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节气读诗歌——“处暑”及处暑诗祭祀百合

“处暑”,是24节气的第14个节气,是秋季的第2个节气,一般在公历8月22日——24日,阴历7月中旬至下旬,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度。

一、“处暑”概说

1、“处暑”含义

处暑,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七月中。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含有去除、中止、停止、躲藏之意。 “处暑”就是“出暑”,俗话说:“处暑出伏。” 即季节走出暑天。

处暑之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南下次数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下降。所以处暑是表示气温由炎热向冷凉过渡的节气。谚语云:“立秋处暑天气凉”。“一场秋雨一场寒”。

2、中国古籍记载的“处暑”

a 、《国语 . 楚语上》:“处暑既至。”三国史学家韦昭注:“处暑,在七月节。处,止也。”

b 、《淮南子 . 天文训》:“加十五日指申,则处暑。”立秋加十五天,天上的北斗斗柄指向地支中的申位(在西南。)

c、《说文解字》云:“处,止也。”

d 、《周礼注疏》:“七月,立秋节,处暑中。”

e 、《后汉书 . 律历志下》:“七月,处暑。”

3、“处暑”三候

处暑分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 吕不韦《吕氏春秋 . 孟秋纪》云:“是月鹰鸷(zhi,凶猛)杀鸟于大泽之中,四面陈之,世谓之祭鸟。” 一候,鹰大量捕食鸟类。把鸟摆在四周,好像祭祀鸟一样。

“二候天地始肃。” 二候,孟秋之月,天地开始出现肃杀之气。 《淮南子 . 时则训》云:“肃,杀也。杀气始行也。” 肃,即肃清,秋风萧瑟也。处暑时节,秋风凉,月色冷,雁南飞,虫声哀 ,万物开始凋零。 当然,处暑刚走出夏天不久,有时还有点热,谚语云:“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三候禾乃登。” 三候“禾乃登”即“谷乃登”,《说文解字》云:禾,“嘉谷也。”,稼禾即谷物(黍、稻、稷、粱……)之总称。 “登”,唐代高诱注《淮南子 . 天文训》云:“登,成也。” 就是说,处暑时节是金秋时节,各种谷物成熟,要收割、打禾、晾晒、贮藏(即人们说的:收、打、晒、藏)。 “禾乃登”,也就是“五谷丰登”。 春天种下希望,秋天收获金黄。

二、处暑民俗、农事与饮食

▲处暑“放河灯”、“开渔节”、“祭祖迎秋”

1 、处暑民俗

a 、过中元节。中元节(农历7月15日)在处暑时节,因此过中元节也是处暑的民俗之一。中元节是也叫“七月半”,是“三大鬼节”之一,地官要赦罪赐福,百姓要祭祀鬼神 ; 中元节祭祀中还有一项“抢孤”游戏活动,即祭祀完后,众人与“孤魂”抢供台上的供品,叫“抢孤”。 (“三大鬼节”是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农历10月1日,即祭祀祖先时烧冥衣,也叫“送寒衣”。)

b 、盂兰盆节

佛教七月十五是盂兰节(解救倒悬的意思)。佛教七月十六日下雨叫“洗钵雨”。佛教还规定七月三十日为地藏王生日。

c 、中元普度(普度众生义,分为:街普、市普、庙普。)搭歌台放河灯(荷花灯)。 中元节与放河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元夜放河灯于江海上,普度孤魂野鬼,为其引路投生。

d 、处暑其他活动:处暑还有祭祖、迎秋、出游、开渔节、拜土地、登山、吃鸭子、煎药茶、“处暑十八”(洗18次澡)……等活动。

2、处暑时节农事。

处暑时节农事很多。“农时节令到处暑,早秋作物陆续熟。” 处暑要割高粱、摘棉花、拔麻、收瓜、起蒜、打枣、卸梨、……同时还有一些晚稻在生长,晚玉米在抽穗,有的棉花还在结铃吐絮,山芋薯块生长膨大,需要田间管理。

农谚云:处暑是“晚禾靑来早禾黄。” “处暑谷渐黄”、“处暑三日割黄谷”、“处暑十日忙割谷。”“处暑满地黄,家家修禀(bing)仓。”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好晴天,家家收新棉。”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处暑长薯。” “处暑萝卜白露菜。” “处暑拔麻摘老瓜”。……这些农谚说得都是处暑的庄稼和众多农事。

3 、处暑饮食。

人们说:中国美食尤其是节日、节气的饮食,是“舌尖上的乡愁”。笔者在此介绍一下处暑的众多饮食。 菜谱类:炖鸭子、百合汽锅鸭、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冰糖炖鲫鱼、鲫鱼沙仁、百合脯、枸杞子煲苦瓜、……

粥类:首乌百合粥、山药杏仁粥、芝麻粥、桂圆粥、瘦肉猪肝粥、皮蛋瘦肉粥、虾仁粥……汤类:黄豆猪骨汤、百合莲子汤、玄参红枣汤、鲫鱼紫蔻汤、兔肉紫菜豆腐汤、燕窝枸杞汤、枸杞苦瓜汤……饮料类:桑菊饮、薏仁防风饮、金针冰糖饮、菊花甘草饮、苹果汁、桔子汁、椰子汁……

三、“处暑”诗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描写处暑的诗篇,举若干例,供欣赏。

1、元稹《咏二十四节气 . 处暑七月中》: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古人有“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之说。)

元稹诗说:看到处暑三候中说的鹰捕鸟、祭鸟,就觉得秋天(白藏)渐渐深了,天空高远,不见天心;大地上暑气收敛,秋叶飘零,草虫低吟。 田野禾黍稼谷成熟,农家美酒飘香。 在这美好的金秋处暑时节,诗人慢慢品尝樽中美酒,然后弹一曲高古清雅的古琴。 此诗既表现了处暑时节天地高远清空的景象,又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清逸的美学情趣。

2、白居易《曲江早秋》: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独信马蹄行,曲江池四畔。

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

方喜炎燠销,夫惊时节换。

(“燠”,yu,火。 此诗中有“秋波”、“残暑”、“燠销”等词语,可以看出是写的“处暑”时节无疑。“红蓼”,生长水边的蓼科水草,开红花。)

诗写道:长安曲江岸边,红蓼招展,青草摇曳,秋波在水中荡漾,夕阳映照芳草。 诗人信马由缰,在曲江岸畔游赏。清凉早晨而至,残暑晚上消散。暑气消散,凉风吹拂,炎热的退场使诗人感到喜悦,同时又使诗人觉察到时序流转、季节更替,有一种“逝者如斯夫”的时间流逝的惆怅之感。

3、苏辙《次韵子瞻登望海楼五绝》:

荷叶初乾稻穗香,惊雷急雨送微凉。

晚晴稍放秋山色,洗去浓妆作淡妆。

(“次韵”,作诗用他人原诗之韵的次序唱和他人诗,也叫“步韵”。 “望海楼”全国有多处,此处子瞻咏的“望海楼”在杭州。“子瞻”,苏辙的哥哥苏轼,字子瞻。)

诗说:处暑时节,池塘荷叶初乾(干),田野稻穗成熟飘香。一阵惊雷急雨,送来微凉。秋雨晚霁,展现出秋天的山色:秋天的山,脱下了夏天的腻绿浓妆,换上了秋天素净的淡妆,真像京剧中的“青衣旦”一样干净素静。 诗写得很美,韵味深长。 苏辙这里对山的“浓妆”“淡妆”的书写,令人想起他的哥哥苏轼的诗:“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兄弟俩的诗美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4、吕本中(宋)《处暑》: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年粳稻香。

(“乙”,十天干第二。有乙卯年。)

诗说,自己平时在家乡(山东莱州)遇到处暑,庭户有凉风习习,而现在于南国遇到处暑,天气炎热,不比北方的故乡,似乎秋天还寥寥尚远,而晚上夜光杳杳,觉得很漫长。这南国处暑时节,天气还这么炎热,有什么值得留念的吗? 回答是:有! 因为南方粳稻年年处暑时节成熟,芳香四溢,让人难舍难离。 诗写得情味盎然、情趣悠然。

5、乾隆《处暑》:

昨晚热留尾,晓峰云照头。

湔炎真处暑,送爽正宜秋。

快霁碧霄净,凝眸满意酬。

荞田及菜圃,又可望丰收。

(“湔”jian,洗去)

诗说:处暑之时,早晨山峰之上还盘旋着云彩,昨天夜里还有余热,而一阵秋雨,洗去了炎热,送来了秋天。雨后放晴,碧落云霄一片清朗澄净。 满地的荞麦,翠绿的菜圃,都能得到期望的丰收。凝眸远望中细细想来,一切都得到满意的酬答和回报。这首诗告诉人们,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就会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7、孙玄常(近、现代)《处暑后戏赋》

处暑方过夜新凉,几番秋雨送秋光。

苍藤翠蔓迷新月,紫蕊红葩吐晚香。

诗中写道:处暑方过,清夜新凉;几番秋雨,送来秋光。夜晚,庭院月光朦胧,笼罩苍藤翠蔓;紫蕊红葩,竞相绽放,散发着幽幽晚香。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清凉的处暑之夜啊!这又是一个多么美丽清凉的初秋之夜啊!

处暑诗句

中国文学史中,处暑诗句俯拾皆是,举若干句供欣赏。

1、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2、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3、陆龟蒙(唐)《袭美见题郊居十首》:

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4、苏泂(宋)《长江二首》: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5、王之道(宋)《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6、江南雨(宋)《处暑后一日作》:

绮筵散罢尘初静,渐有新凉递好秋。

7、陆游《闲适》: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8、仇远(元)《处暑后风雨》: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9、胡祗遹(zhi yu 元)《宿无极县三首》其一:

气交才处暑,夜寂便生凉。

10、张穆(明)《处暑》: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11、胤禛《七夕处暑》: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12、弘历《处暑》:

叶从人面落,爽自马头披。

诗人们这些诗句,表现了处暑时节天地之间的美丽景象:或秋云离离,或清风徐徐,或秋雨霖霖,或秋光熠熠,……同时也透露出了作者在新凉的处暑时节的愉悦惬意的心情,读之令人产生美好遐想。

THE END
0.白露撞中元今秋冷暖咋看?7日16点52分交节有讲究|中元|交节|农谚|未来十天,白露节气就要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白露具体时间是9月7日16点52分。 农历七月十六,刚好和中元节撞上。 老辈人常说“白露在头,单衣过冬;白露在尾,冻死老牛”。 这里的“头”“尾”指的是农历月头月尾。今年白露在七月十六,算月中。按老话,冬天冷暖会比较平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还有句农谚: 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T=3FSZ699:78FUXS7mvon
1.今年白露“逢双”又“早到”,还撞上中元节秋收与祭祖的特殊交汇其次,今年是“早白露”,因为白露交节在农历七月。老话说“早白露要添衣,晚白露热死牛”,这预示着冷天会来得较早,天气凉得快,早晚温差大,需要注意保暖。最后,今年的白露节气与中元节紧密相连。由于闰六月的影响,白露节气罕见地紧挨着七月十五中元节,这种现象并不多见。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pkxu86222628B4424;1;9<16:=:9A890jznn
2.中元节唯美温馨祝福语2020.doc中元节日近白露,早晚凉爽热中午,思念随风来倾诉,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真情牵挂来相祝。下面是收集推荐的中元节唯美温馨祝福语,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元节唯美温馨祝福语(一) 1、中元节祭英烈,为你烧香摆供品,弘扬传统不迷信,拜佛磕头寄哀思,脸庞泪水续真情,烧张纸钱良好的祝愿,一束鲜花jvzquC41okv/dxtm33>/exr1jvsm1;5431643@4844;1397272643;6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