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过元宵节的揭秘古代元宵节习俗

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日子,记忆中的元宵节,人们忙着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挂彩灯,猜谜语,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2023年的元宵节更是不同寻常。许多风俗,其实是千百年来一点一点积攒来的,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在春节的后面,虽然不像春节一样拥有假期,但是在我们的心中元宵节和春节一样重要。那么,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元宵节的美好寓意是什么呢?一起去看看吧。

元 宵 节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因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这个节日就得名元宵节。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元矽节、灯节。元宵节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每到元宵节期间,人们都会走出家门,涌上街头,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舟山锣鼓……其中,有很多风俗和活动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参与其中,共同享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的审美记忆。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我)是鬼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每到元宵节期间,人们都会走出家门,涌上街头,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舟山锣鼓……其中,有很多风俗和活动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共同享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的审美记忆。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获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元宵节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当然,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元宵节古时候叫“上元节”,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又称元月,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上元节”又被称为“元宵节”。至于元宵节是怎么来的,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来源于汉文帝。刘邦去世后,吕后执政,刘氏小皇帝只是个摆设。吕后除了没像后世的武则天当皇帝,所掌握的权势和皇帝没什么不同。而且她提拔吕家势力,屠杀贬谪刘氏势力,在朝廷中引起极大矛盾。吕后病逝后,诸吕在上将军吕禄集合,阴谋篡夺刘氏江山。齐王刘襄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在正月十五一举粉碎了诸吕叛乱阴谋,即位的汉文帝为了庆祝这一胜利,决定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张灯结彩,庆祝平“诸吕之乱”的元宵节。

第二种说法来源于汉武帝。汉朝时天地之间的最高神祇叫太一神,又叫泰一、泰壹氏、泰氏等,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玉皇大帝,西方的上帝,是主宰宇宙一切的天神。古代祭祀天地之中的“天”,在汉朝就指太一神。史载“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汉武帝将祭祀太一神的时间,定于正月十五,因此这个日子演变为后来的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第三种说法来源于东汉时的汉明帝。汉明帝曾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到“西天取经”,之比唐僧取经早了几百年。不过蔡愔并没有到达古印度,他到了西域大月氏后就遇见了印度高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这二位高僧在蔡愔的邀请下,驮着佛经和佛像到了大汉的首都洛阳,汉明帝专门赦建白马寺用于译经。据蔡愔、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介绍,佛教有正月十五瞻仰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习俗做法,敬佛的汉明帝下令全国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全国的士族庶民都挂灯,久而久之,元宵节挂灯的风俗就产生了。

第四种说法来源于道教。道教的鼻祖虽然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但道教的产生却是从东汉时期张天师开始。第一位张天师名叫张道陵,他创建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崇奉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所以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所以燃灯庆祝,后来演变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风俗,从它的形成来看,第一个风俗就是燃灯。所以张灯结彩、赏花灯的历史最早。没灯怎么办,点火把。中国西南地区的人们的“火把节”,实际上也是元宵节赏灯的变种。古代元宵节赏花灯种类繁多,盛况空前,许多诗人、词人通过诗词记录了当时的盛况。隋炀帝杨广有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唐朝卢照邻有诗:“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苏味道有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宋朝的苏东坡有词:“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宋朝的辛弃疾有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明朝的张居正有诗:“今夕何夕春灯明,燕京女儿踏月行。灯摇珠衫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而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更是凭借一副对联“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赢得状元和美娇娘,双喜临门。

除了赏灯以外,元宵节节最大的风俗,就是吃元宵。吃元宵这个风俗,据说是从宋朝开始的。最早的元宵,名叫“浮元子”,元宵的做法,和现在也差不多少,外皮用糯米粉搓成球,馅或荤或素,多种多样,有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因为元宵在水中煮时或浮或沉,所以被人们称为“浮元子”。元宵有团圆之意,一家人一起吃,凭添了许多喜庆团圆的味道。关于吃元宵还有一个故事,袁世凯称帝后,忌讳元宵谐音“袁消”,下令将元宵改名“汤圆”,一直流传至今。

猜灯谜也是从宋朝开始有的,那时候早就发明了纸,人们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颜六色的花灯上,再加上一些赌注,为赏花灯添了诸多乐趣。史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放烟花是伴随着火药的发明而增加的喜庆,始于隋,盛于唐宋。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硝石出陇道”的记载,隋朝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同时产生了用于娱乐的烟花。清代时关于元宵节放烟花有如下记载:“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月、葡萄架、旂火、二踢脚、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名目。富室豪门,争相购买,银花火树,光彩照人,车马喧阗,笙歌聒耳”。

除了以上的风俗之外,为了庆祝元宵节,各地还产生的不同的风俗,或载歌载舞,或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等,有的地方还有走百病、烤百病、祭门祭户、逐鼠、迎紫姑、送孩儿灯、摸门钉、结羊肠、蚕卜、看杂技等风俗,充满了地域特色。有的古代有现在消失了,有的流传到现在一些地方仍在盛行。

在中国的古代,女人没什么社会地位,可以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允许随便出门的。有的姑娘结婚前都没有见过相公什么样子,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落下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命运。但古代也有例外,元宵节女人是可以抛头露面的。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影视剧中,有很多大姑娘、小媳妇出来赏花灯。也正是这个特例,使元宵节成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少男少女们可以利用赏花灯这个机会,相遇中意的男子或女子,成就一桩桩美满姻缘。

在这个有特殊的意义的“情人节”里,历史上还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破镜重圆”的故事。陈朝时,陈国的乐昌公主与夫婿徐德言面临亡国之痛时,分离时将一面镜子分成两半,各持一半,约定如果因为战火分离后,在元宵节卖半面破镜作为重逢团圆的信物。后来陈国被大隋所灭,乐昌公主被权臣杨素收为小妾,而徐德言也经过颠沛流离辗转流落到京城,为了寻找对方,乐昌公主在元宵节派老仆到街上卖半面破镜,恰被徐德言遇到,于是买下半面铜镜,并做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听到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的爱情故事后,深为感动,促成夫妻团圆,最后皆大欢喜。

另一则情人节的故事,好生在宋朝的王安石身上。王安石去京城赶考,元宵节之日在马家镇遇到马员外家的花灯上有一幅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记在心里后匆匆离去。等到了考场,主考官让他对一副对联,联为: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于是王安石以“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相对,被主考官惊为天才,从而高榜得中;王安石回家时,看到马员外家的对联仍没有人对上,便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相对,结果马员外家是对联招亲,王安石路逢洞房花烛。这就是“双喜临门”的故事,王安石在大门上手书“囍”字,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结婚贴双喜字,从此而来。

THE END
0.农历10月15下元节,“3大习俗,4大禁忌”要注意,日子越过越顺利|神灵|每年的农历10月15日,就是传统节日“下元节”。和上元节、中元节形成咱们中国的“三元”节日。上元节是农历正月15,就是“元宵节”,中元节是农历7月15,被称为“鬼节”,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而农历10月15就是下元节,是祈福和祭祀的日子。相传,下元节和道教有很密切的关系。道教的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MIQLT992746F5O<0jvsm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农历每年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古代称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或“元宵”。我国古代的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日必逢满月,叫做“望”。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在正jvzquC41yy}/trqk0eun0ls1{wgozrfqlkk0;@>850nuou
2.上元节闹宵夜,查阅远古年轮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与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和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的三元节。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上元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也称为元宵节或元夕。 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特别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即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吃元宵、赏圆月,赏花灯、jvzquC41yy}/onnrkct/ew4737ikkt8
3.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台“重头戏”一碗汤团新春尾声的团圆曲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台“重头戏”,上海人家若没有吃上几只汤团,似乎总觉得缺乏一些仪式感,煮一碗热腾腾的汤团仍然是新春中绝大多数家庭的“传统节目”。你知道小小汤团的渊源和发展吗?关于上海汤团的有趣话题又有哪些? 唐代时期汤团叫“唐元” 汤团又称汤圆,是中国传统美食点心,取“团”和“圆”之意,寓意jvzq<84uj0vfqyqg0eun0ls1p4532;6125621l656:7:/<97;;:157mvon
4.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上元节、小正月(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探灵网元宵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春节之后的一个重要节日,除了元宵节外,这个节日还有其他的叫法,那么你知道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吗?下面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往下了解了解吧。 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的过程中,只称jvzquC41o0zbpunpi0ipo8ftejowg|4;83>/j}rn
5.元宵节是几号元宵节是农历几月初几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习俗∶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 jvzquC41yctokjsnk0zjcwvk0eun1wjyu1889:570jznn
6.“西安年·最中国”赢了人气得了口碑元宵节仰望星空感受西安年 今年元宵节,古城西安格外“吸睛”。当晚21:00,记者在西安市高新区创业咖啡街区看到,由一台电脑控制的500架无人机进行3D 表演,国内首次,西安唯一。空中无人机灯光秀组成“国际创新”“硬科技”“福”“2018”“元宵”等新春元素。 jvzquC41yy}/eww0ep5tzyi1fs€t1;53:29178y423>159:a74:27<5470yivvq
7.2020元宵节是几月几日哪一天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具体时间答:2020年元宵节是02月08日,星期六,农历正月十五。 2020元宵节的时间 元宵节是什么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jvzq<84yyy4np€3ep1zpw{4okpyv1;769;=: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