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过清明节的一文带你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又到一年清明时节,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那么关于“清明”,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一、“清明”时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天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此时大地柳暗花明,万物生长。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节气是指自然节律变化,节日是指有一定风俗活动或者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都说清明时节有三侯,那么到底是哪三候呢?

一候,桐始华。桐,指的是白桐花(就是泡桐花),意思就是,清明时节的到来,白桐花开,芳香怡人。春天到来,万物本就竞相生长,百花盛开,只是因为白桐花的花期接近清明,所以才作为清明时节到来的标志。不过离清明时节更近的要当数梨花,更有诗为证:“梨花风起正清明”

二候,田鼠化为鹌。鹌,是指一种小鸟。字面意思是因为天气回暖,田鼠渐渐躲进洞穴,少出来活动,而喜欢暖和的鸟儿开始出来活动了。这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不仅仅是鸟儿喜欢温暖的季节,人们也是,在经历过寒冷的冬天之后,春天到来,也爱在闲暇之余出去走走。

三候,虹始见。虹,就是彩虹,通常彩虹出现在雨后的天空,而清明时节多雨,下雨过后,会有机会见到彩虹。

二、“清明”习俗

一是祭祖:清明节作为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扫墓祭祖是最主要的活动,古往今来,很多人都会赶在清明前夕回到故乡,赶在清明节这一天,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先给坟墓清除杂草,添上新土,然后摆上供品花束等,然后向逝去的人诉说近来的状况,说一说心里的事情。让他们不必挂念等,这些都是对逝去的人的一种怀念。

二是踏青:我们自古以来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在古时候又叫寻春、探春等,玩得好的小伙伴会相约出去散步郊游。踏青起源于远古农耕时期,那个时候在清明时节会举行祭祀,迎接春天的到来,后来,这习俗就一直沿袭了下来。

三是插柳:在清明时节,杨柳发芽吐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民间有戴柳、插柳的习俗。借着这个时节,人们出去踏青的时候,会顺手折下几枝柳枝,编织成一个圆形环状物,戴在头上,也有些人会把折下来的柳枝带回家中,插在屋檐或门楣上面。这个插柳的习俗就与驱除疾病有关了,古时候,医学没有现在发达,人们认为头戴柳枝可以避免疾病侵害。

四是荡秋千: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最早的时候,秋千叫千秋,后来才改为秋千。古时候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以一些柔软的藤蔓为索,再装饰一些饰品。说起来,荡秋千也与驱除疾病有关,古时候,人们认为荡秋千可以驱除疾病,而且荡得越高,疾病全消,就意味着以后得生活会越来越好。

五是放风筝:在现在看来,放风筝不过是一项娱乐活动。古人可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是一种巫术活动,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近期的不如意。所以很多人在清明时节会自己扎好风筝去郊外放,等风筝飞起来很高之后,然后剪断风筝的线,让风筝随风飞走,也表示带走了放风筝的人最近的不如意。当然清明时节的习俗不止这些,地域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风俗。

三、清明插柳与介子推故事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难到其他国家,介子推与一众贤士一直追随着公子重耳,不离不弃,这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食不果腹,饥饿难耐,这一行人都快饿死了。后来,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与采来的野菜煮在一起给公子重耳吃,重耳知道后大为感动,说有朝一日如果做了君王,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后来,重耳真的当上了君王,成为了晋文公。当初那些追随过重耳的人,大多都去向重耳要了赏赐,介子推却没有。他认为忠君就是忠君,没有别的想法,不为钱财利禄,结果有些人明里暗里地讨要赏赐,他对此感到很气愤,就自此隐居在绵山,成为了一名隐士。有些人为介子推感到不值,就写诗贴于城门之上。后被晋文公知道了,他十分后悔,于是连忙请人去请介子推,并要给他封赏,结果人没找到,这时候他才知道介子推已经隐居绵山了。

后来,他派人多次去请介子推,自己也亲自去找,但都没有找到。结果后来他听信小人之言,决定放火烧山,准备逼介子推自己现身。结果大火燃烧了多日,介子推依然没有下山,等到火熄灭之后,有人在一颗烧焦的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不已,折下这棵烧焦的柳树带回了宫里,做成了一双木屐,时常警醒自己。于是,在这之后,晋文公下令,在这一天不能有明火,吃也只能吃冷的食物,后来就演变成了寒食节。

至此之后,晋文公都会来祭拜介子推。有一次,晋文公去祭拜介子推时,忽然看见介子推坟前的那颗枯柳已经复活,长出了新芽,晋文公十分高兴,就像是见到了介子推一样,他折下几枝柳条编成一圈,戴在了头上,回宫之后,无比珍惜,用以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离清明节很近,在清明节前两天,关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有一部分也是从这里演变而来。

四、关于清明节的诗

说起关于清明节的诗句,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出现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有不少的孩子都耳熟能详,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关于清明的诗,还有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

THE END
0.中华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有哪些习俗?中华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广东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未婚夫一家参观婚房,提各种无礼条件,准儿媳果断止损 粤语音乐喷泉 4跟贴 打开APP 即便大乌投降大鹅,普京也绝不会接受,原因美国说得很清楚 人世间的事与人 打开APP 不许援助大鹅,英制裁中国实体,不到24小时,中方直接下达通牒 黑翼天使 打开APP 婆婆拿走老公工资卡jvzquC41o07757hqo1|0xrigq1\LIVQDDVM/j}rn
1.二十四节气之清明:传统习俗风俗习俗讲解民俗知识2023-04-05 13:36:00王挺看世界福建 00:00/0:00 速度 洗脑循环jvzquC41yy}/3?80eqs0x8{kfgu0X]5M9WKH67mvon
2.清明节的禁忌,注意事项有哪些?一、清明节的风俗和现象: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夏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日子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将寒食节取代后,祭祀先明,扫墓,春游踏青游玩等习俗也被取代。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jvzquC41yy}/lrfpuj{/exr1r1>2cnk2;f;2f:
3.来新加坡11年,清明节我又想起儿时在爷爷坟前吃的火锅|上坟|牌位|遗憾今年又不能回家过清明追思亲人了 聊着聊着话题跑偏 才发现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人 清明节的习俗真的是完全不同 有些地方坟前祭祀要吃火锅…… 难道是要邀请祖先一起热闹下? 还有地方抛硬币一正一反才能回家 要是那天手气不好…… 岂不是要陪祖先聊天到深夜?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68\MK<727787P9I0jvsm
4.清明节的禁忌与注意事项介绍一、清明扫墓越早越好吗 这里涉及的是两个时间问题:其一,是清明节当日扫墓还是前后时间均可?越早越好吗?我们认为只要在清明节期间均可,看自己方便。当然,各地都有一些当地的习俗,我们要尊重这些习俗。还有,对于某些风水习俗来说,给去世一年内的亲人扫墓和给已经去世超过一年以亲人扫墓,时间上也有些差异。万年历提醒jvzquC41yy}/z~jzkng/exr1{e5d;B<79;4ivvq
5.踏青放风筝玩蹴鞠做艾粄……清明文化活动多南方+4月3日上午,大亚湾澳头衙前村社工站联合衙前村妇联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巾帼学艾粄手艺”衙前村清明习俗传承活动。 一大早,社工与村民来到村妇联执委陈秀碧家中。活动中,从艾叶的处理、和面的技巧到艾粄定型的注意事项等,每一个步骤,陈秀碧都在旁耐心指导村民。大家一边忙活,一边聊村里的清明节习俗、艾粄文化等话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91285d9>8783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