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就来到了农历七月中旬,在七月十五日,有一个特别的日子,那就是"中元节",当然民间人们不这么叫它,而是更喜欢把它称之为"七月半",或者是直接把它称之为"鬼节",这天主要的习俗,就是烧纸钱祭祖,我们当地把它称之为"烧包袱"。
说来也巧,这个节日有些特殊,它既有佛教的文化,同时又有道教的一个传说,属于佛道二教融合的一个节日。不过,不管是道教也好,佛教也罢,其要传播的思想,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那就是求得福报,同时也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要懂得敬老爱老,这个节日更多的也是孝的一种体现。
中元节是怎么来的呢?
汉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祭祀活动,而早在先秦的时候,一年四季,就有特定的日子,祭祀祖先,也算是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尤其是在农历的七月,这个《礼记·月令》当中也有记载:"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宗庙"。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秋天作物已经成熟,这个时候,把成熟的谷物拿些来祭祀祖先,希望得到他们的庇佑。也是希望在来年的时候可以五谷丰登。
而中元节烧纸的一个习俗,据传是因为佛教的传入。而中元节三个字,则是源自道教的三元,三元对应三官,正月上元,七月中元,十月下元,他们对应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中元节是地官赦罪,说是在七月十五的时候,地官出巡人间,分辨善恶。降福人间。
那么在这天流传着怎么样的传统呢?提醒:1不吃2不踩3不吹4不去,别坏老规矩!这些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1不吃
桌上供品没祭祀之前不吃
我们赣北地区的风俗是,把所有的饭菜全部做好之后,把它放入碗中,或者是盘子中,接着放入到桌子上,然后会开始进行祭祀,还有烧纸等多个流程,等把一切办好之后,才能去吃桌上的饭菜,这个是规矩。
所以餐桌上的饭菜,在没有祭祀之前,不要去吃,尤其是一些嘴馋的人,很喜欢拿手去偷吃,这个都是大不敬。
2不踩
不踩纸钱,不踩供品。
有很多人上坟,大大哈哈的,不存在着所谓一些禁忌的事情,很多纸钱由于怕被风刮了,就上去用脚踩着。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毕竟七月是鬼魂游荡在民间,很有可能就会来到这个地方想捡钱却捡不到。
当然,对于一些贡品用完之后,有的人可能无意当中会踩了一下,甚至一些人赶时间,于是对那些纸钱还没有燃烧完。一些人防止出现火灾等事故发生,于是就会用脚去踩,这些做法都是不当的。
3不吹
不吹口哨
就是在经过坟墓地的时候,千万不要吹口哨,这是一种不吉祥的召唤方式,如果对于熟悉的鬼魂来说,有可能会跟随着你回家。那这些都是传说而已。
这种禁忌的方式,主要是因为目的就是一个严肃的地方,是悼念先人的地方,需要的是严肃的态度,而并非是嬉皮笑脸,说说笑笑的那种行为。
4不去
不去坟地
首先说这"不去坟地"。按照传统,七月十五这天是阴间的大日子,据说这天阴间的门会打开,亡魂们会出来走动。因此,按着老辈人的说法,活着的人最好别去坟地,以免撞上什么不该看见的东西。这规矩听起来挺玄乎,但其实也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毕竟这一天是他们"回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