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今天是中元节,这些习俗你都清楚吗

不知各位有没有注意到,这几天下班回家,特别是骑着小电驴的朋友更有感觉,路上是一阵阵的烟雾缭绕,经常看到两人一组或是三五成群的居民在路边烧纸钱。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今天,就是我们民间常说的农历七月半——中元节,也就是上高人说的鬼节,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学过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节日习俗有放河灯、祭祖、焚烧纸锭。

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清明节、七夕节热闹多了。人们继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每到这天,就会大肆举行活动。

在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加派佛力,在这天诵经超度阵亡将士的英灵。

中元节后来成为了封建迷信,逐渐被边缘化,走上了没落之路。

而在“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保留外,其他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了。后来虽然一些传统节日回归,中元节却再也回不到以前的地位了。

天无绝人之路,2010年5月香港申报的“中元节(潮人孟兰盛会)”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算是让这个节日逐渐被拉回群众的视线。

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在于:一是宣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二是发扬乐善好施、推己及人的义举。

作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地位一直很高的节日,我们不能让这一节日意识在我们这代慢慢淡化。

今天,小编就要来跟大家聊一聊,咱们是怎么过中元节的。

1、烧包

在中元节这天,江西各地有烧纸包的习俗,纸包中有一些冥币和纸锭。

在古时候,有以五色纸剪成衣裤,以金纸银纸做成金锭银锭,于当日晚上在门外焚烧的习俗。

2、准备祭品

焚烧纸包的时候,会准备好已经烧熟的鸡鸭鱼肉等荤食。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3、不得登门拜访

在中元节这天,出嫁之女是不得回娘家的,亲戚朋友也不得登门拜访。

4、吃包子

古时,法师在当天向台下掷包子、水果。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不受惊吓。

为此有吉安的网友称,过中元节有吃包子的习俗。

5、吃七月半果

上饶家家做米粿、酒饭供奉祖先,蒸食千层糕。夜晚,在门口焚烧纸钱冥钞、纸折衣帽,近年更发展到纸折楼房、电器、汽车等等无所不有,以供逝去的亲人在阴间享用。

6、鸭血洒在冥币上

鸭血滴冥币上是赣州市中元节的风俗。中元节这一天,赣州市家家户户都准备冥币,杀一只鸭子后把鸭血滴到冥币上。

7、乞儿饭

在婺源大畈村,还流传着“七月半”送“乞儿饭”的习俗,这是当地保佑小孩健康成长的一种祈愿方式,也是扶弱帮小、维系乡情、融合亲情的一种方式。“乞儿饭”其实十分简单,一碗米饭,上面盖着几块金黄的三角形炸豆腐。只要家里有头一年“七月半”之后出生的孩子,不管男婴女婴,在第二年的“七月半”当天,乡亲们就会依照习俗,送上一碗“乞儿饭”。收到了“乞儿饭”的人家,这一年就不用再往外送了。

你的家乡是哪一种习惯呢?

祭祖的真正奥义

其实我们在过中元节的时候,在祭祀的时候,有一思想你绝对不能忘记了,也绝对不能混淆了,那就是——

祭祀祖先的意义是“传承和孝道”。

祭祀祖先不是迷信活动,而是后人对先人的情感表达。

提倡文明祭祀

这几天,宜春多地都发起了中元节文明祭祀的倡议。

樟树店下镇文明祭扫念故人

为倡导文明祭祀新风,樟树市店下镇在8月30日至9月5日开展以“文明祭扫绿色中元”为主题的祭扫活动。

一是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大力倡导群众采取“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等形式,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祭扫陋习。

二是加大文明祭扫宣传力度。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印发《文明祭扫倡议书》1600余份,发送文明祭扫短信1260余条,在村委设置专题宣传栏30余处,张贴宣传标语124处,引导居民移风易俗,劝导居民到山下祭祀,减少因焚香烧纸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是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坚持中元节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重点区域火灾隐患排查、登记、整改力度,防止火灾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制定安全保障应急处置方案,切实保障中元节期间安全有序。

丰城铁路镇开展中元节文明祭祀主题宣传活动

随着中元节的来临,连日来,丰城市铁路镇积极开展中元节文明祭祀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群众放弃烧纸、送路等传统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祭祀新风尚。

一是印制《禁止不文明祭奠行为通告》300余份,张贴在各个村组,积极宣传“保护环境、文明祭祀”,禁止不文明祭祀行为,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破除陋习,不随处焚烧纸钱,自觉树立文明祭扫新观念。

二是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巡查组实行不间断巡查监管,对集镇农贸市场摊点违法销售冥币等迷信用品的集中清理,做好指定焚烧点的规范管理,发动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社区志愿者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活动 ,做好重点区域和路段的防控烧纸劝阻工作。对不文明祭祀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对造成公共设施损坏的,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三是大力提倡和推广“鲜花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祀方式,表达对先祖先辈的思念之情,宣传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

THE END
0.中元节将至这些风俗务必要了解清楚养生有道中医中元节俗称鬼节,这一天有许多的风俗需要注意。做好各种措施,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处。所以说,中元节将至,大家需要了解哪些风俗呢?想要知道的话,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让你多了解中元节的相关内容,增长自己的见识。 中元节有哪些风俗要知道 1、放河灯 河灯指的是外形如莲花的灯,在中元节这一天有放河灯的习俗。也就jvzquC41|{q/;B3eqo4dp8{{u5zu‚i1427:19=341=69==40jznn
1.中元节有什么风俗习俗呢,七月半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有什么风俗习俗呢?农历七月在民间俗称鬼月,但在佛教来说,农历七月其实是吉祥月、欢喜月、感恩月和教孝月。关于2018年农历七月的更多资讯已为您备好,小编在此诚邀您一起来华易网了解并学习下吧! 中元节有什么风俗习俗呢? jvzquC41o0q48?3eqo5skun159=167mvon
2.关于中元节各地饮食习俗大全中元节俗称“鬼节”,听着似乎有些吓人。其实并不用怕,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嘛。对于这个节日,它也有自己的风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元节各地饮食习俗,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元节各地饮食习俗 各地中元节饮食习俗——中元节吃扁食 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状如饺子。现在也有人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zrfskvgkknwk1e;47;=:0jznn
3.“桑美波祭”如约而至,800盏河灯点亮云南丽江古城…在丽云南江,纳西族把中元节称作“桑美波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每年农历七月初十开始,各家各户都会将祖先“接回家”。而后将纸质牌位供在客厅,水果糕点奉上,七月十四晚上的时候再送走,送完祖先便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是一种将蜡烛或竹盏放在荷花状的底座中可以在水中漂浮的灯,放河灯是中元节传统习俗之一,它既寄托了人们对逝 jvzq<84{pnp/ynsokpm/ew4nlykoorsi146349=1v46349=37a=87?5;6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