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有的地区为七月十四日),又叫七月半、斋孤、鬼节,“中元”之名源起于道教。
道教有“三元说”,即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在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二、中元节的风俗是怎样的?
在中元节这天,人们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祭祀土地等习俗,这些习俗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时对祖灵的崇拜,还有对农事丰收的时祭。
据古书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民间百姓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同时,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往往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在中元节之际向祖先报告秋成,祭祀酬谢大地,以此求取来年的丰收,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简单来说,中元节是源于道教、追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以上就是关于“中元节的含义及风俗”的介绍,希望对感兴趣的朋友有帮助。现在为了尊重传统、保护环境,我们要文明祭祀,以环保的方式文明缅怀逝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