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爷叔是新民晚报的首席记者
平时也特别喜欢钻研上海方言~
大家和小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上海滩,老虎没了,
老虎脚爪还在
文/朗读 新民晚报 王蔚
上海滩,老虎没了,老虎脚爪还在 1音频:00:00/01:05
上海,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是,有人知道吗,从前的从前,上海也曾经是老虎出没的地方。历史上,上海老百姓因为猛虎为患而苦不堪言。
史料记载,20世纪前,中国所有省份均有老虎活动的踪迹。上海属于平原地带,在史前时代,老虎主要活动在今天的青浦、松江、金山、闵行、嘉定等地区。
公元前5000年以来的很长时间内,上海还是森林茂盛、河网纵横、水草丰美,生活着野猪、梅花鹿 、麋鹿、獐、水牛等动物,为老虎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食物来源。特别是松江、金山之间的九峰三泖地区,更是成为老虎的主要栖息地。
上海滩,老虎没了,老虎脚爪还在 2音频:00:00/00:46
明朝正统二年(1436年),嘉定宝山共有65个人被老虎咬死咬伤,这也是上海地区老虎伤人最严重的记载。
到了乾隆初年,今市区新华路附近的法华镇,有一只老虎从堆满芦苇的船中逃出来,不知踪影。
乾隆二十六年十月(1761年),有一只老虎在吴淞江岸边屡次伤人,后来老虎逃到安亭永怀寺,被赶来围捕的当地百姓活活打死。这应该是上海地区有野外老虎生存的最后记录。
上海滩,老虎没了,老虎脚爪还在 3音频:00:00/01:15
上海地区的老虎,史料普遍记载为“苍身白额”“黄质黑章”,应该属于华南虎。
“三三三,山上有只老虎,老虎要吃人。”这首上海童谣大概就是老祖宗与虎为伴的最好证据。上海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大教授仲富兰说,中国文化中的虎崇拜始终是一个浓浓的民俗情结。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能驱灾避难。把老虎的画像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还能使妖魔鬼怪不敢进入家中。
在上海等许多地方也有让小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以驱邪的习俗。成年男性夜晚枕一个虎头枕,可以使自己更加强壮。
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直到如今,上海人的生活中还有不少“虎”的痕迹。比如,买清凉油,最好的牌子就是上海产的“龙虎牌”。
上海滩,老虎没了,老虎脚爪还在 4音频:00:00/02:37
再拿吃来说,虎皮蛋是本帮的一道特色菜,也是十分家常的菜。开油锅炸过的鸡蛋,色面像虎皮,蛋白很有咬劲,吃起来也特别香。虎皮蛋红烧肉更是待客佳肴。
大家知道,虎皮尖椒是杭帮菜的代表作,但是到了本帮菜里,上海人又创新出了虎皮塞肉这道经典菜,就是将肉糜塞进尖椒里,先煎成虎皮色,再红烧而成,油而不腻,特别爽口,特别有营养价值。
“上海小吃花样多:大饼油条小笼包,咸浆锅贴肉馒头,老虎脚爪粢饭糕……”讲到老虎脚爪,这种起源于江苏盐城的面食制品,流传到上海后进一步发扬光大。老虎脚爪正面突起六只角,颜色呈焦黄,由于是手工制作,不用模子,六只角分得很开,形状类似老虎的脚趾头,所以称为老虎脚爪。现在偶尔在一些弄堂口的小店小摊头上还能买到。
为啥做的人少?因为,相比于大饼、油条、豆浆、粢饭等“四大金刚”,老虎脚爪的做工比较复杂。
听老师傅讲,是用老面加上碱水自然发酵一晚上,这样就比单单用酵母粉做出来的口感更好。老虎脚爪不是放在烤箱里烤出来的,而是要贴在煤炉四周壁上,再封掉炉门,慢慢烤出香味,出炉时外表脆而不焦,里面膨松香甜。
老虎脚爪还没有失传,但许多店家做出来的味道已经不正宗了。其实,美食也是需要创新,需要推陈出新的。
今年元旦起,城隍庙九曲桥畔的南翔馒头店里新推出了“虎头馒头”,成为虎年里的第一道爆款点心。虎头的眼睛是用胡萝卜做的,嘴巴的造型就是一颗红枸杞,虎头形象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