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端午节联手找故人

《他25岁到法国留学 她等了72年 一场爱的思念接力期盼你的帮助》

昨天上午十点,网友“马屎咖啡 ”给都市快报官方微信发来一封求助信:

《都市快报》编辑部: 我叫俞雅金,今年八十三岁,有一事求助。

先父王嘉騡(quán),字嘉礽(réng),生于1909年(宣统元年),浙江象山人。

先父小学就读象山丹城,初中考入宁波浙江第四中学,六年后考入上海劳动大学农艺系,毕业后任职上海沪东中学生物教师。

1933年公费留学,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在该校学习时因患肺结核,医治无效而病逝,终年二十六岁,葬于里昂某公墓。

先父亡故时,母亲俞惠芳二十五岁,唯一女儿即本人仅一岁。

当时家中长辈获悉噩耗后,恐母亲难以承受此变故,一直相瞒。从此孤儿寡妇相依为命,母亲含辛茹苦将女儿抚养成人。

在苦难岁月煎熬中,母亲时时祈盼先父归来,怎会知晓先父早已魂散异国他乡。

2005年母亲九十七岁临终时,还念叨先父为何还不归来。

七十余载翘首企盼,带着无穷遗憾,带着滴血的心,母亲含恨西逝。

编辑先生,作为女儿,我于今也已耄耋高龄,垂垂老矣,犹似一盏油将耗尽的枯灯,且行将入木。我唯一的愿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先父在法国里昂的确切安葬地点,能见到先父在里昂中法大学的学籍档案及照片,一睹先父遗容,了却母亲未能与先父相聚的遗愿,亲赴先父墓地祭祀尽孝。

本人拜托贵报将此信公诸贵报,如果有谁在里昂中法大学留学,能否在课余时帮忙去该校档案室代为查询,我想中法大学的档案里一定有先父的相关资料。

本人将不胜感激!

专此并颂 编安!

一位无助的老人

拨通网友“马屎咖啡 ”的手机,接电话的小许是求助人的侄儿。

求助信是小许的父亲老许代笔的。求助人是老许的嫂子。

关于嫂子寻父的故事,老许听了近半个世纪,也一直在寻找。

“我们曾写信给法国驻上海领事馆,也做过其他的努力……可惜一直没有音讯。最近,家里要重新修族谱,嫂子含泪说自己所剩的时间可能不多了……当时家里老少听了都很难受,很想在嫂子有生之年,完成她母女俩的心愿。”老许郑重地说:“我们全家一商量,想通过快报请广大读者帮帮忙。这也是最后的一点希望吧。”

老许说,他的嫂子和大哥目前在象山的一家老年公寓养老。在老许的帮助下,联系上了俞雅金老人。

俞雅金老人在她爱人的点滴补充下,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断断续续对我倾诉了她父母的爱情故事——

我从没见过爸爸。

小时候,我问妈妈,爸爸去哪儿了,妈妈告诉我“爸爸在法国。”而我问爷爷奶奶叔叔伯伯时,他们总是躲闪这个问题。

妈妈总是翻来覆去看几封信,说是爸爸从法国寄来的,信里还夹着一张爸爸的照片,照片上娟秀的字迹写着“你想我的时候,看看照片哦。”

照片里的爸爸戴着圆圆的眼镜,清秀帅气。

妈妈和爸爸是青梅竹马,两人是亲戚,自小就认识。爸爸家庭清贫,妈妈家庭富裕,可是妈妈还是铁了心要嫁给他。

妈妈曾对我说过:“爸爸是秀才,读书很用功,人也特别聪明。”

1932年,爸爸23岁,妈妈22岁,两人在象山成婚了,那个年代这算是晚婚。

结婚后,妈妈待在象山,爸爸去了上海沪东中学教书。

第二年,爸爸找妈妈商量,说想去法国留学,当时有个勤工俭学的契机。新婚期,哪个女人会舍得丈夫远离呢?更何况那是1933年,从中国到法国,一坐船就要23天。

可妈妈当时也是先进女性,读完女子中学的。她只简简单单说了一个字“好”。

爸爸登船前,妈妈对爸爸说“我等你回来。”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72年。

我妈妈一直没有改嫁。直到2005年我妈妈九十七岁临终时,她依然叨念着我爸爸,嘱咐我要找到爸爸。

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我妈妈就一直坚信我爸爸还在?我想,一是我们全家人都瞒着她爸爸病故的消息;二是她也许隐约感觉到了,但是宁愿选择给自己留一份牵挂。

我18岁那年,伯伯当着我的面打开了一个大铁箱子,里面掏出了三样东西:一件呢子大衣,一件西装马甲,一只牛皮钱包,都是爸爸的遗物。

自打我出生后,这是家里人第一次告诉我,我爸爸病故了。箱子是爸爸的法国同学送回中国的,同学们还捎回来一张照片,照片里有五六个人站在爸爸的墓前。后来这些同学都失去了联系,也无法从他们口中得知爸爸所葬的公墓在哪儿了,好可惜。

后来,我也想过告诉妈妈,别等了,爸爸已经死了。可当时,妈妈精神状态和身体都很差,这或许是一个女人常年拉扯一个孩子长大很不容易,也或许是家庭长期贫困吃穿营养方面都跟不上。

渐渐地,我也慢慢理解并认同了全家人瞒着妈妈的苦心。

“爸爸病故”的“秘密”,就这样被全家人很默契地守住了好几十年。

中国人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其实也是我妈妈的遗愿,她是和爸爸的呢子大衣、西装马甲合葬的。那只牛皮钱包,我舍不得放进墓穴,这是我手头唯一留存的爸爸的东西了。

我妈妈想爸爸,想了72年。长大后,当我也恋爱了,我才体会到妈妈想念爸爸是什么感觉?

昨天,我们都市快报也联系上了《法国侨报》的社长钱海芬女士。《法国侨报》主要发行地区为巴黎,并通过邮寄延伸至里昂、波尔多、斯特拉斯堡、尼斯、普瓦捷、戛纳等法国主要城市。

1946年录取了最后一批学生,而后学校终止运作。

在里昂中法大学25年的历史中,官方登记在册的共计有473名学生。

钱海芬社长非常热心,她昨晚开始了寻人行动。她的法国朋友告诉她,法国一般墓地是保留50年。如果没有人续费,就平掉,让出来。

钱海芬社长没有气馁,她和我说:“已经通过法国侨网发了寻人启事,希望发动华侨们共同努力,以前也有寻人成功的先例。同时,我也会去找中国驻法国里昂总领馆帮忙。这几天,我尽快去里昂一趟,和里昂中法大学、里昂侨团、学生会、里昂市政府的公墓管理单位建立联系。”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有办法的话可以拨打都市快报的热线电话85100000或发信息给都市快报的微信公众号,希望大家一起能帮帮这位83岁的女儿俞雅金,完成母女俩的思念接力。

代表作二

《越来越多的中法朋友参与这场爱的寻找 昨天在法国里昂罗亚思公墓 王嘉騡当年的墓葬地点和下葬时间得到确认 然而墓碑上的名字已另有其人……》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中国女子俞惠芳,用了72年等待她留法未归的丈夫。带着无穷遗憾,2005年俞惠芳仙逝,享年97岁。

俞惠芳的女儿继续了母亲的思念接力,寻父数十年未果。

端午节前夕,83岁的“女儿”给都市快报发来一封求助信:我于今也已耄耋高龄,垂垂老矣,犹似一盏油将耗尽的枯灯,且行将入木。我唯一的愿望,能在有生之年,了却母亲未能与先父相聚的遗愿……亲赴先父墓地祭祀尽孝。

这份绵长细腻的思念,经过都市快报和法国侨报共同报道后,打动了很多人。杭州和里昂,相隔万里的两座城,很多素不相识的中国人、法国人自发参与了这场穿越中法时空的爱的思念接力。

法国侨报社长钱海芬说:“‘女儿’83岁了,大家都想着争分夺秒帮老人完成寻父之梦。还有就是,远离祖国,乡愁更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沉寂近一个世纪的音讯,终于呈现——父亲的档案在里昂市立图书馆找到了,学号361,王嘉騡(quán)。

得知这个消息后,电话那头的“女儿”,这位83岁的老太太,哭得像一个孩子。

中国时间6月10日13:56,钱海芬社长一行到达里昂,开始寻找墓地(详见快报6月9日、10日报道)。

王嘉騡葬于罗亚思公墓

我的微信里有一个群,名为“中法端午联手找故人”,成员是参与这场“爱的思念接力”的中法两国核心20人,我和83岁“女儿”的侄儿许先生也在其中。

法国侨报钱海芬社长一路直播了墓地寻亲的全过程,83岁“女儿”也通过侄儿实时参与,我们在万里之遥的杭州身临其境。

凌晨5:50,巴黎的天蒙蒙亮。

钱社长以及法国华侨华人会第一副主席任俐敏、华助中心主任郑金标、副主任王晓燕4人出发搭乘前往里昂的火车。

7:56,钱海芬一下火车,就看到了久等在站台的巴黎索邦大学华裔潘老师。

潘老师事先请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负责人(图书馆藏有里昂中法大学档案资料)Gilbert先生帮忙,查实了王嘉騡亡故时间,并在市政府找到了下葬地可能在罗亚思公墓。

在直奔罗亚思公墓的路上,潘老师说:“罗亚思公墓于1807年投入使用,是里昂市区最古老的大型公墓,和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齐名。这里葬了大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去世的人,王先生也在同一时间段病逝。公墓里安葬了那个年代的众多法国诗人、艺术家、画家、里昂市长等。”

潘老师担忧地说:“里昂城市有过变化,当年市中心的几个墓场迁移过,我们先去罗亚思公墓,没有再去郊外几个公墓一一查过去。”

车上大家说,只要有安葬的记录,就会找出当时出钱安葬王先生的朋友或者同学,也许还可以还原出更多当年他们来法国生活求学的场景。

9:00,罗亚思公墓到了。

墓地的寻找一波三折。

第一位工作人员按照提供的信息在电脑里查询,未果。

大家不肯放弃,另一名工作人员被这份执着打动了。

他说,很理解后代们的心情,类似的事情也发生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些劳工在法国去世后,他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也来寻找过。他再次细致查找,终于在一本厚厚的手写笔记本中,找到了王嘉騡的下葬记录。

相隔近一个世纪的牵挂,时空终于形成了一个焦点。钱社长一行拿着地图在墓地中寻找,终于找到了!

然而,墓碑上镌刻的并不是王嘉騡的名字。

工作人员解释,因为根据墓地管理办法,一般30年后没续费的墓地会被平齐,让出去,原墓碑已不知去向。

现在有几种可能,当时法国没有火葬,王先生的棺木依然完好保存在新墓的底下;还可能棺木被移去其他的墓地,这一切还需要更深入的资料查找。

许先生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女儿”,她请家人回了一条微信——

闻此,本人可谓悲喜交集,五味杂陈。本人原打算找到先父坟墓后,即使典当变卖家产,也要亲赴法国,“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先父虽生不能归故国,但也要将先父魂归故里,与慈母在故园合葬。”

根据“女儿”的嘱托,钱社长一行站在故人原墓地之前凭吊,帮助一个耄耋老人一点点接近多年魂牵梦绕的夙愿。

那一刻的感动,足以穿越时空。

访里昂中法大学旧址

跨越百年望见进步青年的求学身影

“女儿”给快报的求助信中还说道:想见到先父在里昂中法大学的学籍档案及照片,一睹先父遗容。

15:00,钱社长一行来到了坐落在富尔维耶尔山丘上的里昂中法大学旧址。

里昂学联主席张嘉宇说,里昂中法大学目前已不招收学生,我联系了最后一届2010届的毕业生王玮,王玮说很多年前查阅学校史料的时候,曾看到过有关王嘉騡的资料。

张嘉宇说:“最近,他和很多身边的中国人、法国人都参与了这场爱的寻找,大家将不遗余力地帮助‘女儿’完成心愿。”

钱社长微信里传了两张照片给“女儿”看。

当天,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法国外长法比尤斯、里昂市长科隆陪同下,步入郁郁葱葱的校园,来到校舍主楼,共同为中国-里昂关系促进中心、里昂中法大学历史博物馆揭牌。

习近平不时驻足凝视默思。近100年前,一批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许多人选择到法国,他们中产生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科学家钱三强、严济慈,艺术家徐悲鸿、冼星海,文学家巴金、钱钟书等。作为中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类机构,1921年7月成立的里昂中法大学培养了许多新中国建设的领军人物。上世纪80年代复校后,又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培养了各类人才,续写两国人文交流新篇章。

钱社长说,很敬佩当年王嘉騡这批思想进步的青年远渡重洋来法学习,她又拍了一张校园里一个雕塑的照片给‘女儿’看,雕塑是当年就读里昂中法大学的名人群像。

“我们沿着当年的小路重走了一遍,仿佛跨越百年岁月看到了王嘉騡、戴望舒走在校园中。故地思旧,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都让我们细细回味。”钱社长动情地说。

里昂中法大学也听说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也很愿意帮助,但校方说,现在王嘉騡的资料归里昂市立图书馆所有。

钱社长向里昂市立图书馆递交了查阅资料的申请。图书馆表示,由于涉及版权、所有权,希望所有资料能交给“女儿”本人,也盼望她可以亲自来法国看这些资料。

这39份王嘉騡的历史档案,除了入学、专业、成绩、就医病历、死亡证明等,还有很多书信等私人资料,记录了1934年初到1935年底去世前,王嘉騡在法一年多的学习生活。

法国时间11日凌晨4:04,钱社长一行离开里昂。

昨晚,我和“女儿”通了电话。

她说:“浓浓同胞情,万里寻故人。能不能请法国侨胞再通过其他渠道,或与该墓地新墓主取得联系,当时移坟时,有否起得先父陪葬的相关物品及先父遗骸?本人那颗煎熬近一个世纪的心,不知能否抚平?”

我将老人的想法转告给了钱社长等人,大家表示对这些愿望感同身受,仍将抱着希望,继续努力。

这场跨国境跨世纪的寻访,还在延续。

代表作三

《历经81年风雨沧桑,王嘉騡的墓仍完好无损!83岁老人俞雅金将赴法接父亲遗骨归国与母合葬 感谢中法朋友的持续接力》

中国女子俞惠芳,用了72年等待她留法未归的丈夫,并带着无限遗憾于2005年逝世,享年97岁。

女儿俞雅金继续了母亲的思念接力,然而寻父数十年未果。

端午节前夕,83岁的俞雅金给都市快报发来求助信:“我唯一的愿望,能在有生之年,了却母亲未能与先父相聚的遗愿……亲赴先父墓地祭祀尽孝。”

这份绵长细腻的思念,经过都市快报和法国侨报共同报道后,打动了很多人。杭州和里昂,相隔万里的两座城,很多素不相识的中法朋友自发参与到这场穿越时空的爱的思念接力中。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沉寂近一个世纪的音讯终于呈现——“父亲”的档案在里昂市立图书馆找到了,学号361,王嘉騡(quán)。

得知这个消息后,俞雅金哭得像一个孩子。

法国侨报社长钱海芬通过微信直播了墓地寻亲过程,相隔近一个世纪的牵挂,交错时空终于聚焦——王嘉騡当年的墓葬地点找到了!然而,墓碑上的名字已另有其人。

俞惠芳等了72年,全家人寻找了81年的墓地,历经千辛万苦被找到,却发现可能在6个月前,也就是今年年初刚刚被平掉!同时又有新发现:王嘉騡的墓地于1959年续期50年,有神秘人或机构接力守墓了80年。

寻找遗骨下落希望尚存,俞雅金致函里昂市市长,希望对方帮忙寻找。(详见快报6月9日、10日、11日、15日连续报道)

中法时差6个小时,但寻人接力没有时差。希望和绝望交替作用着大家。

前天23:30,我们终于等到了一则重磅讯息!

历经岁月沧桑,

王嘉騡墓地完好无损!

这则消息是巴黎索邦大学华裔潘老师发来的:“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讯息,王先生的墓找到了!理论上已经到期,没有被毁,纯属天意。”

这个消息太振奋人心了。然而,之前哪个环节错了?为什么一度以为墓地已被平掉?

大家冷静返回查找之前的寻墓路径,一致觉得这次必须板上钉钉地确认,王嘉騡的墓是不是依然完好无损?

接下来的每一步证实,都鼓舞人心。

原来,此前潘老师收到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负责人Gilbert先生的邮件,其中提供了关键信息:中法里昂大学(学生)墓穴里好像有王先生!但当时并不清楚,里昂中法大学在罗亚思公墓,有新老两块墓葬区。6月10日,法国侨报社长钱海芬一行寻找的是老墓葬区,而在那里根据公墓提供的王嘉騡墓地坐标,找到的是一处新墓,而那里的老墓刚被平掉……

里昂罗亚思公墓管理人员季奥赫季先生和同事们没有放弃,他们尝试进入新墓葬区深入查找,在那里,终于准确找到了王嘉騡的真实墓地!

15日6:30,罗亚思公墓管理人员拍摄的王嘉騡墓地照片,经由潘老师发布到了微信群里——

照片中树木葱茏,大理石墓碑矗立于蓝天白云下,一束阳光打在已有些模糊的字迹上,可是,依然能清晰辨别出中文“王嘉騡”字样及其拼音。

这位来自中国浙江的留学生,原来一直长眠在此。

中法大学协会接力守墓80年,土葬可能是王嘉騡遗愿

15日07:30,从侄儿的口中,俞雅金老人已得知父亲墓地完好无损的消息。两个潘老师打听到的真实细节,让她老泪纵横——

一、为父亲墓地续费的“神秘人”原来叫雅克·朗柏赫。他是中法大学协会负责人、里昂大学教授。

中法大学协会为当年同批学生中唯一因病辞世没能拿到毕业证的王嘉騡妥善安葬,并嘱咐协会工作人员接力守墓80年。

为什么2009年到期后墓地没有续费?因1980年前后成立了新里昂中法大学协会,老协会解散时可能存在交接问题。

二、理论上墓地到期后按规定要被平掉,为何王嘉騡的墓能幸存?

资料显示,王嘉騡的墓穴形制与法国普通墓室不同。法国通常是箱式墓室,很容易取出棺材。而王嘉騡的墓穴,棺材是直接埋入土地的,因此父亲的墓地被幸运地保留了下来。这是罗亚思公墓里唯一的一座土葬墓,而土葬,根据资料显示,很可能出自王嘉騡的遗愿。

跨国寻父的故事是大时代的一个缩影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这样的‘异国他乡的守护’一般由协会落实。”潘老师昨天接受采访时说,身为华裔的他,很能理解这份中国传统文化。

潘老师在巴黎索邦大学教国际贸易课程,祖籍中国上海,他估算,法国的华人华裔约有六七十万。

“我对华人在法国的故事有研究。我发现,王嘉騡的同期学生中有杭州籍作家戴望舒,我也存有旅法勤工俭学生,著名作家罗大冈的私人信件。”潘老师说,穿越历史的漫漫长河,王嘉騡先生的故事只是那个动荡大时代中的一个缩影。

翻开尘封百年的历史,其中有一页很容易被遗忘:欧战旅法华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前线吃紧后方缺乏劳动力,从1916年起共有十四万华工来到法国工作及参与战后的清理,重建(劳务输出)。

据官方数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数千华工失踪、病逝,为法国捐躯。1925年据战后统计绝大部分华工返回了中国,有两至三千华工找到新的工作合同或在法国结婚,从此定居。他们是20世纪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旅法华人的主体。

为了纪念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勇士,从1998年起由旅法华人集资在巴黎十三区竖起一块纪念碑,其上用中、法文镌刻:“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

去年夏天,潘老师特地去了华工墓地。他给我看了一张照片,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中,隐藏着这座欧洲也是法国最大的华工墓地,安息着八百四十九位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勇士英灵,其中包括多位无名英雄。

“像俞雅金老人这样跨国寻父的故事,我多年来也接触过好几例。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么幸运。”潘老师说,寻根,往往肩负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持续努力。

昨天15:00,潘老师联系了里昂市政府相关部门,恳请保持王嘉騡墓葬墓碑原样,等待女儿实地扫墓祭拜。

昨天,我收到了俞雅金老人的一封信,21:00,我又通过电话采访了她。

我将信函和电话采访的内容综合如下。在这些叙述中,母亲俞惠芳质朴、坚忍,令人动容——

端午节是中国人纪念先人屈原的节日。今年端午,在我且行将入木之前,竟替母亲完成了寻找先父的遗愿。

悲喜交集,先父墓地还在,并未平齐,坟墓被岁月沧桑包裹着。

带着叹息,我与子女商议后,拟办妥相关签证后,将专程去法国里昂把孤悬海外的先父遗骸迎回故国,与母合葬于家乡的墓地,方便后人拜祭缅怀。

这个打算,身为女儿,我觉得是符合我父母的心愿的。

我的母亲深爱父亲,我也坚信父亲深爱母亲。

父亲久无信息后家道中落,母亲变卖嫁妆,凑齐10亩土地,种地养猪,孝敬公婆并含辛茹苦抚养我成人。

1953年,公婆相继辞世,母亲带着我回到娘家,我随母亲改姓为俞。

岁月的沧桑并不能轻易地用非黑即白去解读。在等待的72年岁月里,母亲也许隐约感觉到了父亲不会再回来,但是宁愿选择思念父亲给自己留一份牵挂,潜心信佛,吃素。

2005年母亲九十七岁临终时,依然叨念着父亲,当时根据母亲遗愿,我将父亲的衣冠塜与她同穴为安。

再次衷心感谢都市快报,法国侨报暨钱海芬社长,感谢索邦大学潘老师等诸多侠义之士,感谢里昂中法大学为先父缴付墓葬管理费,也感谢法兰西共和国规范和缜密的档案管理。

感恩中法爱心接力,才有了功德圆满,期盼着法国里昂之旅早日成行,父亲落叶归根。

THE END
0.2005年06月月历2005年06月万年历<><>2005年06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01儿童节 02廿六 03廿七 04廿八 05环境日 06三十 07高考 08初二 09初三 10初四 11端午节 12初六 13初七 14初八 15初九 16初十 17十一 18618 19父亲节 20十四 21夏至 22十六 23十七 24十八 25十九 jvzquC41yctokjstkno/dvhz0eun1;527/67ah|cppobp{nnk1
1.2005年10月日历表2005年10月农历阳历一览表国际盲人节 16 世界粮食节 17 国际消除贫困日 18 十六 19 十七 20 十八 21 十九 22 世界传统医药日 23 霜降 24 联合国日 25 人类天花绝迹日 26 廿四 27 廿五 28 廿六 29 廿七 30 廿八 31 廿九 第40周: 2005年09月26日 - 2005年10月02日 jvzquC41yctokjsnk0zjcwvk0eun1;5271711
2.端午节民俗范文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为端五。以农历的地支记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至五月为午,因此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五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天日节、艾节等〔1〕。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544ivvq
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全文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现在政府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法定假日,让学生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6:A870jznn
4.端午习俗简短方案(20篇汇总)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的这一天大家都吃粽子赛龙舟,为了新一代大学生也能很好的继承这些传统节日,本次特地举行了端午节活动。 活动目的: 端午佳节,让异地的同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参与人员:不回家的同学和师兄师姐。 活动地点:中心湖草地。 活动时间:6月16(星期三)晚七点半。 jvzq<84yyy4yknkcpigo0lto1hgoijsfcs{bp86226960qyon
5.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二、每年都过端午,我们反问自己真的了解端午吗?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似乎对于我们来说已司空见惯,我们习惯了在那一天吃粽子,赛龙舟。但端午节真正得到一些人的重视在2005年韩国申报世界非遗之后,关于端午节来历的传说也很多,但无论来源于什么,都是我们对古人祖先美好品德的无限赞扬及缅怀。在与别人的交谈中jvzquC41o0xvk€jp0eun1npfgzjj~n173:79:80jvsm
6.助人为乐好人好事事迹材料2000字(精选15篇)1992年建杯湖小学,她捐款5160元;1998年杯湖小学修篮球架赞助3000元,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给老年协会筹备乐器赞助2000元;抗洪救灾中捐款1000元,维修风景名胜区——黑龙潭捐款10000元;1999年教师节给杯湖小学捐款1000元;20xx年郭井特大纵火案为受害者捐款5000元;20xx年为杯湖老百姓能吃上自来水捐款2万元;20xx年给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ujkpjejnnkcu049742:652A:566e65B575;4ivvq
7.滁州市凤凰办事处党委副书记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具体如下:2005年春节前的一天,马某1到赵某源办公室送给赵某源现金0.5万元;2005年端午节前的一天,马某1到赵某源办公室送给赵某源0.4万元购物卡;2005年中秋节前的一天,马某1到赵某源办公室送给赵某源现金0.5万元;2006年春节前的一天,马某1到赵某源办公室送给赵某源现金1万元;2006年端午节前的一天,马某1jvzquC41o0667:620eun1x151858;=0jvsm
8.2025新期期准的准确时间表,祈福转运秘法公开,助你逢凶化吉得平安端午节(6月20日)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是传统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时候,在2025年,端午节落在6月20日,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活动祈求健康长寿和平安,佩戴艾草和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中秋节(9月27日)中秋节是团圆和感恩的节日,在2025年,中秋节落在9月27日,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与家人团聚jvzq<84o0ouggnhy0et0jnffswgsvnwu1371:88399?7aA6;0jzn
9.《端午的鸭蛋》阅读答案(通用12篇)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vgmzhwfgp1@92:97/j}rn
10.东北网2014年06月05日新闻汇总[1478][东北网旅游] 端午节过后海口假日海滩一流数十吨垃圾(图) 2014-06-05 09:40 [1479][东北网健康] 西瓜吃多容易腹泻 荔枝摄入过量会引发低血糖 2014-06-05 09:39 [1480][东北网健康] 夏天别让性爱“热伤风”消耗体力易导致虚脱 2014-06-05 09:39 [1481][东北网健康] 别贪吃舌尖上的美食 四种烹jvzquC41yy}/fk|0ep5t{|ygo1813=42816619d423:189:0ujznn
11.2023年05月唐山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008名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如图所示 2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古代哪个流派的观点: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24.上元节∶赏花灯 A、七夕节∶鹊桥相会 B、端午节∶插茱萸 C、重阳节∶登高 D、中秋节∶游湖 25.笔迹,广义上讲,是运用各种工具在一定界面上书写的带有文字规范限制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287:1?53347339:2277627xjvo
12.端午节放假安排来了!加班工资这样算→▷6月25日原本为休息日,但因端午节放假调休,变成了工作日,在这天上班,无加班工资,但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按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加班工资计发基数的150%支付加班工资,不得以调休抵销。 那么在家工作算加班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人的工作可以在网上进行,不少人会在放假jvzquC41yy}/euxup0ipo872455188781;?2:?>6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