布袋子,里头盛满茱萸,把袋子系在他们的胳膊上。然后你带着他们爬到山上去,登上山顶后喝下菊花泡的酒,这场祸事就可以免除了!”桓景对师父的话深信不疑,急忙回到老家,按照师父所说的做。等到傍晚回家,果然看见家里养的鸡、狗、牛、羊等牲畜都死掉了。费长房知道了桓景家的遭遇后,说:“正是牲畜替代了你家人原本可能遭受的灾难啊。”

《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一开始,人们佩戴的是茱萸,比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写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也开始插戴菊花,因为重阳节前后,正是菊花盛开的时期,晚唐诗人杜牧曾经在重阳节赋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说的就是唐代人佩戴菊花的现象。宋代以后,民间越来越流行重阳节时采摘菊花插戴在头发间。宋人刘季孙曾经写诗询问苏东坡说:“今天重阳,广大人民群众都头戴菊花,不知您是否也这样?”(原诗《寄苏内翰》:“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费长房的故事虽然属于传说,那茱萸辟邪究竟有没有科学道理呢?其实所谓佩戴茱萸能够躲灾避祸,是古人对茱萸药用价值的夸张化说法。茱萸入药的部分是其成熟的果子,它的果实晒干后,称为萸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书之一《神农本草经》里面,就已明确记录了“山茱萸”的特性,后来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茱萸肉有“久服轻身”“强阴益精”“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等妙效。所以古人在重阳节不光佩戴茱萸,也用茱萸来泡酒喝。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书中说“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是月”就是指九月,“都人 ”就是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城中的人们,“泛萸”指的是把茱萸果子放在酒杯中浸泡,然后饮用。

(本文节选自《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

古诗词里的博物志【全5册套装】古诗词里的地理名胜+动物植物+科学现象+历史典故+衣食住行

THE END
0.2要吃,3要做,4要忌,寓意老人幸福安康安康重阳节茱萸3:佩茱萸,古时民间认为九月九日折茱萸可以当驱邪用,或佩戴于臂,或插戴于发,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能够避邪治病。在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也称“茱萸节”。因此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是必要的,并且可以选择品质好且颜色鲜艳的茱萸来佩戴。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6759A=a3:=949j662622:nm2g4ivvq
1.[地理·中国]重阳节为何要佩戴茱萸?正在播放[地理·中国]重阳节为何要佩戴茱萸? 《地理·中国》 20230131 “一丹”说节气 00:29:03 本期内容 [地理·中国]“送秋牛”的传统民浴流露出农家收获的喜悦 00:01:10 [地理·中国]重阳节为何要佩戴茱萸? 00:01:42 [地理·中国]第一个用“寒”字命名的节气 00:00:42 [地理·中国]霜降是一年之jvzquC41vx4de}{0ep532;81235438[KFGuk2;Fkgq\Y[\ZYGGj3\y7523920|mvon
2.[地理·中国]重阳节为何要佩戴茱萸?[地理·中国]重阳节为何要佩戴茱萸? 选集 更多 《地理·中国》 20251111 千年运河12 《地理·中国》 20251110 千年运河11 《地理·中国》 20251109 千年运河10 《地理·中国》 20251108 千年运河9 《地理·中国》 20251107 千年运河8 《地理·中国》 20251106 千年运河7 jvzq<84o0cvq0lhvx0ipo8{ugv|0fnyckn5D4;9:61
3.辟邪翁是什么植物重阳为什么佩戴茱萸1、“辟邪翁”是茱萸的别名。宋吴自牧《梦粱录九月》: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清阳九之厄。 2、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jvzq<84o0{~mcm~0eqs0lrsi{ct07A<2224tj}rn
4.茱萸怎么读重阳节为什么戴茱萸茱萸图片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在重阳节当日古人有佩戴茱萸的习惯。大家知道“茱萸”怎么读吗?知道茱萸是什么植物吗?下面,伊顿教育老师为大家详细解读茱萸! 茱萸怎么读_重阳节为什么戴茱萸_茱萸图片 茱萸,读[zhū yú]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别名:红刺楤、红刺葱、大叶刺葱、仁刺葱、刺江jvzquC41o0wjpzg326/exr1||€t1wjyu1€y|4;3:>90qyon
5.佩茱萸重阳习俗网络中国节·重阳九九染菊黄重阳颂安康重阳节佩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或佩戴于臂,或作茱萸香囊,或插戴于发,以避疫消灾。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因此登高会也称“茱萸会”,重阳节被称为“茱萸节”。 有人分析认为,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jvzquC41pg}t0opgyy/exr0ep5oqmj14565287246712B4892<4:okg38ie0|mvon
6.重阳节传统习俗——佩茱萸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zhū yú]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jvzquC41yy}/zrfpep4dqv4z|v5dqwygpv532;6/325258hqpvkovh;5996477mvo
7.中国古代常在重阳节佩戴的是哪种植物中国古代常在重阳节佩戴的是哪种植物( )。 A.艾草 B.茱萸 C.甘菊 D.蓍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节日习俗。B项正确,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A项错误,端午节将艾叶插于门庭、悬于堂中,用以jvzquC41o0gi0qzcvw4dqv4424803:8214:95>>6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