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看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鬼”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节本是祭祀地官的节日。古人以正月十五为天官生日,为上元节(即元宵节),七月十五为地官生日,为中元节,以十月十五为水官生日,为下元节。

鬼是古代人们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超自然解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鬼都有着其固定的形象。中国人对于鬼的探索从很早便开始起来,描绘神鬼的绘画作品,起源甚早,战国时的《韩非子》已提到“狗马最难,鬼魅最易。狗马人所知也,旦暮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可睹,故易”。秦汉时期流行乘龙飞昇图像,到了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已将神鬼列为绘画题材。吴道子在长安景云寺画《地狱变相图》,描写堕入地狱后受的种种酷刑,据载画成后让观者皆心生畏惧。著名捉鬼大神锺馗的绘画也源自唐代,至五代更多方绘制以求趋吉避邪,明清时期神鬼绘画的内容更为丰盛。

中国绘画史上许多闻名于世的画家们都曾以鬼为题材入画,清代画家罗聘尤善于画鬼和捉鬼大神钟馗,留下不少传世名作,如《鬼趣图卷》、《雄鬼图册》、《钟馗醉酒图》等。近代画家张大千、傅儒、丁衍庸等也都曾以鬼和钟馗入画。中元节,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绘画艺术中对鬼的描绘。

元王振鹏《钟馗送嫁》

《鬼趣图》 溥儒

《钟馗渡江》丁衍庸

清代画家罗聘是“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曾拜金农为师。一生曾多次绘制鬼趣图。其中《鬼趣图卷》是罗聘的存世名作,画家以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鬼趣图卷》共8幅,以鬼为题材,被当今研究漫画史的人认为是中国早期的漫画之一。

第一幅,是在一片弥漫的烟雾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离奇的面目和肢体,似真似幻。那虚无飘渺的形象,就是“鬼”;第二幅,画面上是两个鬼:一前一后,疾速前行。后面跟着的鬼,头戴缨帽,很瘦,有人认为画的是一对主仆;第三幅,画的是一个穿着华丽而面目可憎的“阔鬼”,它手拿兰花,贴近一个女鬼说悄悄话,旁边还有一个鬼在窃听;第四幅,画的是一个矮鬼,拄着拐杖,一个红衣小鬼为他捧着酒钵;第五幅是一个绿头发鬼,脚和手臂都很长,在作捉拿状;第六幅是一个大头鬼,正追赶着跑在前面的两个小鬼。两个小鬼一边奔跑,一边慌慌张张地回头看;第七幅中,一共画了4个鬼。一个鬼打着伞在风雨中疾行,紧紧地跟在前面的一个鬼后。还有两个小鬼,头出现在伞旁,没有身子;第八幅,画的是两具白骨骷髅,一男一女,站在树丛中的一座古墓旁说话。

《鬼趣图卷》罗聘

《雄鬼图册》 罗聘

这些看了使人恐惧又发笑的《鬼趣图》,刻画的到底是谁?是不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罗聘说都不是,他说他画的是他亲眼所见,因为他“有一双蓝眼睛,能够白日见鬼”。在创作了《鬼趣图》之后,罗聘便声名鹊起。也有人评介说,《鬼趣图》可谓是罗聘投向社会腐朽一面的一柄匕首或投枪 。

在中国,地狱如同人间一样,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各种鬼差充斥其中,他们根据人生前所做之事,断人得失,并给予奖惩。在各种鬼差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十殿阎罗。现藏日本永源寺的南宋宁波民间画家陆忠信所创作的《地藏十王图》,具体描绘了十殿阎罗的形象。画面笔法工细,设色艳丽,装饰效果强烈。

《地藏十王图》(局部) 陆忠信

元代颜辉《钟馗雨夜出游图》,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240.3厘米,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藏馆。

清代钮树玉书法题:秋月墨幻

画面绘钟馗在鬼族是簇拥下雨夜巡游的情形。画中七个鬼卒,牛头马面,头戴蒙军头盔,类似杂要,正击鼓簇拥钟馗夜游。

《钟馗雨夜出游图》局部大图欣赏

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雍州终南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相传皇帝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游后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许多办法都没治好,皇帝非常着急。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宝,皇帝愤怒地斥责小鬼。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戴着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并吃到肚子里。皇帝问他是谁,大鬼回答说:臣本是终南进士,名叫钟馗,由于皇帝嫌弃我的长相丑陋,决定不录取我,一气之下我就在宫殿的台阶上撞死了,死后我就从事捉鬼的事。玄宗醒来之后病就痊愈,于是封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专司捉鬼之事。

《钟馗醉酒》 罗聘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钟馗醉酒图》是清代画家罗聘所做。画面中的钟馗酩酊大醉,在小鬼的搀扶下踱步前行。人物生动有趣,画面淡雅大气。

除了捉鬼之外,有关钟馗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钟馗嫁妹”等。在汉族民间,人们用他的形象制作成各种艺术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门口,希望驱逐邪恶,获得平安。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南宋画家龚开所作的《钟馗嫁妹图》(又名《中山出行图》)是此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画面为长卷构图,钟馗与其妹乘坐撵轿位于画面正中,小鬼前呼后拥分布在他们周围。各小鬼手中拿着各种嫁妆,肩挑手提,十分热闹。特别是画面中的女鬼,面部胭脂以墨代朱,显得诙谐有趣。

《钟馗嫁妹》龚开

还有现存于美国大都会艺术馆藏的南宋颜庚《钟馗嫁妹图》手卷,绢本水墨,纵24.4厘米,横253.4厘米,

明代书法家黄辉题:闲游博戏

绘钟馗嫁妹、众鬼前呼后拥之景象。

画面前段绘九个小鬼手持锣、斧钺、钢叉等物,正嬉笑玩耍;中段绘三个鬼怪提扛重物;后段绘一鬼牵牛,钟小妹侧坐于牛背上,含笑看着后面酒醉、被众鬼搀扶骑于驴上的钟馗,钟小妹身后一鬼正在赶牛。队伍的末端有三鬼,正敲鼓吹笛。除提扛重物、服侍钟馗的鬼奴之外,其余的鬼怪应为钟小妹出嫁时的乐舞队或戏班之属。

《钟馗嫁妹图》局部大图欣赏

王西京《钟馗嫁妹》137×67,现代,国画,纸本设色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藏

石齐《钟馗嫁妹》

中国画家画鬼的传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最早关于画鬼的记载见于《韩非子》卷五,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曰:“孰易者?”曰:“鬼魅最易。”曰:“何为?”曰:“夫犬马,人所共知,旦暮见之,不可类之;鬼魅无形也,故易也。大概之意就是画马难,因为大家都见过,画鬼简单,没人见过,即使画的再光怪陆离也不会招来非议。因此可以得知早在韩非子生活的战国时期,鬼神题材便出现于绘画。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中曾记载谢赫对南齐画家姚云度的评论:“画有逸才,巧变锋出,魑魅鬼神,皆为妙绝。”《叙画之兴废》曾言:“盛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艺者骈罗,耳目相接,开元天宝,其人最多,何必方法俱全,但取一技可采。”“但取一技可采”此句,张彦远注:“谓或人物、或屋宇、或山水、或鞍马、或鬼神、或花鸟,各有所长”,其中已将“鬼神”单列为绘画的一种题材。

唐吴道子《地狱变相图》

相传吴道子曾作《地狱变相图》,描尽地狱之惨状,阴森恐怖,使观者腋汗毛悚,不寒而栗。据传:当时长安众人观后,惧怕地狱受苦,齐心向善,街市的鱼肉都不卖不出去了,因为佛教戒杀生。此外吴道子还创作了另一个与鬼魅有关的艺术形象——钟馗。关于吴道子画钟馗,是以唐玄宗的梦境为依据,加以艺术想象而成,虽然画已不复存在,郭若虚曾在《图画见闻志》中写道:“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鞟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扶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画之绝格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清朝时期的文人学者也尚鬼,在当时的文坛掀起了一股志怪笔记小说风潮,有王渔洋《池北偶谈》、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袁木《子不语》、朱海《妄妄语》,但最为重要的更是被后人广为传颂的莫过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世上没有鬼魂这么一说,这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更多的是为了寄托自己对亡人的追思、对先人的缅怀,做的一系列活动则是为了表达对逝去先人美好祝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元节:为天堂的亲人点一盏心灯!中元节 每逢中元节, 总会想起余光中的那句诗: 中秋是人间的希望, 寄在碧落。 而中元, 中元属于黄泉, 另一度空间。 中元节, 又称盂兰盆节, 是民间的祭祖节。 人们设贡品、烧纸钱, 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为先人祈福, 送去惦念与饱暖。 中国人的节日, jvzquC41yy}/onnrkct/ew46e;kutBx
1.网络用语8023是什么意思?真正的意思就落伍了现在很多朋友都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发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网络用语数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最近比较流行的网络用语数字是8023,那么,网络用语8023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其真正意思就落伍了,快来看看下文的解释吧! 网络用语8023是数字手势物语LOVE的意思,8023代表的基本含义是LOVE,是一种手势物语。8把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竖放代jvzq<84o03=dc{3eqo4dp8ukpfgp1}zrkct0v~ukcp532;8125741<>83:6/j}rn
2.中元节有感|儿女床前一杯水,胜过坟前大堆灰昨日中元节,是祭祀上坟的日子。我也遇见很多在外地回家上坟的纸香客,对有些在亲人活着的时候没时间探望、照顾,而在父母死后鬼哭狼嚎,我非常不屑。 可能也有人父母在世的时候,工作忙,日子紧。父母走了,你倒是工作不忙了,也有钱了,买了一大堆纸钱焚烧,祭品拣着挑着各种各样的都买来,往火堆里扔,有意思吗?有些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178631:618=;58a715A;929>80|mvon
3.舌尖上的冥府:在鬼的世界,仍摆脱不了“食色性也”?|神祗|鬼魂|人鬼明天是传统中元节。节日原在七月十四,中唐后被改为七月十五;原是敬祖尽孝的祭祖节,后被说成鬼节。中元节前后,民间会焚烧纸钱来祭奠先人,希望先人在冥府吃好喝好生活好。舌尖上的冥府,究竟是怎样的饮食文化呢? 在科学昌明和反玄祛魅的时代,鬼早已被驱逐出了人类的理性世界。但是,在历史上,鬼作为一种信仰对象和文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JWMH:>F275:N\P<0jvsm
4.《【道教知识】五腊之民岁腊——十月初一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71785813;94?>:a3614A66;2?/uqyon
5.开局觉醒中元节,百鬼夜行最新章节全文阅读V193:何为至尊?何为天骄妖孽?【求自动订阅】 V194:败浴佛,新的节令觉醒【求自动订阅】 V195:道可道,非常道【求自动订阅】 V196:道教,幽通【求自动订阅】 V197:泰坦与邪鬼,必杀!【求自动订阅】 V198:踏入泰坦!【求自动订阅】 V199:泰坦傀儡,墓中的存在【求自动订阅】 V200:娲部落?虚空文明【求自动订阅】jvzquC41ycv/hjqqq0ipo8gqqmrju}4;33=9:7mvon
6.中元节是不是所谓“鬼节”?今天过中元节还有意义吗?每到中元节,各种“鬼故事”就开始满天飞。但是,中元节只是个“鬼节”吗?在这个时代,中元节还有没有意义?+1 178 收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jvzquC41yy}/vqjrcrks0ls1pg}tFnycknegq{|ctfe3:=7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