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邦加北部小镇Merawang
中元节追记
印尼邦加亲友给王碧雪传来一组视频,是记录北部小镇Merawang中元节,即当地叫七月半节的抢恤孤老习俗,这原本是闽南与粤东的风土人情,尤其昔日的海陆丰及潮州非常盛行,现在好像不多见了。
由此可见,南洋华人社区保留了很多祖籍国已经式微的风俗习惯,南洋堪称是中华文化的宝藏之地。
其实,盛行在邦加勿里洞及西加各地华人社区的抢恤孤,其本意是慰劳一年到头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七月半节之前,地藏王将他们放出闸,允许他们到处闲逛,等于放风,享用人间提供的三牲及瓜果,但凌晨24点一过,就要回归阴间。鬼神们吃完了,人类就可以抢回家了,因为有福气之说,故也有了抢恤孤的习俗。
但王碧雪说,Merawang的中元节抢恤孤,现在轮不到华人去抢。很多印尼原住民男女老少,不听你们的规矩,24点还不到,他们已先走一步,就一窝蜂去抢先,最贵的最好的都给他们抢走了!
哈哈!这不是冒犯神灵吗?鬼魂都没吃完哦,不吉利呀。加上印尼原住民,宗教不同,就当百无禁忌好了。的确也是,信者有,不信者无。 (谨此鸣谢 读者雪花飘飘-昆明侨界领导王碧雪女士 提供)
(2)侨乡故事
潭江礼赞
几年前举家探望过侨乡潭江源头、恩平锦江电站水库,今又老少齐奔新会崖门一游,尽阅母亲河源头及其出海口风貌,于是习诗作文礼赞。诗云:
山川
露雨林泉伴鳥鸣,
溪流涌汇静湖平。
谁知暗瀑推轮转,
竟现欢河绕岭兴。
快道虹梁飞埠水,
烟波浩淼向零丁。
忠臣史迹堪歌泣,
且串明珠尽耀星。
一 . 潭江源头“锦江水库”
潭江在恩平境内叫锦江,发源于与阳江市交界处的天露山脉西南端、白鹤头山东南的七星坑森林保护区以东的锦江水库。该水库为江门市属中型水库,是上世纪五八年大跃进年代的产物。一九七三年七月完工。该库混凝土石坝高64米,为江门地区最大的灌溉发电两用水电工程,它是五邑地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丰碑。
图1 . 潭江源头“锦江水库”湖面。
图2 . 锦江水库坝前一景。
图3 .锦江水电站鸟瞰。
图4 .电站尾流。
图5 . 6 . 7 . 8 .水电站厂房内景。
图9 .强大水电输往国家大电网。
电站尾流汇入各乡镇溪水便逐步扩宽成为潭江源头。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制造家冯如先生家乡、恩平境内的锦江段上、还筑有恩城及君堂两处梯级县办小水电站。
二 . 潭江开平段
锦江过江洲镇后,便进入近代史上著名的广州起义工人运动英烈领袖周文雍(和“刑场上的婚礼” 之配偶烈士陈铁军)故居所在地的开平市革命老区百合镇的茅岗乡义兴墟境内,锦江便被人们称为 “潭江” 啦。其中有一条从西南方向汇入的支流经过蚬岗镇那河面上,也建有一处开平县级水电站,以及一座华侨历史文物“合山铁桥”。
图10 .华侨历史文物 “合山桁架铁桥”。
潭江继续向东北方向奔流,先后流经著名的抗日史迹 “南楼”、百足山北麓的碉楼村落“马降龙” 景区,便穿入三埠城区。以下是城中江面上近年矗起的其中最宏伟的几座跨江大桥。
图11 .环城西路潭江上的“三埠大桥”。
图12 .老城区的“潭江一桥”。
图13 . 老城区的“潭江二桥”。
图14 . 环城东路上 “三埠港” 附近联结台山、开平的 “金山大桥” 。
三 . 潭江新会段
潭江与来自开平旧县府所在地苍城镇的 “蒼江” 及来自五邑地区近代史上老铁路之父陈宜禧先生老家侨乡台山市台城的 “新昌水” ,在盛产开平土特产 “金山火蒜” 的金山村田野南边汇合,浩浩荡荡穿出三埠城区、流经开平水口镇和台山大江镇地面后便进入新会境内,先后流过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笔下的 “小鳥天堂” 和新会河港后,便在与珠海市斗门镇与新会市崖门镇之间的崖门水道入海,两岸分别有 “崖门海战古战场” 博物馆、 炮台和 “广东省桥梁博物馆” 三处景点。
崖门古战场是700多年前南宋时期海战的主战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崖海大战发生地。南宋文天祥在此兵败被俘,被战船押送经过此处,留下这首不朽的豪诗,忠肝义胆的爱国之心留传千古。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当年宋元两军20万兵力在此激烈交战22天。最后南宋兵败,宋兵或战死、或投海殉国,海面浮尸十万,宋朝覆亡。
图15 .崖门左岸海战博物馆入口(右侧有古铁锚之一)。
图16 . 崖门海战博物馆船型门口侧影。
图17 . 鸳鸯古铁锚之二及说明牌。
图18 . 双锚说明牌。
崖门古炮台是现今全国存留最完整且最大型的古炮台。炮台为半圆形,弧长约150米,高约7米,分上下两层。下方一层的炮台口还有几尊铁炮摆着。下层炮位22个,火炮口径较大;上层21个炮位,灰沙夯土墙、基座为花岗岩。沿着半弧形走廊慢行,可观察海面动静,战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图19 . 左岸炮台全景。
图20. 炮台及江岸。
炮台下游不远处就是联接珠三角和粤西地区的沿海高速公路上跨越潭江出海口航道的“崖门大桥” 。它全长1289米,净空高48米,主塔高约126米,桥下可通航5千吨左右的海轮。
图21 . 崖门大桥。
图22 . 崖门 “广东桥梁博物馆” 门口平台上向潭江上游远眺。
图23 . 崖门漁镇江边上游景观。
图24.崖门右岸山包上的 “广东桥梁博物馆” 外观。
图25 . 潭江出海口远眺。
潭江是江门市五邑地区的母亲河,也是珠港澳大湾区水系的主流。沿江流域物阜民淳、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感天动地。这流域桑梓也是全国有名的侨乡,海外同胞日夜思念着这富饶的故乡。放眼美景,不禁吟诗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