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习俗 :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女红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习俗: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意义:俗称鬼节,祭祀先人、放水灯等。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按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吃月饼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10.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11.冬至: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

习俗:吃饺子,吃汤圆,喝羊肉汤

意义:冬季的开始,祭天祭祖。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都要祭天祭祖。

12.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习俗:吃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

意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的到来,就意味着离中国传统的春节越来越近了,浓浓的年味,在空气里蔓延开来。在这个芳香弥漫的腊月时分,品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不仅养生,更寓意丰收美好。

13.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习俗:除尘、吃灶糖

意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腊月二十三小年也被视为过年的开端,祭灶节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全家来年平安。

它既是法制化的文明社会的法律体制,也是构成区域文明国家的基本框架。中国传统节日才是我们的节日,还有一部分我也没过过,就不写了,你过全了吗?

THE END
0.农历10月15下元节,“3大习俗,4大禁忌”要注意,日子越过越顺利|神灵|每年的农历10月15日,就是传统节日“下元节”。和上元节、中元节形成咱们中国的“三元”节日。上元节是农历正月15,就是“元宵节”,中元节是农历7月15,被称为“鬼节”,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而农历10月15就是下元节,是祈福和祭祀的日子。相传,下元节和道教有很密切的关系。道教的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MIQLT992746F5O<0jvsm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农历每年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古代称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或“元宵”。我国古代的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日必逢满月,叫做“望”。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在正jvzquC41yy}/trqk0eun0ls1{wgozrfqlkk0;@>850nuou
2.上元节闹宵夜,查阅远古年轮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与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和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的三元节。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上元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也称为元宵节或元夕。 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特别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即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吃元宵、赏圆月,赏花灯、jvzquC41yy}/onnrkct/ew4737ikkt8
3.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台“重头戏”一碗汤团新春尾声的团圆曲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台“重头戏”,上海人家若没有吃上几只汤团,似乎总觉得缺乏一些仪式感,煮一碗热腾腾的汤团仍然是新春中绝大多数家庭的“传统节目”。你知道小小汤团的渊源和发展吗?关于上海汤团的有趣话题又有哪些? 唐代时期汤团叫“唐元” 汤团又称汤圆,是中国传统美食点心,取“团”和“圆”之意,寓意jvzq<84uj0vfqyqg0eun0ls1p4532;6125621l656:7:/<97;;:157mvon
4.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上元节、小正月(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探灵网元宵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春节之后的一个重要节日,除了元宵节外,这个节日还有其他的叫法,那么你知道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吗?下面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往下了解了解吧。 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的过程中,只称jvzquC41o0zbpunpi0ipo8ftejowg|4;83>/j}rn
5.元宵节是几号元宵节是农历几月初几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习俗∶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 jvzquC41yctokjsnk0zjcwvk0eun1wjyu1889:570jznn
6.“西安年·最中国”赢了人气得了口碑元宵节仰望星空感受西安年 今年元宵节,古城西安格外“吸睛”。当晚21:00,记者在西安市高新区创业咖啡街区看到,由一台电脑控制的500架无人机进行3D 表演,国内首次,西安唯一。空中无人机灯光秀组成“国际创新”“硬科技”“福”“2018”“元宵”等新春元素。 jvzquC41yy}/eww0ep5tzyi1fs€t1;53:29178y423>159:a74:27<5470yivvq
7.2020元宵节是几月几日哪一天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具体时间答:2020年元宵节是02月08日,星期六,农历正月十五。 2020元宵节的时间 元宵节是什么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jvzq<84yyy4np€3ep1zpw{4okpyv1;769;=: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