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有哪些区别

【上元节是什么节】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上元节是什么节?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这一天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正月十五,所以命为“上元节”,古人称夜为“宵”,故而又上元节称为元宵节。

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又说上元节(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上元节(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上元节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

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习俗】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是中元节习俗之一,中元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习俗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下元节是什么节】  每年的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D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的习俗】  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那在这一天,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1、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2、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也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3、吃节令食品。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4、修斋设醮。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二节食斋,三心斋。

小结:这三大节日相似点还是比较少的,比如上元节就是十分热闹的元宵节。而中元节或者是下元节,都是比较祭祀的鬼节。

THE END
0.三元九运与二元八运解析上元末运的二十年,为三碧木星当令主运,甲卯乙气旺(震三宫之运) (1904年--1923年,甲辰年--癸亥年,光绪30年--光绪29年) 中元六十年 中元初运的二十年,四禄木星当令主运,辰巽巳的气旺(巽四宫之运) (1924年--1943年,甲子年--癸末年) 中元中运的二十年,五黄土星当令主运,居中。 jvzquC41dnuh0lxfp0tfv8qklwtx{o4ctvodnn4fgvgjn|49:6?66<=
1.浪说红楼:凹晶馆三美联句(上)上元,指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祭天官。中元,指七月十五,亦称鬼节,祭地官。下元,指十月十五,祭水官。此谓三元。自古中国各地风俗大同小异,多有比较盛大的庆典活动。 有意思吧!黛湘二美在中秋节之夜,却要畅想元宵节的盛况。这就很有些另样的意思。回顾红楼故事全局,曹雪芹不吝笔墨描述贾府的盛况,都是在中秋节、jvzquC41yy}/lrfpuj{/exr1r1=29;=efe?f5;
2.北京白云观原名“丰真殿”。位于玉皇殿院内东侧,殿内祀三官,中祀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左祀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右祀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殿外抱柱联:“赐福解冤录风乡之鬼籍;举功奏过司旸谷之龙文。”殿内抱柱联:“天官地官水官赐福赦罪解厄善恶攸分;上元中元下元纲维三界十方较籍功过。” jvzquC41yy}/onnrkct/ew472zlgu‚s
3.错过了抄房,你还想错过什么?而我们生存的空间地理区域也有运势,称为三元九运,是中国划分大时间的方法,古人把20年划分为一运,三个20年也就是三运,形成一元。 三个元运就是上元、中元、下元,每一元三个运,合称为“三元九运”。 上元是一、二、三运 中元是四、五、六运 下元是七、八、九运 jvzquC41yy}/lrfpuj{/exr1r1?2eji;7;652m
4.车陂村“摆中元”民俗活动连摆4天昨日是传统节日中元节,“停摆”3年的天河区车陂沙美“摆中元”民俗活动重新开启。在天河区车陂沙美梁氏宗祠,传统手工艺展品栩栩如生,车陂村的姑嫂行三跪九叩之礼祈福,各方亲友来宾相聚共享中元斋宴。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三元——上元天、中元地、下元水。“摆中元”一是缅怀先祖,二是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jvzq<84ifi€/ynsokpm/ew44246jpmjz1ynku8|jjf532;82:1z32;82:57`:;867:6/j}rn
5.五子运,九星,元运吉凶详解。三元者,乃上元,中元,下元之元运,一元六十年,共计一百八十年之数,一元分三运,一运按平分为二十年,三元共有九运,故亦称三元九运。一元恰好六十年,合得一个甲子之数。上元:包含一、二、三运;中元:包含四、五、六运。下元:包含七、八、九运。 按玄空与紫白九星配运管局,一至九运分别由:一白、二黑、三碧、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79::9::688
6.广州三元宫游玩攻略简介,广州三元宫门票/地址/图片/开放时间/照片/三元宫位于广州市中心越秀山南麓,三元宫的主殿——三元宝殿供奉着三元大帝,他们原来是中华民族的祖宗,是尧、舜、禹三位大帝,三位大帝分别被称作上元,中元和下元。他们的生日分别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分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此外三元宫还供着广东本地传说的医仙鲍姑,以及太岁神,根据风俗,相信jvzquC41{q{/e}wkr0ipo8xkijz0i~fpi|npw::418?6:7mvon
7.中元节为什么叫中元节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 “盂兰盆”一词来源于汉传佛教经典《盂兰盆经》,从该经演变而来,在七月十五供奉盂兰盆,救赎现世以至七世父母,由此形成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jvzq<84o0unfp‚fpi0ughls0eqs0j}rn1463385:136949<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