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说“一月不上两次坟,一人不上两年坟”是啥意思有道理!

就目前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最为源远流长的还是中国。那么,中国作为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国家,也必然会有很多历史文化方面的遗存。也正是因此,现如今很多中国人都还保留着过去的一些风俗和习惯。

众所周知,中国人向来都十分看重丧葬的仪式,为此,我们还将之与婚庆并称为是“红白喜事”。关于丧葬方面的一些习俗,老祖宗也流传下这样一句话:“一月不上两次坟,一人不上两年坟”。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样的说法有何道理呢?

一、何为“一月不上两次坟”?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亲人的故去理应是意味着“重新投胎”,看似是死,实则是新生。当然,对于这样的道家思想,并非所有人都能够看透并领悟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亲人的离世都是十分令人痛苦的。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着鬼神情节,他们普遍认为亲人并没有真正地消失于整个天地之间,而是以灵魂的方式生活在地府当中,每一年到了特定的日期,阴曹地府都会打开大门,放这些故去之人的灵魂出来,与自己的亲人见面。

因此,在家中有亲人离开之后,人们都会在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春节等特殊节日里去祭拜离世的亲人。当然,这样的祭拜并不是空手而去的,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纸钱、元宝等祭祀用品。在禁燃令出台之前,还会放一些烟花爆竹。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每一次对先祖的祭拜都是非常有仪式感的。不过在中国人的传统祭拜观念当中,通常都有着一月不上两次坟的说法。之所以会这么说,主要也是担心已故之人会过分的留恋人世间,从而不舍离去。

如此一来,我们就会频繁收到故去之人传来的信息。通常来说,都是以托梦的形式传达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在夜里被梦魇缠身,一次两次还好,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最后危及我们的身体健康。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祭拜已故亲人的时候,一定要兄妹一行人一同前往。如果分开祭拜的话,就会让人觉得家里关系不和睦,竟然连祭拜长辈这样的大事都不一同前往。这不仅仅是有违孝道的事情,同时也会拖累自己的长辈遭人耻笑。

总而言之,老祖宗传下来的“一月不上两次坟”的说法也有着很深的顾虑。现如今仍旧有很多人都遵守着这样的习俗,不会在一个月内两次去祭拜已故亲人。虽说我们曾经都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但如今已经天人两隔了,必要时候还是需要划清相应界限的。

二、何为“一人不上两年坟”?

按照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来看,如果家里有亲人故去,那么整个丧葬仪式的战线都会拉得很长。在下葬前,需要在家中设灵堂守灵,一些亲朋好友们也都会纷纷前来吊唁。这一阶段过去之后,才能够将故去之人正式下葬。

在下葬之后,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时间点,需要家人们烧纸祭拜。这些特殊的时间点分别为“头七”、“三七”、“五七”、“百日”。所谓的“头七”,就是指人去世之后的第7天。在我们的传统观念当中,常常认为故去之人会在“头七”这一天重新返回家里。

在这一天,我们需要给已故之人准备好饭菜,让他们在人间进行最后一顿饱餐。值得注意的是,人与灵魂不能在这一天相见,否则的话就会出现一些不吉利的事情。也正是因此,在“头七”这一天,我们做好相应的准备之后,就要立刻去睡觉,以此来回避与离世之人灵魂的冲撞。

所谓的“三七”,指的就是离世之人死去的第21天,也就是三个7天的意思。在这一天的夜晚,离世之人的孩子需要拿着香火,找一处三岔路口呼喊离世之人的名字,或者是对他的称谓。当然在一些地方,也会采取一些不一样的习俗,那就是直接去上坟烧纸钱。

“五七”是所有七七仪式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在这一天,我们需要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在有一些讲究的家庭里,甚至还会请一些僧人和道士来放焰口。与此同时,家中的亲属们也会烧一些纸钱或者是锡箔元宝给离世之人。与此同时,在这一天,丧家还需要大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

“百日”指的就是离世之人离开的第100天,在中国古代传统丧葬风俗当中,这一天我们需要宴请僧人前来进行一些诵经拜忏的仪式。在一些普通的家庭里,也会去上坟烧纸钱。如果离得很远,没有办法及时赶到墓地,也可以找一个十字路口烧纸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在纸钱上写清楚离世之人埋葬的地址。否则的话,即使烧了纸钱,我们离世的亲人也很难收到。

总的来看,从“头七”到“百日”,其实也就是100天不到的时间。也正是因此,绝大多数家庭都可以在一年之内解决这全部的流程。如果拖到第2年再继续,就会被视为一种不吉利。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一人不上两年坟”。

但这样的事情终究是不好说的,如果家中不幸有老人在腊月离开,那么这场长达100天的丧葬仪式,必然会拖到第2年再继续。如此一来,就会成为一种不吉利的事情。但这样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毕竟这只是封建传统当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不具备科学依据。

结语:

而这样的习俗之所以会绵延至今,自然也会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虽说这样的习俗是封建鬼神思想的残余,但与此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先祖的崇敬和思念。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些传统的丧葬仪式也是有继续保留的价值的。

THE END
0.中元节:为天堂的亲人点一盏心灯!中元节 每逢中元节, 总会想起余光中的那句诗: 中秋是人间的希望, 寄在碧落。 而中元, 中元属于黄泉, 另一度空间。 中元节, 又称盂兰盆节, 是民间的祭祖节。 人们设贡品、烧纸钱, 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为先人祈福, 送去惦念与饱暖。 中国人的节日, jvzquC41yy}/onnrkct/ew46e;kutBx
1.网络用语8023是什么意思?真正的意思就落伍了现在很多朋友都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发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网络用语数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最近比较流行的网络用语数字是8023,那么,网络用语8023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其真正意思就落伍了,快来看看下文的解释吧! 网络用语8023是数字手势物语LOVE的意思,8023代表的基本含义是LOVE,是一种手势物语。8把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竖放代jvzq<84o03=dc{3eqo4dp8ukpfgp1}zrkct0v~ukcp532;8125741<>83:6/j}rn
2.中元节有感|儿女床前一杯水,胜过坟前大堆灰昨日中元节,是祭祀上坟的日子。我也遇见很多在外地回家上坟的纸香客,对有些在亲人活着的时候没时间探望、照顾,而在父母死后鬼哭狼嚎,我非常不屑。 可能也有人父母在世的时候,工作忙,日子紧。父母走了,你倒是工作不忙了,也有钱了,买了一大堆纸钱焚烧,祭品拣着挑着各种各样的都买来,往火堆里扔,有意思吗?有些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178631:618=;58a715A;929>80|mvon
3.舌尖上的冥府:在鬼的世界,仍摆脱不了“食色性也”?|神祗|鬼魂|人鬼明天是传统中元节。节日原在七月十四,中唐后被改为七月十五;原是敬祖尽孝的祭祖节,后被说成鬼节。中元节前后,民间会焚烧纸钱来祭奠先人,希望先人在冥府吃好喝好生活好。舌尖上的冥府,究竟是怎样的饮食文化呢? 在科学昌明和反玄祛魅的时代,鬼早已被驱逐出了人类的理性世界。但是,在历史上,鬼作为一种信仰对象和文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JWMH:>F275:N\P<0jvsm
4.《【道教知识】五腊之民岁腊——十月初一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71785813;94?>:a3614A66;2?/uqyon
5.开局觉醒中元节,百鬼夜行最新章节全文阅读V193:何为至尊?何为天骄妖孽?【求自动订阅】 V194:败浴佛,新的节令觉醒【求自动订阅】 V195:道可道,非常道【求自动订阅】 V196:道教,幽通【求自动订阅】 V197:泰坦与邪鬼,必杀!【求自动订阅】 V198:踏入泰坦!【求自动订阅】 V199:泰坦傀儡,墓中的存在【求自动订阅】 V200:娲部落?虚空文明【求自动订阅】jvzquC41ycv/hjqqq0ipo8gqqmrju}4;33=9:7mvon
6.中元节是不是所谓“鬼节”?今天过中元节还有意义吗?每到中元节,各种“鬼故事”就开始满天飞。但是,中元节只是个“鬼节”吗?在这个时代,中元节还有没有意义?+1 178 收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jvzquC41yy}/vqjrcrks0ls1pg}tFnycknegq{|ctfe3:=7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