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身为闽南人,不能不拜神妈祖拜神闽南闽南人香火

七月鬼门开,中元到,关地门

厦门人得准备诸多祭事

忙得不可开交

对于此事,

他们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闽南人有可能对自己

抠抠嗖嗖、随意松散

但是一讲到拜神

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PART 01

有一种说法是:许多老厦门人的一生,似乎只需要做两件事,泡茶、拜神——

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爷(伯公);初三、十七拜妈祖;初四、十八拜财神爷;初五、十九拜五谷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国王;初八、二十二拜寿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观音;初十、二十四拜如来;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虱母仙;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而这样的总结,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除了逢年过节村镇里组织的集体拜神节目,在闽南,私下里各个家庭还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拜不同的“神明”,就算春节放了七天假,都不够厦门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

什么石头公,门口公,有应公;姑婆嬷,床头嬷,榕仔嬷;地基主,水流主,三界孤主…只有你不认识的神,没有闽南人不拜的神!

因为崇尚“万物有灵”,闽南人可谓是造神的专家:从”天地人神鬼”到“花鸟鱼虫兽”,在闽南人眼里,拜神是非常讲究“实用性”的:不管你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只要能讲出一段故事,有什么“显灵”的事情,就能被祭拜,为了五谷,可能还出现了神农大帝,为了行船,可能还出现了水仙尊王,为了求财,可能还出现了玄坛元帅…

在闽南,拜神跨越了佛、道、儒教派的分歧,家中神明即便“道非道,佛非佛”也可十分和谐地共处一堂,并排而立。

就拿曾厝垵的拥湖宫来说,庙里供奉着武烈尊候、保生大帝、天上圣母、元帅爷、大厅爷、大圣爷、玄天上帝及诸佛神灵。他们和平相处了八百多年,庇佑厦门百姓。而像这样的民间信仰庙宇,在厦门还有很多座。

暂且不提香火鼎盛的南普陀,厦门的观音寺、半山土地庙、白鹿洞寺、梵天寺等等都大有来头,随便一个在厦门人心中都神圣不可侵犯——

厦门观音寺:这里是建国以来新创建的第一座大型寺院。

厦门梵天禅寺:这座寺庙是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

厦门梅山寺:这里供奉着一座重达65吨的全国最大白玉佛像---释迦牟尼佛圣像,以供人们去祭拜上香。

厦门天界寺:这座寺是清初月松和尚募化兴建而成的。据说,以往寺僧晨间撞钟108下,声闻遐迩,于是被称为 “天界晓钟”,为 厦门小八景之一。

厦门日光岩寺:在万历十四年被修建,因为每当太阳升起,阳光正好射到山石和寺内,因此取这名。

厦门白鹿洞寺: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苇老和尚为山祖师。这里修了朱熹在庐山的故事,很多人祭司朱熹神像。

对于厦门人来说,拜神就是随手一做的事情,和我们转发个锦鲤许个愿没有任何区别。

PART 02

拜神拜出仪式感

尽管看起来“不大走心”、“有些随便”,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厦门人拜神时庄重的仪式感。

在自家大厅开上几桌,然后在大位上摆好椅子,由家里的男丁请上公祖炉,再请门神,最后按辈序大小挨个上前跪拜烧香,向神仙老爷们汇报一年的工作成果。大概情形可能是这样:

现在向祖宗们介绍的这位选手是咱们老李家第X代中最让人操心的小辈,今年24岁,大学毕业两年了,不仅没有考上公务员,而且至今母胎单身,还请各位祖宗们在上面多多照应…

除了在自家这种上香式“问神”,许多厦门人家前往庙里拜拜的一大要务就是抽签——尤其是家中遇到乔迁新居、嫁娶、先人迁坟等等人生中的大事。

女儿带回正在交往的男朋友,母上大人脸上虽然笑嘻嘻,但“背地里”必定会前往庙里请神明指示抽上一签,或让算命先生看看两人八字。

八字合适神明“同意”,自然皆大欢喜赶紧劝嫁;八字不合神明“反对”,就算女儿再喜欢,妈妈也只会拉下脸。

然鹅,为了向神明请示,除了通用的香炉、地台,以及各种与神“沟通”的“道具”,厦门人还会精心准备“爱的供养”。

就拿中元普渡来说,厦门人要在家门口摆上八仙桌,供奉祭品。祭品讲究不少,必须有鸡鸭猪、蔬菜水果,还要有干果,如葡萄干龙眼干,这意味着先民吃完后,还能带些祭品离开人间。八仙桌上还要摆放酒杯,上面放着筷子。

这些制作工艺之繁琐,往往得提前两三天就开始准备。

厦门人家初九拜天公的盛况

难怪《舌尖上的中国》几度来到厦门取景,毕竟我们的生产美食的标准都是冲着拜神去的,那都是花了大功夫。

此外,为了表达对“神明”的敬意,闽南人还举行各种各样的巡游活动:例如集美大社的“刈香巡游”。

据说,该盛典最初是为了祭奉“开闽王”,人们在每年正月十五一早,摆设贡品香火准备接驾,“护国尊王”王审知、“进士祖”陈文瑞等神像被八抬大轿请出来,沿街转巷,到集美陈姓的房角祖祠和各个角落巡游,确保新的一年集美各个「角头」平安舒适。

如今,这项传统习俗规模越发盛大,所到之处锣鼓喧天,甚至有人特意前来打卡参加。

PART 03

你妈可能是离神最近的人

在厦门,担任起日常的拜神、供神、朝圣等服务角色的,不是你的妈妈,就是你的外婆、奶奶。有人说,闽南的男人是喝茶水的一生,而女人就是拜神的一生。

闽南的女儿十几岁就要跟着妈妈一起学做祭神用的“粿”,闽南的媳妇一入家门,要继承婆婆的衣钵将“拜神”的传统传下去,保证能说清每一个神明的名字、主要职能,还要理顺家里老老小小的关系和诉求。孩子长大了,拜神时要祈求神明赐一桩好姻缘,家里添了新成员,要到祠堂告诉列祖列宗…

“做好荤素搭配、不能全干不能全湿、不能单数还要不重样,得会说吉祥话给神听”,每天都要“念念”“拜拜”,嫁到厦门的媳妇,在待了两年后,都必定会练成“拜神”绝技。

忙着张罗拜神的闽南女人们

比如说,拜神明时要用三根香,拜祖先时用两根香,然后要等香烧了一会,香灰掉下来才算他们已经吃了,我们才可以去烧金纸,而且烧的金纸还要区分开来,哪些是要给神明的,那些要给祖先的…

以上种种,都是厦门媳妇的必备知识点,如果实在记不住怎么办?写下来呗!

PART 04

为什么闽南人这么喜欢拜神

虽然说拜神是中国人无论南北都有的习俗,但能做到像闽南人这样,浩浩荡荡、场面盛大的也是不多。

大海给予了厦门这片土地很多美好的希冀,为了生计,曾经这个小渔村的出海渔人们往往迎着汹涌的波涛去寻找他们的梦。对于厦门人而言,海既是“绝境”,又是“生路”,厦门人常把下海捕鱼叫“讨海”,有一点与天争命的意味。

在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将自己寄托给未知的神明,很自然地就成为了化解恐惧的最好的方式。

所以,对于闽南人而言,拜神,是一件纳入骨子里的习惯性动作。他们深懂造神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各种神明各司其职,保佑着闽南人生活的顺遂。

THE END
0.闽南普渡宴,咱厝边的风俗盛宴泉州,闽南文化古城 传统民俗渊源流传 翻阅这座城市的影像,从长街到古巷 千百年来,宗教信仰,多姿多彩 “普渡” 泉州沿海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它是糅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 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 “普渡宴” 至新中国成立前,泉州沿海地区的普渡仍十分盛行 人们把七月的普渡称为正普 从七月初一起,各铺境乡村轮流普渡 在 jvzquC41o0ypj~3eqo5b1:;428939:d98;934
1.民间文化风俗民俗也叫“民间风俗”,海陆丰地区,是闽南福佬人的聚集地,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富有区域特色,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诞生礼 中国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深深植入海陆丰地区民间社会生活中,民间社会对“求子”习俗颇为重视。到宫庙祈求神明赐丁,利用神诞演戏酬神祈子,送子是海陆丰地区在神圣日子里演戏的惯例,一般安排在“搬仙”演出。 生育习俗:生 jvzquC41yy}/onnrkct/ew47;4€6dt|
2.泉州民俗“普度”来历和东西佛故事“东西佛”这个特别的名词,除起闽南人,或熟悉闽南风俗的,是少有能知道的,我在着手草这篇的当儿,想要用一个比较具体而简单的来解释一下,总找不到。那么,只有请阅者别嫌麻烦,看到下文,便就了然了。 东西佛历史的由来,近三百年了,他们在不久的以前还是具着有一触即发的斗争,此疆彼界的成见,真可使人闻而骇jvzquC41yy}/onnrkct/ew46{pzv5m
3.旧报章中的闽南“普度”闽南风俗,逢废历七月为普度月。家家户户设台敬神。施舍阴鬼,并肆宴设席,戏演连班。年来时况不佳,此种普度节民间已不期然而衰落了。每逢七月初三日为漳州东门街大普之日。从前演戏至十余台。全城自初一起,每日平均均有二十台以上的戏上演。本年每日已不上五六台了。此项普度的耗费,比较从前减少了四分之三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268631;699>:5a3655@8246?/uqyon
4.闽南文化的重要性范文而该游戏不一样的探险环境以及里面特有的闽南风土人情,给玩家带来非常不一样的体验。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一边玩一边了解与欣赏泉州闽南风俗文化,这样也起到了宣传闽南文化的目的。 2.手机游戏手绘风格:根据本游戏的选材特点以及现有制作技术限制,确定了做单纯的二维动画,平面感强,色彩鲜明易于吸引人。在游戏风格还没有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6?/j}rn
5.中元节烧纸什么时候烧最好中元节有什么道教说法?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据说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有些地方普渡便统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举行。 不过香港、闽南、台湾、潮汕并不从此风俗,在七月的每一日皆有人举行祭典。但后来由于时代变迁,目前在台湾的中元节,机关行号多在中元七月十五日祭祀,而一般住家则多在接近七月jvzq<84o0cgog€x0ep5og€x1pg}t1‚zcp1814;42:2:04<6;40nuou
6.中元节如何祭祖这是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间风俗。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jvzquC41yy}/qq6220ipo8f142782A49248467mvon
7.在中元节有什么能做和不能做中元节鬼神出现概率高,而一般都是有烧纸钱的风俗,鬼神也会自己顺路获取,如果巧遇有真钞,还是不好碰为好,以免犯了鬼神忌讳。 四、筷子插在饭中央 中元节筷子插在饭中间,这是典型的祭祀供鬼范例,鬼神看到之后会食用,如果在吃饭时候做这个动作,容易招惹到鬼神到你身边。 jvzquC41yy}/qq6220ipo8f142782A4922=987mvon
8.清明节和中元节,哪个是鬼开party的正日子?作者|谢明宏编辑|李春晖杏花零落清明雨,卷帘双燕来还去,又到了甄嬛认错人的时节。为了不错付,还真有必要把清明节和中元节拿来比个高下。虽然这两天不会有人给你发祝福短信,受疫情影响全国墓园也大半关门谢客,但论起正统,谁才是鬼开party的正日子呢? 首先,两者的爱心泛滥程度有很大差别。中元节是要给孤鬼施舍食物的,而清明节则是单纯的jvzquC41zwkrk~3eqo579=:97788:87382=55B6
9.2023年中元节各地习俗有哪些烧袱纸中元节烧袱纸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四川地区,是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中元节)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纸。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才能够更好的保佑我们 烧街衣 烧街衣是一直以来保存至今的民间风俗,每逢中元节前后,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jvzquC41yy}/z~jzkng/exr1fctbq8xkygo0e;57378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