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两个文化常识,第二个至少的人感到困惑进行活动

农历五月初五为什么叫“端午”?

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编写的《新编学生词典》对“端午”的解释,给了我们关键的信息:端午,中国传统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旧也作端五。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端午”其实就是“端五”。但是,五月初五叫“端五”还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还叫“端午”而且成为主流的、规范的说法呢?这跟古代历法有关,夏历以寅月为岁首(正月),五月就是午月,所以“五”“午”相通;同时这还跟古代气候的变迁、五月五日“恶日”的民间说法、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等有关。

根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的两千多年时间里,是中国近五千年来的第一个温暖期,当时气候十分湿热,当时西安和安阳地区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动植物(河南的古称“豫”,就是一个人牵了大象的标志)。

竺可桢

夏历五月,湿热郁蒸,“阳气始亏,阴匿将萌。”(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月事宜》)各种瘟疫疾病容易滋生,害虫活动日益频繁。所以民间一直视五月为“恶月”。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俗云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按:这自然是迷信说法。清代赵翼《陔馀丛考》“五月五日生子”条就举出不少反例,如战国时“孟尝君”田文、西夏皇帝元昊,都是五月五日生的,都卓有成就并善终。)

既然夏历五月开始阳衰阴盛、病害滋生,根据古代阴阳五行思想,那就要扶阳抑阴,以做好卫生保健。所以五月五日就有了众多标志性的民俗:喝雄黄酒(雄黄为纯阳之物),悬插艾草、菖蒲(称“蒲剑艾虎”),采百草为药,蓄兰沐浴,吃粽子,龙舟竞渡,系五彩丝,而且很多是在五月五日午时进行的。如温革《琐碎录》:“五月五日午时,取井花水沐浴,一年疫气不侵。俗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陈元靓《岁时广记》“粉葛根”条引苏颂《图经本草》:“五月五日午时,采葛根,暴干,以入土深者为佳,今人多以作粉食之,甚益人。”为什么选择在午时进行?因为午时是阳衰阴盛(阳极而阴生)的开始时间,《史记·律书》中说“阴阳交,故曰午”,《淮南子·天文训》“午,仵也。阴气从下上,与阳相仵逆也”。所以古人认为在午时进行扶阳抑阴的活动,效果好。

简言之,五月五日作为节日多写作端午节,蕴含着更多的文化信息。它跟“五”“午”相通有关,又跟五月五日扶阳抑阴、全生避害的民俗活动多在阴阳相交的午时进行有关。

端午节问候,能说“端午快乐”吗?

近年,每到端午节,就有好心人提醒:端午问候,可以说“端午安康”,不要说“端午快乐”,否则可能会让人觉得“没文化”。

这话说得有点似是而非。

如上所述,端午节源于全生避害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总的来说肯定是严肃的、不容易快乐的。同时,人们端午节吃粽子,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当然有的地方也还有祭祀其他具有高尚人格或对地方有特殊贡献的先贤的,如吴越地区的忠臣伍子胥、“卧薪尝胆”的勾践与感天动地的孝女曹娥,还有广西苍梧的“父母官”陈临、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等,纪念、祭祀先贤,肯定也是不宜嘻嘻哈哈、快快乐乐的。

但是,如果我们放眼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就会发现,至少从唐代开始,我国不少传统节日都有娱乐化、生活化的发展趋向,节日风俗也呈现出轻松愉快的情调氛围。清明节是这样,端午节也是这样。

端午节,首先有吃粽大宴以及有关娱乐活动。唐代的宫廷端午宴上,粽子的花样、品种丰富多彩,“百索粽子”“庾家粽子”“九子粽”等美食应有尽有,李隆基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诗句描绘当时盛况;宫中还会制作纤巧的小角弓,让臣子们架射盘中的粽子,射中者食之。(据《开元天宝遗事》)一般百姓的家庭粽子宴,则自古延续至今,长辈慈爱,晚辈解馋,其乐融融,尽显人伦之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粽》亦可见其一斑。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不光喜欢其中的肉粽(虽然肉没丁点儿),更盼着和粽子一起煮的鸡蛋,那带着粽香的鸡蛋,至今想起还让人垂涎。

端午节除了吃喝,还有竞技玩乐。南方多水,有龙舟竞渡,这是力量和技巧的比拼。明人李东阳《竞渡谣》:“湖南人家重端午,大船小船竞官渡。彩旗花鼓坐两头,齐唱船歌过江去。丛牙乱浆疾若飞,跳波溅浪湿人衣。须臾欢声动地起,人人争道得标归。”现在湖南汨罗、浙江杭州、广东佛山、贵州铜仁等地都有规模盛大的国际龙舟赛,龙舟每每几百条,观众十几二十万,热闹非凡。

北方水少,“无竞渡俗,亦竞游耍。”(《帝京景物记》)《日下旧闻考》引明初孙国敉《燕都游览志》说:“鱼藻池在崇文门外西南,俗呼曰金鱼池,畜养朱鱼,以供市易。都人入夏至端午,结篷列肆,狂歌轰饮于秽流之上,以为愉快。” 《帝京岁时纪胜》记述人们端午出游的情形:“帝京午节,极胜游览。或南顶城隍庙游回,或午后家宴毕,仍修射柳故事,于天坛长垣之下,骋骑走解。更入坛内神乐所前,摸壁赌墅,陈蔬肴,酌馀酒,喧呼于夕阳芳树之下,竟日忘归。”这种极乐不疲、流连忘返的游耍,肯定得益于唐代开始的端午假期(据《唐六典》,五月五日给休假一日)。现在端午节连着双休日有三天的小长假,凡景色稍有可观处,即往往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

如此端午,焉有不乐之理?

当然啦,“端午安康”“端午快乐”都是良好的祝愿,用此用彼,悉由尊便,得体就好。

主要参考文献

1. 北京民俗博物馆《老北京传统节日文化》,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0年。

2. 陈元靓《岁时广记》,中华书局,2020年。

3. 李林甫等《唐六典》,中华书局,2014年。

4. 萧放《端午节俗的传统要素与当代意义》,《民俗研究》2009年第4期。

5. 宣炳善《端午新考》,《中文自学指导》1999年第6期、2000年第1期。

THE END
0.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 很多的小伙伴们都会好奇,五月初五为什么叫端午节?感觉从名字上一点都看不出端午的节日含义。其实五月初五叫端午的原因和我国古时的干支计时法有关系。下面就是五月初五为什么叫端午节的详细内容。 为什么叫端午节说法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jvzquC415i4y{€~0eqs0ltxj13?64A=80jznn
1.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呢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jvzquC41o0qbp‚zygp4dqv4l{/74697:21
2.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端午节还有其他称呼吗?端午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为什么端午节叫端午呢,还有什么其他名称吗?跟着我们一起了解下吧。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 2019年农历五月 日子相关内容,敬请关注华易网! 端午jvzquC41o0q48?3eqo5skun199=8;7mvon
3.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0:00 / 00:54 网络开小差了,请重新加载刷新 冀时 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 河北广播电视台2022-06-03 展开jvzquC41ctzjeuj0zwkyk7hp1cxuklqgu1oofn}0jvsmAjwvakj>3>>;:9>3:9:;7:845=>5(kzfohnf?3;:;A<:4:66;>=455::5
4.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1 每年是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但大家知道我们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请大家慢慢听我说。 jvzquC41yy}/{~|gpoo/exr1|y5:8><80jznn
5.端午节趣味文化知识问答3. 粽子最早叫什么? 米角米包角黍米黍 4. 以下不属于端午节来源的是哪个? 纪念曹娥纪念伍子胥纪念楚庄王纪念屈原 5. 南方的粽子一般是什么口味? 甜味咸味都不是 6. 赛龙舟是端午节主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赛最早在( )时期就有了。 jvzquC41yy}/ys}0ep5y|868:;7739=0cuvy
6.关于端午节的由来(通用20篇)关于端午节的由来(通用20篇) 你们知道端午节吗?相信大家都知道,让我给大家讲讲端午节的起源吧!端午节是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他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江边的渔民营救了几天几夜,可是没能成功,于是他们就用竹筒子盛了米,洒到江里祭祀屈原,但这竹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jvcw|wlkk03963;;980qyon
7.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吃粽子?文化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不分东西南北,那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小编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还真找到了一些端倪。各种新型包装的粽子资料图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jvzq<84ewnzvtn3rgqvmg7hqo0io1w61427719;291i52=<24/896:=997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