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家乡有名的小吃

2、了解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了解世界上一些国家、地区的饮食习俗

3、能比较、分析不同地区、民族、国家饮食习俗的差异性,能从不同角度,对形成饮食习俗的各种因素进行探究

4、懂得世界上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学习,知道丰富多彩的饮食习惯反映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食物,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家乡小吃资料和各地各国饮食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家乡的'美食

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在我们家乡,你都知道哪些美食?

说后,师简单小结过渡:大家知道的真多,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大家请看(播放图片)。在这些美食当中,我还把最喜欢的几样美食,从名称、主要特点、制作材料等方面做了一下调查。(出示调查表)。

你们也像老师这样做了调查了吗?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展示两份)

1、师引导:在我们调查的美食当中,既有主食也有副食(出示资料卡,请学生分别举几个例子)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出示我国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的差异,使得各地的美食各具特色。你们还搜集到了其他地区的美食吗?下面我们分小组来交流一下。

2、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汇报交流。小结: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其实在美食的背后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呢,老师这里就有一个,请看屏幕。谁来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狗不理包子的故事)

3、美食背后的故事

你们知道哪些美食故事?

三、各抒己见,中餐的利与弊

家里来了亲朋好友,你们是怎么招待的?学生说(出示围坐在一起的图片)

大家热热闹闹的围坐在一起,一起在同一个盘子里夹菜(出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还不时的给亲朋好友夹菜。这叫合餐制。你觉得这种聚餐方式好吗?讨论合餐制的利与弊。全班交流。师总结:原来合餐制是传播病菌的温床,容易互相传染疾病。所以这种饮食习惯还有待改变。

过渡:为了显示我们的热情好客,我们还会做满满一桌子的饭菜(出示图片,指名说,做这么多饭菜,能不能吃得了)。对,这么丰盛,当然吃不了,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出示图片)

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师:中国的餐饮是世界之最,不仅好吃好看,还讲究营养。但是中国饮食的浪费也是世界之最。(出示资料)

四、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出示中午学生就餐图片(4张)。学生自由谈感受。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到不浪费食物的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尽量多说)

师结:是呀,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同时出示图片)。让我们从我做起,珍惜粮食,远离浪费;让我们一起大声告诉所有人——爱惜粮食吧,倒掉的是食物,流走的是血汗!(出示图片齐读)

四、拓展延伸,走向外面的世界

板书设计

丰富多彩谈饮食

色香味形俱佳(交流调查)

历史源远流长(交流故事)

教案目标:

1、了解家庭的含义,学会感受家庭的可爱与温暖。

2、培养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真诚的情感。

教案重点:

了解家庭的含义,学会感受家庭的可爱与温暖。

教案难点:

了解家庭的含义,学会感受家庭的可爱与温暖。

教案辅助:

多媒体、挂图、照片

教案过程:

一、情感体验:温暖的家庭。

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小红家去玩,好吗

看,这就是小红的家。(挂图出示小红的家)听,屋里传来了歌声。(播放歌曲《可爱的家庭》)

二、实践体验:我敬长辈,长辈爱我。

1、可爱的家庭。

⑴听后讨论:听了这首歌,你知道小红的家里有些什么人歌里还唱了些什么(可爱的家庭)

⑵介绍自己的'家庭。

小红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可爱的家庭。我真想知道我们每一个小朋友的家庭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今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带了一张全家福照片,请小朋友拿着这张照片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好吗

⑶即兴小品表演《我的家》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品,小品的名字叫《我的家》,通过自己在家里经历过的一件事情,来说明你的家庭是一个我敬长辈,长辈爱我的可爱的家庭。

2、小乌鸦爱妈妈。

我们人类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可爱的家庭,那动物呢看,小红家门口的树上往着乌鸦妈妈一家。乌鸦爸爸出远门了,呀,乌鸦妈妈怎么了,小乌鸦又到哪儿去了叫呢

⑴讨论,乌鸦妈妈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小乌鸦又是怎样对待妈妈的(乌鸦妈妈病了,小乌鸦出去找东西喂给妈妈吃。)

⑵即兴表演:想象一下小乌鸦找来东西喂给妈妈吃,妈妈会对它说些什么小乌鸦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3、两只小象。

⑴说说小象鼻子在于什么(做好朋友)

三、活动总结。

板书设计:

可爱的家庭

可爱的家庭

小乌鸦爱妈妈

两只小象

教案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吃瓜果的卫生。

2、让学生懂得吃不干净的瓜果有害健康。

教案重点:

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干净。

教案难点:

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干净。

教案辅助:

多媒体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爱吃水果吗?吃水果前洗不洗手?削不削皮?

二、探究新知。

1、吃瓜果有什么好处呢?

瓜果的营养丰富、香甜可口,有助于消化,人人都喜欢吃。

2、生吃瓜果为什么要彻底洗干净呢?

3、吃了不干净的水果有什么危害呢?

4、学生讨论回答。

5、老师小结:

瓜果蔬菜在生长中除了需要阳光、水分外,还需要大量的粪便和农药,粪便中有大量的细菌、虫卵,很容易污染瓜果蔬菜,农药也残留在上面。另外,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也易被病菌污染。假如我们生吃这些食物时没有洗干净,很容易把细菌、虫卵及残留农药吃到肚子里,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所以,当我们生吃这些食品时,一定要用流动水彻底洗干净,能削皮的削皮,不能削皮的用热水烫一烫。道“病从口入”,像肠炎、痢疾、肝炎、蛔虫病等,就是嘴巴这个唯一的入口吃进去的,所以,当我们伸手去拿西红柿、黄瓜、苹果、桃子、杏、梨等瓜果时,先要问问自己“我们的手是不是彻底洗干净了?这些瓜果是不是洗干净了?”一定保证洗净手、洗净瓜果再吃。

7、一次能不能吃太多呢?为什么?

8、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9、老师小结:

瓜果中有丰富的有机酸,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而瓜果中的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胃肠蠕动,因此,应在饭后吃适量的瓜果利于食物的消化。但不可在饭前把水果当零食吃,更不可过量,以免影响正常进食。有胃病的.学生要少吃或不吃含酸性较多或带刺激性的水果,如杨梅、李子、柠檬等。经常大便干燥的学生要少吃莲子、苹果,而应多吃香蕉和梨。对因维生素C缺乏而常有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或伤口不愈合的学生应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鲜枣、山楂、柑、柠檬、草莓等。天气炎热可吃西瓜、黄瓜解署。

三、巩固练习。

1、吃水果时要注意什么?

2、吃水果前你是怎样做的呢?

板书设计:

吃瓜果要讲卫生

吃瓜果:要洗净

要削皮

不可多吃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能让儿童对学习语文兴味更浓,激发儿童对语文学习活动的探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要让学生做好充份的准备,比如汇报表演,作品展览等等。

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一次拓展和综合,让孩子们在活动竞赛中不断的展现自我,挖掘语文学习的潜力。

1、要预先做好准备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与学生进行这样的谈话:“期末了,我们开个语文学习成果交流会,好吗?语文学习中有好多乐趣,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应该动动脑筋,让我们共同参与,一起举行一些小小的活动吧。

2、组织各类活动:

经过老师的谈话,学生们对开展语文游戏活动兴致盎然,老师在活动前选好主持人,然后有条不紊的组织孩子们进行“猜字谜、成语接龙、背诵诗文、情境表演(课本剧)、脑筋急转弯、幽默小品”等等,在活动后,评选出“故事大王”“最佳主持”“朗诵明星”等。

3、汇报

学生在这类综合学习活动中,应该是创造性的,他们一定是兴奋至极的,可以让他们为此写一篇小短文。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总和。

1、学校内部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其他各种专用设施和场地。学校师生在长期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以及学校文化和办学传统也是极其重要。

2、社区活动资源。社区活动资源包括各种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场所,如纪念馆、展览馆、风景名胜等;包括各类学校、政府机关等;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技能技艺的专家和居民;

3、学生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应是孩子综合实践活动的启蒙老师,有条件指导孩子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在家庭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学习家政常识,了解社会职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让学生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知道这是21世纪少年儿童应有的'优良品格。让学生在”心灵驿站”中,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

2、通过观察,访问,认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接触自然、认识自然。

3、通过访问,调查,让学生认识社会这个大舞台。社会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习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活动拓展了感性、生动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让学生在“社会频道”版块中,培养团结、合作、交往

4、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的平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实践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

三、教学措施:

本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采用如下形式:

1、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通过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

2、实际应用

设计性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着重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强调操作性、针对性,更注重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

3、社会阅历

体验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2、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板书:蜗牛)

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观察蜗牛

1、 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蜗牛)(板书:观察)

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三、研究蜗牛

1、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

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五、回家观察(雨天、晴天)

【活动目标】

1、知道西瓜里面有很多的汁水,学习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取西瓜汁。

2、喜欢探索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西瓜若干,小刀、盘子、勺子、调羹、榨汁机、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子、抹布、记录表(分为猜想和实验两部分)

【活动过程】

1、出示西瓜,以猜想活动引入活动。

师:昨天,我们从西瓜地里买回了许多西瓜,怎么吃法呢?

幼:切成一块一块吃。

切成两半,用调羹舀着吃。

榨西瓜汁吧。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取西瓜汁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用调羹舀出西瓜肉,用筷子插插插。

用调羹压压压。

用榨汁机。

倒点水,使劲搅拌。

用手挤。……

请幼儿在记录表上把自己的设想和方法记录下来。

2、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到实验中去,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验证设想。

师:每个小朋友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试过的能取出西瓜汁的.工具记录下来。

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询问幼儿的操作方式,帮助幼儿用比较准确的动词描述自己的操作方式。

让幼儿用正确的动词来表述自己的操作。

最后幼儿发现,所有的工具都能取出西瓜汁,因为西瓜的瓤比较松,西瓜的汁水比较多,所以,很容易取出汁,大多数孩子都用了三种以上的工具进行了操作实验。

在操作中,孩子们还有了自己个性化的发现,昕宏发现,用不锈钢调羹取汁比用瓷做的调羹取汁方便、省力多了;丁丁在一开始取汁时,是先把瓜籽取出来,但后来觉得太麻烦了,他就干脆拿出工具来捣西瓜汁,最后,他把西瓜汁倒入另外一只杯子中,发现西瓜籽都留在杯底了;史淋尹想出了用手挤的办法,我让他把手洗干净进行尝试,结果他发现这个办法是最快的。

教学目标

1、搜集赞美母亲的诗词、成语,写在纸上向同学展示。

2、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并写出体验日记。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并写出体验日记。

课前准备:

课前一个星期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并写出体验日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在班上开一个“交流展示会”,你们都做好准备了吗?

二、教学过程

1、师宣布:四甲班“交流展示会”现在开始。

A、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赞美母亲的诗词、成语在四人小组内向同学展示、交流。

B、四人小组组长汇总各组员意见后,面向全班汇报。

C、师小结。

2、讨论区:

你是怎样看待妈妈对自己的批评的?

3、体验大行动:

A、把课前一个星期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所写出的体验日记在四人小组内汇报。

B、四人小组中推选写得最好的同学向全班汇报。

C、师小结。

三、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交流得很好,看来你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赞美母亲的诗词、成语有感情地读给妈妈听。

教学目标: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目的地制定方案,按方案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听音乐《喜洋洋》,谈感受。

(1)对冬至节,我们也许很陌生。瞧,现在已入年末,新年一天天临近,能谈谈你对冬至节的了解吗?

(2)想进一步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吗?想了解哪些内容呢?

生答,归纳,形成主题。

▲冬至节的起源

冬至节起源于什么时候,有关的传说,最早的形式、古代人们怎样迎新年。 ▲习俗

传统习俗有哪些、这些习俗是怎样形成的、有何意义,少数民族迎新年习俗、外国人怎样迎新年?

▲歌曲

中外新年歌、曲有哪些,歌曲有何特点,有关歌曲创作故事

▲春节诗词、春联

▲现代过年的新变化

现代人怎样看待春节,怎样过春节,通过与过去的对比,预测以后的年会怎么过,你愿意怎样过春节?

2、欢欣鼓舞,喜迎新春,多热闹呀!在我国,想这样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春节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追溯中国传统节日无异于挖掘一份珍贵的文化宝藏,解读一部意味无穷的长卷,品味一坛愈久弥新的老酒。今天,我们以冬至节为例,来深入研究我国另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

3、根据你已有经验,你认为怎样进行研究最有效、最科学呢?

生汇报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确定目标、步骤,使活动不盲目)

2)小组合理分工,团结协作(针对个人特长合理分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3)采用有效的研究途径(实地调查、参观访问、问卷调查、上网、查阅书籍、亲身实践、

4)对所得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合理增删、归类、排列组织、融合)

三、分组,制定方案。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成立自己的课题研究小组,并选出组长。(学生自主分配,教师适当调整。)

2、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友情提示:

(1)在本组课题中,你们打算研究哪些方面?

(3)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哪些准备?

(4)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参考所提供的表格)。

师巡回指导、建议。

四、集体交流:交流、评价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评价方向:

1)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2)小组组员是否全体参与,分工是否合理。

3)研究途径是否科学、高效。

5)方案是否全面细致,考虑周全。

五、针对各组情况讨论修改。

六、分组行动:各组按照方案开展实施。(方案也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制作小鸟的家的整体步骤;

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心,让他们知道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那你们想不想给你们的朋友小鸟建一个美丽的'家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小鸟的家,出示课题:“小鸟的家”。

二、新授

1、介绍制作小鸟的家的整个步骤

(1)按符号剪切。

(2)粘贴树枝。

(3)粘贴树干。

(4)做台阶。

(5)加固门。

(6)粘台阶。

(7)用模板画树叶后剪下树叶。

(8)贴树枝、树叶。

(9)折小鸟,并贴在树枝上。

(10)完成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可以独立完成;

(2)可以合作完成;

(3)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3、作品展示

4、本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制作小鸟的家的步骤是什么?

饮食与健康活动由来:一日三餐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俗话说:民以食为生。健康的饮食能提供人体生长、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营养,让人们拥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拥有健康的人生,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但是,生活中不少学生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卫生、不合理、不科学的饮食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因此,展开这次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比较实用又非常有价值。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一、提出活动主题

不管是胖还是瘦,都与饮食有直接的关系。你了解我们的饮食情况吗?我信的饮食是否科学?饮食是否均衡?我们的身体健康吗?哪些食物对我们的生长有好处?哪些食物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在班里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同学与你的共同的想法?哪些同学想研究的主题与你的有一定联系,组成一个活动小组,明确小组的活动主题。

二、制定活动方案

师:活动主题出不了,那还是第一步哟!要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可一定要有明确的活动计划,与小组同学一起,对活动过程中主要研究什么,怎样活动、人员分工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安排,相信你们一定能制定出一份周详的活动方案。小组在书上填写小组活动方案。

三、活动准备:

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

3、编制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交流、整理资料

2、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你了解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二、调查与分析

1、同学们,你平时的饮食卫生吗?有没有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有没有吃过期、变质的食品?你的饮食习惯科学吗?你周围的人呢?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一次调查,了解一下你和周围人的饮食卫生。

2、分小组设计调查表。

3、学生调查。师:在我们周围的同学中,有不少“小胖墩”或“豆芽菜”,他们平时吃些什么呢?他们的胖与瘦和他们的饮食有关系吗?请你作一个小调查,现试着分析一下原因。活动地点:学校、家庭、小区。活动时间:一周。分散在平时。

4、调查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的?观察分析小组成员的调查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介绍方法:《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

5、撰写调查报告通过以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调查与分析,前后联系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撰写小组的调查报告。

三、实践活动

针对学校菜肴的实际情况,结合有些同学偏食、厌食等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开展一次科学饮食宣传活动,可自由组合进行设计,以建议、提醒食堂工作人员合理搭配膳食,确保学生的均衡营养,提醒、教育身边的同学吃饱、吃好、吃出健康的身体。

1、分组讨论,动手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拟写一份倡议书。

2、收集整理有关饮食与健康的资料,下发给食堂工作人员。

3、在学校、家庭或社区等场所进行宣传。

四、拓展性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我是小小营养师”设计活动,比比哪组的设计棒!

五、活动总结

1、汇报与展示

(1)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调查的内容,分析的结果,展示活动方案和活动资料,整理活动所得、改进之处。

(3)交流典型的事例、倡议书等材料,展示“我是小小营养师”设计成果。

2、收获与体会。通过参与本次主题活动,我们亲身体验到了资料收集、调查分析、设计宣传等活动,一定有许多收获与体会,把它们写下来吧!学生写“我的收获”并交流。活动评价:

教学目标:

1、采用“过家家”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形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帮忙学生了解有关社会生活的小常识。

2、经过形式扮演“小顾客”和“售货员”的活动,帮忙他们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了解售货员的辛勤工作为我们供给了许多方便,我们应当尊重他们。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白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社会关系。

教学难点:

解有关社会生活的小常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学材所给的资料背景顺序,再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了解文具商店,明白他们身边常用的文具是从哪来的。

二、活动过程。

1、发现问题。(说一说、试一试)

(1)“说一说”要求根据背景资料所给的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上图是卖什么的商店?”“你去过的文具店都卖什么文具?”

(2)“试一试”要求学生根据自我的生活经验,把能从文具店买来的物品勾画出来。使学生原有的内部知识得以外显出来。

2、提出问题。(说一说)

3、解决问题。(玩一玩)

由学生自由选择来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活动中,经过学生扮演主角,使他们能够了解售货员的辛勤劳动,从而尊重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争当一名礼貌小顾客;在扮演主角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有关社会生活的小常识。

4、交流与反思(议一议)。

三、活动评价。

经过自评和互评,进一步明确售货员与顾客的关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鼓励那些有所创新的学生。

四、活动延伸。

由学生亲自、独立买一回文具。便于学生再次熟悉社会生活中买东西的“学问”。

教学内容:

课程表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制作课程表的整体步骤;

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课程表,我们可以用这美丽的课程表记下我们每天的课程安排。出示课题:“课程表”。

二、新授

1、介绍制作课程表的整个步骤

(1)剪切、折叠、制作课程表外壳,将抽拉板与外壳粘贴。

(2)~(3)将课程表粘贴在外壳里面。

(4)~(5)粘贴好外壳,完成

2、学生动手操作

(1)可以独立完成;

(2)可以合作完成;

(3)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3、作品展示

4、本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制作课程表的步骤是什么?

教学内容:

立纸花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制作立纸花的整体步骤;

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姑娘来了,到处开满了鲜花,你们觉得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立纸花,我们可以用这美丽的立纸花来装扮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春天的气息。出示课题:“立纸花”。

二、新授

1、介绍制作立纸花的.整个步骤

(1)~(4)将各部件切割、划痕,粘贴后折叠。

(5)~(6)用做好的多个单元组合出各种形状。

(7)完成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可以独立完成;

(2)可以合作完成;

(3)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3、作品展示

4、本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制作立纸花的步骤是什么?

教学内容:

排气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制作排气扇的整体步骤;

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排气扇,出示课题:“排气扇”。

1、介绍制作排气扇的整个步骤

(1)剪下各部件。

(2)划线后切刻。

(3)粘合。

(4)将风叶放入箱体,并以竹棒代轴插入。

(5)粘上箱盖,完成

2、学生动手操作

(1)可以独立完成;

(2)可以合作完成;

(3)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3、作品展示

4、本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制作排气扇的步骤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双休日为他们带来消极影响的原因。

2、参照小学生双休日情况调查表,制定一个对成年人的调查表。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双休日为他们带来消极影响的原因。

课前准备:

让学生把上一个双休日的主要安排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到星期一,总有些同学手忙脚乱,不是没书本,就是作业没完成。许多同学还表现出一种疲态,精神不振,老师把这种现象称为:“星期一综合征”。

二、教学过程

1、小记录:你期盼双休日的到来吗?为什么?

3、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上一个双休日的主要安排。

4、小组长汇总后向全班汇报。

5、师小结。

6、小调查:你想了解别的`同学是怎样度过双休日的吗?参考下面的调查表,自己制定一个小学生双休日情况调查表,采访其他年级的10位同学。

7、小组合作:参照小学生双休日情况调查表,制定一个对成年人的调查表。采访几位成年人的双休日情况。

三、师总结:本节课,同学们了解了双休日对你们带来消极影响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继续完成调查表。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学生:

老师: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说一说你最(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原文地址节(图)元宵节(图)春龙节(图)清明节(图)

活动目标:

1、能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观看动画片的情况。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多途径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力。

活动过程:

一、主题确定

动画片伴随着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我们每位同学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但据我了解,有的同学看动画片时不太注意姿势,看的'时间不够合理,还有的沉迷于动画片中以至于影响了学习。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走进动画片》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具体了解一下大家观看动画片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THE END
0.关于中秋节送什么水果最好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既然这样,那么中秋节送什么水果最好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关于中秋节送什么水果最好,欢迎查阅! 中秋节送什么水果最好 1、石榴 中秋节,逢百果上市之际,晚饭后吃着哪种水果赏月最具情趣呢?石榴自然是不二的选择。石榴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qtpisovlrj1e3767<970jznn
1.中秋节吃什么水果5种水果得多吃中秋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因此也有很多人的饮食习俗,除此以外中国人也喜欢根据季节来养生,所以下面就和一起来看看中秋节有哪些应季的水果! 苹果 苹果,意即平平安安jvzquC41yy}/nnmc0eun1qjcnvn0;:>:34
2.中秋节吃月饼,避免这些误区中秋节赏月、品月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现代人对月饼风味的研制日益细致,出现了许多独特的月饼。其实,水果月饼和水果味月饼并不是一回事,无糖月饼也非真的无糖,而添入保健食材的月饼又是怎么回事? 水果月饼主角不是水果 月饼的口味和成分各不同,都必须遵循相应的制作标准。即使是月饼,也有严格的“国家标准”。月饼jvzquC41o0mny7hp1463565;14;0exsvgpz`3<5574:24:3jvo
3.中秋节要吃什么水果中秋节要吃水果1、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由于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而且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因而被人们认为有吉祥的含义。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 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8jqpmrk~okg1994;720jznn
4.端午节美食在舒城一带,端午节流行“吃水果”,当地民谚说:“端午吃个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个桃到老不用愁”。端午节那天,淮北、蚌埠一带的小孩,手腕、脚腕和脖子上,要“缚花线”,据说可以辟邪、防溺水。在民间,还捉蟾蜍做药等。 4、鳝鳖 在合肥地区,有种特殊的食俗,就是端午要吃鳝鳖,叫 “箭杆黄鳝马蹄鳖”。此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42A4937:52B3jvor
5.紧急提醒:清明前后这种水果千万不要乱吃!多地报告过中毒事件“清明蔗,毒过蛇”跟清明节到底有啥关系?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关系 大概~ 就是时间的巧合关系 甘蔗一般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收获上市,至第二年的清明前后才会卖完。 清明节前后,气温不断升高,很适合霉菌等杂菌生长繁殖,甘蔗容易霉变,霉变的甘蔗就有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风险,所以每年甘蔗中毒事件多发生在2月到4月。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6981335d:?<;489/j}rn
6.月饼可以搭配水果吃吗?问答频道在中秋节吃月饼时,妈妈还要摆好多种水果。不知,月饼可不可以搭配水果一起吃? 共2个回答 王燕 主任医师 去挂号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中医科 因为月饼味甜,容易发腻。专家建议吃月饼时可以搭配一些水果同食,最好搭配酸味水果,如橙子、柚子、奇异果、山楂等,不仅可以解油腻,也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忌选择苹果、jvzquC41o0hpjn3ep1gtm8{kgy522<8999=:0qyon
7.中秋节必吃的传统食物有什么中秋节必吃的传统食物 中秋节必吃的传统食物有什么 在古时候的民间,有一个传统,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必吃的传统食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qtpisovlrj1e3>4:@5;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