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七夕节——鹊桥相会

农历七月初七日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主要是少男少女们的节日,活动的内容大都以爱情和乞巧为主。近年,人们又把七夕节称之为是中国的“情人节”,它成为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这一天,传说牛郎会挑着一双儿女,飞过千里迢迢的银河,实现跟织女一年一次的团聚,述说各自悲欢离合的故事,演绎着千古不变的爱情神话。人们还传说,七夕这天,看不到一只喜鹊,它们都飞到天上去了,为牛郎织女相会搭起了“鹊桥”,他们才能从银河的两边跑上鹊桥团聚。有的人说,七月七日这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你躲在树荫下,就会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只是这些话语里边,爱恋中透着悲凉。

七夕节,是千百年来姑娘们最为重视的节日。这天一早,她们要跑上百家门,攒取各种杂粮熬制七巧饭,吃过这饭就会心灵手巧。到了晚上,少女们穿针乞巧,礼拜七姐,祈祷福禄,仪式虔诚而隆重。从古至今,这个节日浸透着年轻人对美好人生的无限向往。

七夕节,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史料看,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不断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以及历法的不断推进,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再到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举子们又对可供夜间辨别方向的北斗七星的魁星充满了崇拜,因而又有了读书人的“魁星节”(又称晒书节)。魁星节与七夕节是一天,都是农历的七月七日。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在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则充满了世世代代的人们对永恒爱情的期盼和祝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所总结出来的生命节律与“七”有关,特别是女性的生命律,每逢“七”的倍数,身体和心理就会发生大的变化。七夕节定在农历七月七日除对自然的崇拜以外,还有重要的一点,这一月这一天是女性的生命节点。

七巧饭:旧时,农历七月七日的清早,少女们便起床装扮,拿着碗盆到邻居百家(意为越多越好)讨取小米、玉米、红豆、豌豆、芝麻等等,回家熬成杂粮五味“乞巧饭”,传说女孩子吃了这种饭,可以集百家特长,成为心灵手巧的人,幸福美好一辈子。

穿针乞巧: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开始于汉代。七夕的晚上,油灯底下,女伴们坐在一起,比赛谁在规定的时间里,用同一条线穿起的针最多。穿针最多的说明她心灵手巧,冠军当然就是她的了。

喜蛛乞巧:七夕节的晚上,拿一个小盒把蜘蛛放上,第二天早上看它结网疏密;蛛网越密自己得到的“巧”越多。七夕节喜蛛乞巧的习俗,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拜织女: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预先约好朋友或邻里五六人一起做。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放些茶、酒、水果及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再放鲜花,花前放一香炉。女伴们斋戒、沐浴后,准时到主办者家里,大家围坐,一面吃些瓜果,一面对着织女星默念自己的心事。如默想自己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君,或早生贵子等等。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日子。魁星主管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拜魁星,他们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神话相连接。《牛郎与织女》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是一个浪漫凄美、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对善良、勇敢、坚强、执着精神的赞扬。

请同学们自我阅读诗文赏读中的《牛郎与织女》,相互交流一下感想。

牵牛织女·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鹊桥仙·纤云弄巧

【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五代】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牛郎与织女

(古代神话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南阳城西面有个牛家庄,庄里有个聪明、忠厚、勤劳的孩子叫灵儿。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随哥哥过嫂子日子。嫂子马氏为人狠毒,常常虐待灵儿。

一年秋天,刚收割完毕,马氏就逼着灵儿去山上放牛,对他说:“给你这九条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头牛你才能回来!”灵儿听后,无可奈何,只好赶着牛离开牛家庄。

他走到草深林茂的山岭停下来歇脚,坐在树下伤心地流泪。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会有十头牛啊?这时,有位须发霜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拍拍他的肩膀,问:“孩子,为什么事你这样伤心?”灵儿就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讲了。老人笑着说:“别难过。那伏牛山里有头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养它,等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说完那老人就不见了。

灵儿走呀走呀,翻过一道道的山,涉过一条条的涧,终于找到了那头病牛,它正在一块大平石头上卧着。灵儿立即趴下去,连连磕了三个头,喊了声“牛大伯”。老牛睁开疲惫不堪的眼睛,一会儿又闭上了。灵儿看着老牛病得厉害,急忙打来一捆捆青草,一连喂了三天三夜,老牛才有了精神,慢慢抬起头来告诉他:“好孩子,我本来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谷种子撒于人间而触犯了天规,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坏了,动弹不得。你要是能用百花露水给我洗擦一个月,我就会好的。”小灵儿听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来,饿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里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牛洗伤。整整一个月,老牛的伤真的好了,它跟着灵儿一道回了家。

灵儿回到家里,嫂嫂见他真的赶了十头牛回来,硬说有一头是偷了别人的,还把他痛打了一顿,经乡亲们解劝才算作罢。

此后,灵儿白天放牛,夜里就睡在牛的身边,庄上的人都称他是“牛郎”。那只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亲,有一次嫂子马氏在饭里放了药,要药死牛郎,幸亏老牛救了他。

嫂子闹着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头老牛、一辆破车和一只烂皮箱。离开家后,牛郎在一棵桑树下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

老牛从嘴里吐出个茶豆,牛郎将茶豆种在草棚门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长出了叶子,牛郎赶忙搭架,过几天豆子藤都爬满了架子。老牛就说:“孩子,你夜里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谁要是连续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时,我就用车拉着你上天去,把她接下来,与你结成婚配。”

听了老牛的嘱咐,牛郎夜里就钻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见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临走时,有一个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里,只见那个仙女独自来到玉池边,大着胆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望着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里便向牛郎点点头,第五天夜里端出一篮蚕,第六天夜里偷出一架织布机,第七天夜里拿着织布梭向牛郎招手。

七月七这一天,从天空飞来喜鹊,落在老牛头上,喳喳喳地叫:“织女差我来,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着点想头,牛郎套上车,坐上去。老牛四蹄腾空,一会儿来到了玉池。牛郎下车,跟织女把织布机抬放到车上,织女挎着蚕篮上了车,牛郎跳上车同织女坐在了一起。老牛腾云驾雾,一会儿就到了牛郎的家。

乡亲们获悉牛郎成了家,都赶来贺喜。织女就把她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众姐妹,教大家养蚕、抽丝、织绸缎。

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贤妻,能养蚕,会抽丝,还能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都说织女的织布机是从天上带来的,织出来的绸缎做成衣,冬暖夏凉。这消息传了出去,轰动了伏牛山区的千家万户,都送自家的姑娘来学织。织女心地善良,乐于教人,不到两年,家家户户都学会了养蚕抽丝织绸缎。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织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日子过得很和睦。

几年后,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响了一阵雷,老牛望着牛郎直流泪,说:“孩子,我把织女拉下天来,触犯了天条,看来活不成了。我死后,王母娘娘肯定不放过你们,到那时,你吃我的肉可以脱俗成仙,用我的皮做鞋穿能腾云登上天去。”说完老牛应声倒下。牛郎痛哭了之后,就依着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锄地,金哥玉妹两人哭着跑了过来,告诉牛郎说:来了个老婆子,把妈妈从织布机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着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着金哥、一手拉住玉妹,腾空就追。很快就要赶上了的时候,被王母娘娘察觉,她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它们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展翅相接,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王母娘娘对此也没有办法,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这天于鹊桥相会。“鹊桥崔嵬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喜鹊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的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祈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祝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千百年下来,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永恒主题——爱。

1. 同学之间讲述与七夕节有关的故事。

2. 认识北斗星、天河、牛郎星、织女星等,观赏瑰丽的天空景象。

3. 节日主题班会:将“拜织女”“拜魁星”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如何学到知识、学会技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4.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可以尝试理解生命节律(参阅《黄帝内经》)。

5.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开展一次适合女生特点的活动。

学校、家庭自主设计。

七夕节,不只是中国的节日,在汉文化圈内的多个国家都过。

日本:自江户时代起,在七夕这天就有一种特殊风俗。这天,人们早早地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带一根线的纸签上,再把纸签系在竹枝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祈祷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朝鲜:七夕节的主题是向北斗七星祈求长寿与幸福。

越南:七夕节所用的贡品,跟中国南方地区的习俗大致相同,主要有:菱角、棋子饼、金钱饼、花生等。这天,参与活动的年轻人,把自己对爱情的期望写在一张字条上,拜祭时许愿,希望将来有个幸福的家庭。

七夕节被人们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西方的情人节又是怎么回事?

西方情人节的来源有多个说法,据《世界图书百科全书》指出:在公元200年时期,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禁止年轻男子结婚。他认为未婚男子可以成为更优良的士兵。一位名叫瓦伦丁的教士违反了皇帝的命令,秘密为年轻男子主持婚礼,引起皇帝不满,结果被收监,据说于公元269年2月14日被处决。为纪念瓦伦丁的勇敢精神,人们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他的纪念日。因此,成了后来的“情人节”。

THE END
0.爱在七夕|荆州区各地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8月28日,李埠镇新垸回族村开展“漆扇传巧·七夕寄情”手工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用生动的小故事介绍了七夕节的由来、穿针乞巧的习俗、漆扇背后的“扇纳凉、扇传情”的文化寓意……在制作过程中,村民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搭配好的漆液滴入水中,通过小棒搅动、水纹波荡,让漆液在水面上晕染出jvzquC41pg}t0qzdgkjbku~0pgz0rl4ea6:84:5;0jznn
1.七夕节有哪些民间风俗对七夕这个节日,在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也是乞巧风俗延伸出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夕节有哪些民间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 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俗活动。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织女能够赐给自己技巧,让自己也变得心灵手巧。 拜织女 七夕节的夜晚,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zrfskzorkwltgppjg8h3;6847<3jvor
2.沂南:苏村镇组织开展七夕节主题活动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七娘会等,它源于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丰富他们的民俗知识,让他们感受爱并学会传递爱,苏村镇联合新城瑞智幼儿园精心策划了“爱在七夕开笔礼”主题教育活动。 jvzq<84n{0}fpvnpi0io1~yo1jpjs142862B4v42862B53a;625?:;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