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来历元宵节的由来介绍简短

导读:元宵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发生在春节之后的节日,也是人们最喜欢的观灯节日,每年元宵节花灯会热闹异常,花样缤纷复杂,想要欣赏到一个地区的元宵花灯,则需要在元宵这天去往花灯会聚集处。那么,元宵的来历你知道吗?以下是万年历小编对元宵节的由来介绍简短,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元宵节

元宵的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介绍简短

元宵节,其实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元宵的起源由来

元宵,其实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

元宵节有什么风俗

正月十五的时候,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THE END
0.上元节的来历和风俗上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上元节的来历: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能够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的晚上在宫中与寺院“燃灯表佛”。等到了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变得密切了起来,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开始遍布于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也就成为了法定之事。也有的说是汉文帝为了纪念“平吕”而设立的;还有的说元宵节源自于jvzquC41o0pjcwl|k0ipo8ywygt0orsink525?>680nuou
1.上元节的来历和传说上元节介绍说到上元节,大家对于这个节日可能感到比较陌生,要是说道元宵节,相信大家都熟悉了,其实上元节就是所谓的元宵节。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在大街上都会出现一些好看的灯笼,装点着节日的氛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上元节的来历和传说,上元节介绍。 上元节的来历 jvzquC41okv/zrsi|wu4893ep1iiwjsvqpmkknwk1{{bpncqlof1<7:338/j}rn
2.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风俗来历农历正月十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jvzq<84yyy4dtnikvugjnrsi0eun1SngTk^jU~449;:12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