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就在明天!天津重要提醒!这些事不能做祭扫节日河灯旧俗七月半天津市大运河

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中元节

从前

民间普遍在这一天进行祭祀活动

现在

中元节传承的是

一份思念,一份亲情,一份孝义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俗称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同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农历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与责任使然,中元节势必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近日

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文明办发布

中元节文明祭扫倡议书

明确

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 焚烧纸钱、焚香祭祀

严禁在山头、林地、墓地

焚烧祭物、燃放烟花爆竹等

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各位市民朋友:

思亲莫让烟尘扰,一束鲜花祭故人。为贯彻落实《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保护好大自然,减少环境污染,市民政局、市文明办联合发出以下倡议:

厚养薄葬,文明祭扫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简朴节约等优秀传统美德,自觉树立厚养薄葬观念,摒弃祭祀陋习,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纸钱、焚香祭祀,不生产销售、不购买使用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倡导采用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家庭追思、集体共祭、敬献鲜花、撰写悼文、诵读祭文等低碳环保形式,缅怀亲人、寄托哀思,在传承逝者精神力量中,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文明新风。

安全节俭,绿色祭扫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倡导平安出行、文明祭扫。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等相关规定以及森林防火相关要求,严禁在山头、林地、墓地焚烧祭物、燃放烟花爆竹等,严防火灾事故发生。倡导骨灰深埋、撒放、植树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自觉做到不污染环境。

党员干部,示范引领

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向身边人宣传文明之风,积极参与文明祭扫、防火防灾、尊老爱老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进移风易俗、厉行节约,监督和劝导不文明祭扫行为。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弘扬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树立祭扫新风。

天津市民政局 天津市文明办

2024年8月

在很多人眼中

农历七月十五充满着诡异的色彩

必须要提的是

烧纸钱绝不是中元节里唯一的习俗

可你知道吗?

中元节也是祈求丰收的节日

有许多事需要这一天来做

让我们一起了解

中元节究竟要干什么?

天津人的中元节

旧时,在天津举行中元节活动的主要是天后宫和玉皇阁。

按津门旧俗,这天白天人们要下洼给祖先烧香烧纸,祭祀亡灵,下洼有河东、西门外、南大道(西南角)、大丰路和北站外这五条线路。而居家的老人们便在自家门口或门脸房前摆设桌椅、茶水,免费供下洼归来的人们到此饮水歇息,以表愿心。当晚,富裕人家到河边放河灯,或者来到海河边看天后宫的河灯。

▲《点石斋画报》中关于天津中元节活动的记载

这天晚上,在天后宫的院子里,居中放一张桌子,两旁放四张或六张桌子,要念一场经,超度亡魂,请神上香仪式与佛教大同小异。念完经要放河灯。天后宫紧挨海河,道士们遂到河边送河灯,在这里再念一场经。

河灯道士不制作,均为信士弟子做,一为纸灯,一为打瓜灯,即小西瓜灯。制作纸灯,多叠成船形。纸型在碗里压固,讲究的要烫蜡,蘸上牛油或羊油蜡,以免河水将纸灯洇湿早沉。有的还在纸灯下固定一块小木板,以利纸灯飘行。尚有一种纸质荷形灯,底部蘸腊,以蒲纸和油为蕊,成圆柱形,点燃后放行。制作打瓜灯,是将瓜切成两半,或只切掉上边一小部分,再将瓜瓤挖空,里面安放蜡烛。瓜皮刻以花纹或吉祥语,如“天下太平”、“一帆风顺”等。

点燃蜡烛时,薄薄的瓜皮透出摇曳的烛光,摇曳的烛光又映出瓜皮的颜色、花纹和吉祥话,展现出一个美好的艺术境界。届时,在初秋的静夜里,月朗风轻,各式各样的河灯,被河波推送着,缓缓顺流而飘;海河河道上,烛光闪闪,犹星溅河面,分外拨人心弦,使观赏者从感官到心理都得到一种慰藉,一种愉悦。

有的年头河灯放得多,满河的西瓜灯,从天后宫能一直飘到河东挂甲寺。

中元节吃什么

吃鸭肉:民间习俗“七月半吃只鸭,世间万物不用怕”,因为“鸭”的字音读起来像“压”,有压邪祟的意思,把一些不好的事情压下去。

吃扁食:“扁食”在古代,就是一种面皮包着馅料的食物,很像现在的馄饨或是饺子,在中元节这天早晨,大家不妨做一顿饺子或馄饨来吃。“七月半扁食香”,民间说法,吃了扁食就能够消除掉负能量。

吃包子:在中元节吃包子,民间认为,可以保佑小孩子平安,免受惊吓。如果是想要孩子的新婚夫妻,这天吃包子,也可以保佑多子多福。

吃白菜:在白菜的谐音中,有“百财”的含义,因此吃白菜被认为可以聚来百财,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吃茄子:茄子的形状在古代被认为与“官帽”相似,因此被赋予“官运亨通”的寓意。在中元节,吃茄子寓意着官运亨通、事业有成。

旧时的中元节禁忌

第一忌夜晚出门

在中元节这天,老人们常常叮嘱小孩,这天晚上不要出门。因为这天阳气减弱,阴气很大,容易意见脏东西。这些都是旧俗旧例,并无科学依据。

第二忌晾晒衣服

中元节晚上,是不宜晾晒衣服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也感觉到了,这两天下雨后天气变凉,湿度变大,如果晾晒衣服过夜,容易滋生细菌。

第三忌悬挂铃铛

为什么不能悬挂铃铛呢?因为这天晚上风大,卧室内悬挂铃铛的话,民间认为容易招惹脏东西。另外,风吹铃响,也容易影响睡眠,令人心浮气躁。

旧时的中元节还有哪些习俗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民间认为,放河灯可以普渡孤魂野鬼。

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

祈丰收

中元节与祈望丰收常联系在一起。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放天灯

中元节这天放天灯民间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为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说,并无科学依据。

中元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那是几千年来

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尊敬

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对传统美德“孝”的执着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编辑 | 程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今年七月十五不一般,老话:“七月中元节,五人不上坟”,啥意思尤其是中元节,这是一个祭祖的日子,所以农历七月十五按照民间的说法,也称为“鬼节”。 不过和清明节不同,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祭祖也是有讲究的,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七月中元节,五人不上坟”。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有啥说法呢?我来回答一下: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由来: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L;MO:V\9277<2Y;]0jvsm
1.七月十五捏面人由来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称为“鬼节”。相传这一天,地狱之门大开,所有的鬼魂都可以到世上来走走,享受人间血食。民间则普遍进行祭祖的活动。 相传,七月十五祭祖,本意 “……乃告祖秋成之意”,是一种祈望丰收的愿望。 jvzquC41yy}/onnrkct/ew455u{72s
2.【传说故事】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由来农历七月十五,秦始皇亲自来到山海关,一探究竟。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女儿给改了圣旨。秦始皇非常震怒,命令卫士把自己的女儿麻姑叫过来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麻姑见了父亲,不仅没有道歉,还给父亲讲起了大道理。她说:“父皇您修长城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保护百姓的安全吗,可是现在,您看这里饿死、累死、病死了这么多人,长城还没jvzquC41yy}/onnrkct/ew4784j4r{u
3.带你了解中元节的“前世今生”带你了解中元节的“前世今生” 展开在很多人眼中,农历七月十五充满着诡异的色彩。可你知道吗?中元节也是祈丰收的节日。古人将刚收获新米供奉祭祖,以报告收成。在唐宋时期,中元节曾是热闹的狂欢日。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又是如何演变的?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元节的“前世今生”! 发布于:山西省 平台声明 jvzquC41o0ypj~3eqo5b1@6837717?d343735A<61
4.七月十五放河灯——漫话民俗“我们的节日”河北文艺网农历七月十五,是民间专门祭祀祖先和亡灵的节日,道教叫中元节,佛教叫盂兰盆节,民间则叫“七月半”、“鬼圆节”、“鬼节”,名字好似很恐怖,但其实也反映了我们传统文化对生命和人生归宿的思考和超然态度。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有道家说、佛家说和俗世说三种观点。道家认为,神界有天、地、水三官,天官主人间赐jvzq<84yyy4id||n0qxh0ls1u{yugv4424802A4341642:=577;/uqyon
5.中元节的由来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把这一天叫“鬼节”、也叫“中元节”、还有的人叫它是“麻姑节”、“河灯节”、“盂兰盆会”等等。 鬼节到底是因何而来的呢?原来这里竟然有一个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它是为了纪念一个姑娘而产生的节日。 jvzquC41yy}/onnrkct/ew4783gzels
6.生活百科: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的由来 佛、道、世俗的融合 · 民间的“秋尝” 中元节的诞生,可以追溯到遥远古代,“秋尝”时节,人们庆贺丰收、祭拜大地,酬谢神灵的庇护,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起初,“秋尝”的日子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也就是七月半。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348681971:?64a;?33=<77:4tj}rn
7.悠久民俗人物传记《中元节》中元节的由来: 历史渊源:中元节的名称源于道教,但其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秋尝祭祀的古老习俗。发展到宋代,形成了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的传统,这一天道教祭地官,祈求定人间善恶,民间则祭祀祖先、孤魂野鬼。佛教受儒家影响,在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以超度历代先祖。‌ jvzquC41yy}/onnrkct/ew4783jjxus
8.“中元节”的由来习俗,都在这里↓西青信息港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俗称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同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农历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jvzq<84yyy4ys7sgv0io1|~uvgs0497512>05:4276924=660unuou
9.七月半中元节由来及各省习俗分析七月半中元节由来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任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zrfskvgkknwk1e762==830nuou
10.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盂兰盆节 2025-03-17 下午 4时33分24秒 星期一 农历七月十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日名称非常多,我们简单列举其中三个:民间习俗叫“七月半”,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则为“盂兰盆节”,这三个名称,代表了三种文化。 jvzquC41hfph{l373uumg7hqo1ipoyfp{pkxumjvckr`3=9;;9>12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