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壮族侯家寨侯姓先祖墓碑(侯家吕摄,2022年)
图二 壮族侯家寨侯姓先祖墓碑(侯家业拍摄,2022年)
图三 周家村龙开口地形的秦姓汉人先祖墓(赵晓梅摄,2021年)
图四 水银王姓红瑶祖先墓碑碑文示例
图五 壮族侯家寨侯姓先祖墓碑碑头雕饰(侯家吕摄,2022年)
图六 红瑶小寨潘姓墓碑(赵晓梅摄,2018年)
图七 红瑶水银寨王姓先祖无字墓碑(王忠贵摄,2021年)
图八 壮族廖家寨廖姓先祖和山神的墓碑(赵晓梅摄,2019年)
图十一 挂青准备的香纸(侯家吕摄,2022年)
图十二 挂青前在家自制纸钱(侯家吕摄,2022年)
图十三 壮族侯家寨侯姓先祖挂青(侯家吕摄,2022年)
图十四 红瑶小寨潘姓祖先坟墓挂满彩纸(赵晓梅摄,2019年)
视频一(00:21)
视频二(00:10)
视频三(00:17)
视频四(00:08)
视频五(视频一至五为壮族侯家寨侯姓清明挂青,侯家吕摄,2022年)(01:28)
图十五 清明时节的金坑红瑶梯田(赵晓梅摄,2019年)
图十六 制作艾粑粑的“艾草”——鼠曲草(王忠贵摄,2022年)
图十七 清明时节的艾粑粑(王忠贵摄,2022年)
“清明会”在晚清民国兴起为始祖树立墓碑、开始墓祭之后,又在一些瑶壮族群中以姓氏为单位组织清明会。1997年编纂的龙脊壮族《侯氏家谱》中就翻印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侯家清明会宗支簿的前言一页;庙坪盘瑶赵育城近年整理的赵姓历史资料中,记录了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义宁、龙胜、灵川三地瑶人在灵川杉木涔的“吃清明大会”。这次民国时期的清明会记录是作为“解放前历次吃清会年份”的内容、紧接着清光绪年间(1878-1884年)为始祖夫妇树立墓碑而被记录下来的,似乎暗示着为光绪时期为始祖立碑之时也有举办清明会。庙坪赵姓在1980年代再次恢复清明会活动,最初只限于庙坪本地赵氏盘瑶。到1996年大罗赵姓开始组织“寻宗”编谱,2017年正式编成,在前一年已成功举行多地联合的大型清明会活动,参会的赵姓盘瑶子孙又更为拓展,甚至包括柳州三江等地。壮族至今没有恢复清明会,但在近几十年来形成小房族聚餐的习俗。每个小房族有七八户,每年轮流在各家吃饭。红瑶的房族也在清明节聚餐,这个聚餐的房族是比一起挂青的小房族更高一级的,大概有二十来家。与盘瑶清明会在一个姓氏的始祖墓祭奠类似,红瑶的大房族聚餐之前也要祭祀所在房族的先祖,但不限于房族“始祖”,而是轮流祭祀,每年祭祀一位,称为“谢坟”。我在2021年清明观摩了水银红瑶的谢坟仪式,仪式很简短,比一般的祖墓挂青稍稍复杂一点,须有师公来做,供品有所不同。谢坟要用大公鸡、鸭或羊来祭祀,不能用猪。当天上午九点多,房族几个青壮年男性来到当年要祭祀的吉安祖公坟前,他们带来了房族各家的香纸,还有祭祀用的羊,为仪式做准备。十点多,王茂发师公到来并开始谢坟。他将一撮羊毛沾着羊血贴在墓碑上,也将涂抹羊血的纸钱压在碑头之上,然后插香点香,供上煮熟的羊颈肉和五杯酒,念经打卦,祈求先祖保佑人丁兴旺、平安,之后烧掉各家各户供奉的香纸,放鞭放炮,结束仪式(视频六、视频七)。之后众人将羊抬回本寨,变成房族聚餐所用的菜肴。当年这个房族恰好有一户人家为祖先立碑,房族很多人前去帮忙,于是聚餐就在这一家中举办,一并感谢帮忙的亲友。主家在门楼和火塘摆了五六桌,师公和老人围坐在火塘那桌,这是尊贵客人的专席。大厨将羊肉、羊杂做汤,又将羊肝跟米酒混合起来加热,这种酒只给火塘这一桌老人享用。
视频六(07:20)
视频七(视频六、七为水银红瑶清明谢坟,赵晓梅摄,2021年)(00:15)
不过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在2019年参加金坑红瑶小寨的房族聚餐。与位于桑江岸边的水银塘不同,金坑地处深山之中,交通不便,家畜均需自养。于是在那次水井门房族的打拼火中,我喝到了生平最为鲜美的羊杂汤,由百草熬制,又叫“百草汤”。在普遍认知中,羊肉是西北的特色,我也未曾料到,我却是在这个西南的山村里品尝到这样的顶级羊汤。于是在两年之后,我对水银清明会的羊汤抱着极大的期望。但是在这个毗邻大路、购物便利的村寨中,羊似乎也沾染了城镇的气息,没有那种隐匿深山之中的“仙气”了。致谢:感谢龙脊侯哥、水银王哥为本文提供视频、照片,也感谢侯哥耐心地向我讲解壮族清明挂青的各项程序,使被封于魔都中的我得以勉强完成本文。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