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和“七夕”也不是情人节!正月十五才是中国传统情人节!太一灯会牛郎织女

2月14真的是情人节吗?不是吧?那七夕是吗?它也不是!真的,这俩都不是,正月十五才是正宗的中国传统情人节!别急啊,听我一说你就明白了。这个号专讲传统文化,要是喜欢你就关注一下,每天更新。

先说这个2月14号,这个是西方的节日,最早应该是源自古罗马的牧神节。牧神是保护牧羊人和羊群的神仙嘛,当地人会在每年的二月中旬,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这是个头儿。

到了公元270年,罗马有个叫瓦伦丁小伙子,他信基督教。那时候罗马帝国的贵族特别反对基督教,那瓦伦丁信这个、就被抓了。看管瓦伦丁的这个典狱长呢,有个眼睛有病的女儿,瓦伦丁可能又懂点医术,就把这个姑娘的眼给治好了。

这个事传出去,就被贵族们给听说了,这等于是宣传邪教嘛,就决定把他给斩首示众。

行刑这天,瓦伦丁给这个典狱长的女儿写了封情书,情意绵绵、深情款款,然后就被处死了。这个姑娘也没办法,就跑到他的坟前种了一棵杏树,寄托情思嘛。这天就是2月14号,基督教呢就把这天定为“情人节”。

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里,就有一段台词说“明天是瓦伦丁节,大家要早起身,看我到你的窗口,做你的意中人”,可见在16世纪这个节在西方还挺流行的。

这个节是啥时候传进中国的呢?是在民国时期。1939年,上海的《电声·快乐周刊》在2月14号发了篇文章,标题是《勿忘二月十四日 情人节》,就从这儿开始吧,这个节才慢慢受到关注,不过还不流行。

它大火的话,是1993年,在一批商家的策划下,京城先刮起一波“情人节”暴风,好多企业都在报纸上登关于情人节活动的广告,像什么鲜花大派送,情侣套餐,情人节特卖,包括大酒店的“情人节浪漫夜”等等吧这些活动,那时候的报纸跟现在的视频网站差不多吧,那一下子就炸开了。

当时的《工人日报》上也有篇文章,里边有这么一句,说“去年还很少有人知道2月14号是什么日子,今年刚步入2月,青年男女见面时已经在问情人节怎么过了”,就连当时的《人民日报》上也有关于情人节的报道,这么一弄,它不想火都难。

可以说,如果不是商家和媒体炒作,这个节应该很难入中国人的眼,为啥呢?你看啊,中国人啥事都讲究吉利,不管办个啥事都喜欢看黄历,挑黄道吉日,无论弄啥都还都不能跟“死”这个字沾边,倒退几十年,过年时候谁在老人们面前说个“死”试试,那鸡毛掸子马上就得轮上来!

这个2月14号情人节啥情况,瓦伦丁和姑娘的事都还没开始,他就被公然处死了,这叫啥“情人节”?这在传统文化里,只能叫“忌讳”,哪有死了人了,还有庆祝的?不可能的嘛!中国的节讲究啥,得团圆美满,得安宁祥和,特别是跟家庭后代扯上关系的,更是一点沙子都容不下,你说对不对?

七月初七呢,算是古代人重视的七月“重日”,以前的人重视“重日”,像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对吧。所以这个七月七,也叫双七或重七,它是民间的七巧节,“乞巧节”等。最早源自古代的星纪崇拜,然后古代人才看着星星编出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不过就算有这个故事,它也不算情人节。

因为,它始终是古代女子们祭祀星神,祈求神仙赐给自己心灵手巧的节。那时候的女子,大多都是在家里绣个花、缝个什么东西对吧,谁家女儿做的好、绣得好,就会被别人高看一眼,能找个好婆家,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聪明伶俐、有双巧手。

你看它的习俗,基本上全是求巧的,像“吃巧果”、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还有斗巧、穿针、投针等等吧,都是向神仙求巧的,当然了,肯定也会有些小姑娘悄悄地向神仙求个好姻缘啥的吧。

男人们这天干啥呢?晒衣服和晒书。东汉的《四民月令》里就有“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的记载,有人人家都把好衣服拿出来炫富,还出了“赦隆晒书”的成语嘛,说郝隆年轻时候没衣服晒、也没书,他就晒肚皮,显示有一肚子学问。

你看男的女的各自忙各自的,没郎情妾意、也没诗情画意,哪里有情人节的样子呢?因为牛郞织女的话,就更扯了。要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一点都不美好,据出土的秦简上写“戊申、己酉,牵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亡是逃走,说如果结婚千万别选戊申和己酉这俩日子,因为这两天牛郎娶了织女,结果不到三年,牛郎就抛弃织女离家出走了。

虽然后来经过文人的美化吧,这个事慢慢变了方向,但是整体来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是被拆散、离散的悲剧,跟着受害的还有他们的儿女,这咋能叫情人节呢?肯定不能算。

真正的情人节就得是正月十五,这天不单是传统文化的情人节,也包含了古代人极致的浪漫!为啥呢?

首先这个元宵节,最早源自汉代人对太一神的祭祀。据说汉武帝有年生了病,怎么都不好,就在正月的头一个辛日,在甘泉宫祭祀众神之首,太一神,然后他的病就好了。

从这儿开始,他就年年正月上辛日祭祀太一,就是《史记》里说的“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还下令,全天下人都得祭祀太一。颁行《太初历》以后,这个日子就从“上辛日”被移到正月的头一个月圆之夜,就是正月十五,全民夜祭嘛,肯定得点灯点火把,灯火通明的状态,这是前提。

正月十五祭神,为啥又跟情人节相联系呢?别急。喜欢看古籍或者古装影视剧的估计都知道,古代是有宵禁的,从史料上看,从周代就有了,《周礼》里,就有“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禁宵行者、夜游者”的记载,后来基本上历代都有。

差不多从晚上八点多就不准人外出,一直到早上四五点宵禁结束,这期间城门关闭,街上有兵丁巡逻,谁都不准在外边游荡,到明代,这种制度不但城市有,连小市镇里也有。这种情况下,年轻人想出个门约会,那不可能。就有一个节没有宵禁,那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据史料记载,从汉代开始,元宵节都是消禁的,说“元宵不禁夜,自汉始”,这叫“放夜”,跟放假意思差不多。不但如此,元宵节到处张灯结彩、花团锦簇,男女老少都能出门,就连未出阁的大姑娘都能出去逛灯会“闹”花灯,平时不出门的女子们,在璀璨灯火的映衬下,也成了一道妩媚动人,旖旎多姿的风景线。

少男少女们晚上能出门,街上热闹非凡、灯光摇曳,歌舞升平,想不出点故事都难。这不故事就来了嘛。欧阳修就写“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才子佳人元宵节灯下相会的情景就有了;还有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灯光烛影里,少男少女一见倾心、眉目传情,你看这小浪漫不就出来了吗?

当然,还有不少好故事。比如宋代大词人李清照,跟她丈夫赵明诚,就是在元宵节赏灯会上认识的。俩人也是一见钟情,灯会结束后一打听,两家也算门当户对,也就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妇,圆满结局。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是元宵节赏灯的时候遇上了薛绍,一眼就相中了这个翩翩少年郞,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还有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下嫁给才子徐德言。南朝覆灭后,乐昌公主被掳走,夫妻分离之时,公主把一面铜镜摔成两半,一半给夫君,一半自己带着。相约以后每个元宵节,都在长安街上叫卖半拉铜镜寻找对方。

终于几年之后,徐德言在大街上遇到了个卖破铜镜的仆人,才知道乐昌公主沦为大将军杨素府里的歌姬。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杨素愿意成人之美,成全二人,这才使得夫妻团圆、双双还家,这个也是“破镜重圆”典故的由来,也是美满结局。

如果一定要过情人节的话,就只能过这个元宵节,它才应该是中国人传统文化里,真正的情人节!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网络中国节·七夕】霍山县黑石渡镇:浓情“七夕”童心传爱七夕将至,为引导少年儿童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8月6日,霍山县黑石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妇联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之“童心小手暖‘七夕’”主题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首先详细介绍了七夕节的由来、典故和习俗等相关知识,让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对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随后jvzq<84cj0goj~npgyy/exr1nc5og€x1ju~049762:5u49762:68a@<6:9;60qyon
1.镜湖区图书馆开展七夕花扇手工制作活动中安新闻8月18日,镜湖区图书馆在砻坊书苑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花扇手工制作”主题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老师详细介绍了七夕节的由来、典故和习俗等相关知识,让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对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随后,志愿者将制作干花团扇需要用到的材料——白绢扇、干花花材和胶水等依次发放给孩子们,并细致讲解了干jvzquC41cro/cyu0cpnvkwjyu0ipo8hqpvkov8<257=387mvon
2.魈荧七夕恋爱物语原神社区这日,荧漫无目的地走在璃月港街头,不少店铺已经装饰上了七夕的彩纸与灯笼。 “那边的小姑娘,要不要来买个鹊羽胸针啊?上面有鹊仙的姻缘护佑哦~”一旁的铺子的老板热情地招呼道。 “鹊仙?”荧只知璃月七夕由来已久,却不知「鹊仙」是何典故(注释1)。 jvzquC41ddy/ormq{q4dqv4yf1gsvrhng187:97364
3.七夕将至,在南京邂逅浪漫南京市新浪财经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季中扬将现场讲解七夕典故、由来以及相关风俗,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展开人们对七夕的认识,通过一个个有趣的风俗文化,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七夕,弘扬传统文化,感受七夕魅力。活动现场还将开展趣玩七夕·穿针乞巧、乞巧知识小问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市民参与挑战。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3;5eql2ko|nu|y7:591393ujvsm
4.诗词中的七夕文化频道案发时,赵执信官至翰林院检讨,不过28岁,长生殿案后,不复为官,居家著述为生,因此清人有打油诗曰:“秋谷才华迥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可怜一剧《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查慎行也在此案后改名慎行(原名嗣琏),以为自警。事实上长生殿案背后的深层原因众说纷纭,这里只是作为一个与七夕相关的典故,以助谈资。jvzquC41ewruw{j0ejooc7hqo1nftrycig5gqupnqtk03:6928<61;5432>1688;:5;77@3jvor
5.【我们的节日·七夕】台山市总工会开展“暖心巧手浓情七夕”传统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验节日氛围,8月4日,在市文明办指导下,市总工会在职工活动中心开展2022年台山市七夕主题活动,暑期爱心托管班的小朋友们动巧手,度过了一个充满爱意的七夕节。 活动现场,身穿橙色马甲的志愿者老师通过视频教学《越人歌》的典故,以及教唱歌曲《越人歌》,引导小朋友们了解了七夕的由来,并jvzq<84yyy4uurshq0ipo7hp1vy{iq4ujk€ppp}kpyko1;54416:2A45:2<70qyon
6.有关于七夕的历史典故.docx文档介绍:该【有关于七夕的历史典故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有关于七夕的历史典故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有jvzquC41o0zbqmteu0ipo8u/:6;34=:660nuou
7.七夕节专题:兰夜有约过最浪漫的中国情人节→买购网七月七日七夕节,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有着美好的寓意和浪漫情怀。古时人们在七夕节祈愿祈福,如今已成为中国的情人节。情人过节最重要有心意,浪漫的一日行程过后再送上充满爱意的礼物,简直完美。那么七夕节应该怎么过?本期七夕专题为大家送上令人怦然心动的节日攻略,在这个星河璀璨的夜晚,过最浪漫的中国情人节。jvzquC41o0sbkptq0eun1ptqfdktv8=4354ivvq
8.乞巧织情,乞巧这首诗描写了民间七夕乞巧的盛况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7,七夕节的典故 8,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乞巧这首诗描写了民间七夕乞巧的盛况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感情 《乞巧》这首古诗,表达了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 希望帮到你!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七jvzq<84yyy4ek‚ncrr4dqv4fqe5tjxz{qw574>52:0nuou
9.七夕乞巧2 历史典故(上)(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 杨发兴jvzquC41gf{dcunpiq4dqv4lc1jje6j1so.zr2sk/wjcx
10.童心话七夕,文化植心间在七夕佳节来临之际,郑州航空港区郑港办事处锦绣杏园社区党支部特别邀请到社区刘林省老师,为社区的儿童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讲座。 此次讲座的主题围绕“七夕”展开,刘林省老师将为孩子们详细讲述“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典故、由来及其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通过生动的讲解,孩子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这一中国传统节日jvzquC41yy}/jwyx0v|0jtl1ctzjeuj131794;>349<78@635:>2:
11.七夕节习俗如果你的女友性格沉稳,七夕节送什么花好?代表沉稳的香槟玫瑰和代表庄重的白玫瑰是送给这类女孩最好的礼物,香槟色是素雅的颜色,象征着深沉与包容,同时还具有一种神秘的气息,白色是云朵的颜色,象征纯洁与端庄,二者的结合组成玫瑰花束,一定会让你的她更加坚信对你的爱! jvzquC41yy}/qq6220ipo8fjutyu1j44247248:233: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