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课本里的民俗》与大家见面啦!让我们快快打开语文课本,开启一场民俗文化之旅吧。在这里,我们一起阅读,感受中华千年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我们一起分享,体验传统民俗的乐趣。小小民俗体验官们,大家准备好了吗?
课本再现
01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
朗读秀
02
静海区实验小学 闫子谦
民俗体验手账
03
民俗名片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既是节气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让我们看看清明节都有哪些传统民俗吧!
01
祭祀扫墓
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02
插柳
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芜湖古今》记芜湖风俗时说,清明日“清晨,街市叫卖杨柳。家家折一枝绿柳蘸上清水插上门楣”。
03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04
踏青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06
吃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喜欢今天的民俗文化体验之旅吗?你想一展身手吗?我们期待大家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制作民俗体验手账,期待大家的展示!
征稿启事
可爱的同学们,如果你也对民俗文化感兴趣,快快加入我们,成为“小小民俗体验官”吧。亲爱的老师们,如果班级的学生愿意参与我们的栏目,也请您推荐给我们。同时,也欢迎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一展所长,共同传承民俗文化。期待大家一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