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上元节,什么来历,都有哪些民俗活动—顶端新闻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新年不仅仅是正月初一这一天,过新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千年前,北宋欧阳修用一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欢腾和聚合。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古书《岁时杂记》记载,这是沿道教传统。

《说文解字》里记载:“元,为始;宵,为夜。”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道教经义《云笈七签》中云:“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后成人伦,长养万物。”

上元节与道教崇奉的神灵有关,道教崇奉的三官大帝就是较有影响者。

图| 三官图 ·天官

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

“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

道教崇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将三官大帝的圣诞作为重大的节日,三官大帝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

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因此,道教将正月十五日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在道教的神位中,天官大帝位居“三官”之首,他能“考校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福被万灵。”

“上元节”这一天,掌管人间命运、主持生死公道的天官会亲临人间巡察善恶,并赐福人间。人们为了迎接天官,都要燃灯、贴对联。

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一年复始,春回大地,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其乐融融。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说法。

道教信众此日可斋戒身心,或去宫观焚香礼拜,或在家中诵持《三官宝诰》、《三官经》、《天官宝诰》等,以期获得天官赐福护佑!

01

一元复始,待万象更新

正月十五是继春节之后,年节里最受关注的日子。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正月十五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而后,西汉司马迁在创建《太初历》,就把正月十五列为重大节日,到汉文帝时期,才被正式命名为“元宵节”。

在那之后,元宵节在隋、唐、宋,更是盛极一时。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在古书《岁时杂记》记载,这是因循道教的节庆。

原来,道教因为崇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于是把三官的生日,作为重大节日。

所以,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在这一天,掌管人间命运、主持生死公道的天官,会亲临人间巡察善恶,并赐福人间。

所以,上元节这天,人们为了迎接天官,燃灯,贴对联。

上联“吉庆有余”,下联“天官赐福”或“受天百禄”,敬天官以盼福音。

其实,“元”就是“首”之意,表示开始,而俗话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02

天上月圆,享人间团圆

元宵节除了叫上元节之外,还有个别称,叫“初望”。

这是因为人们把每个满月的日子,都称为“望月”。

而元宵节作为农历新年中的第一个满月,所以就被命名为“初望”,寄托了人们无数美好的期待。

天上的月亮皎洁圆满,象征了人间的美满和团圆。

而人们为了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会在“初望”这一天,食用一种和圆月相似的食物——汤圆,亦或叫元宵。

但其实,元宵和汤圆是有所不同的,北方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在糯米粉中反复滚圆制成的。

南方的汤圆,做法有点像包饺子,糯米粉加水活成面团,分小块擀成皮,包上馅,搓圆就可以了。

但不管是北方“滚”的元宵,还是南方“包”的汤圆,这圆溜溜的小团子,都象征了人们对家人团圆的追求和甜蜜生活的祝愿。

所以,民间一直有“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碗中汤圆”的说法。

在元宵节这一天,吃了这碗元宵,愿你美梦圆满,忧愁尽消。

03

元宵佳节,赏万家灯火

在汉文帝为正月十五命名之后,他的子孙汉明帝,为这个节日更添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赏花灯。

原来与宗教文化有关,由于汉明帝的信仰,便下令老百姓们在这一天晚上,都挂起花灯。

于是,从那时候起,元宵赏灯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甚至到了2000多年后的今天,民间依旧流传着“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说法。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放天灯”,这天,人们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

04

共盼暖春,勿忘春捂和多动

元宵节是初春回暖的开始,但天气变化多端,民间更有「春寒冻死牛」的说法。

因此,大家需注意春捂和保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以及老人小孩。

但春捂不是热了也不脱衣,而是「捂下不捂上」,避免寒气入下肢,减少腰腿寒冷情况。

如有以上不适,可以将春韭焯熟佐以绿豆芽食用,暖和腰腿,补肾不上火,女性朋友尤其要多吃。

但是,初春养生并不能只靠春捂,还需要配合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振奋精神的运动。

建议大家多做体操、广场舞、八段锦等低强度的全身性运动,还可以跟着专家学习极好的养身「运动处方」。

每日一练以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对慢性疾病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025新年祝福##在河南迎新年##顶端万象生活##新年有新事##河南方言跨年夜##寻路白居易##跨越千里甜到你##寻路李白##记录的力量##唤醒城市的人##寻路范仲淹##仍在江湖##如何告别熬夜##那些年少时读过的古诗词##好记者讲好故事##一杯解锁温暖##当代年轻人酒梗##南北同饮一江水##吃下这一口烟火气##运动20分钟可抵消熬夜伤害##晒晒我的年度报告##创作挑战赛七期##热热闹闹寻年味##我的养生秘籍##是语文出了轨还是数学劈了腿##谢谢我自己##送你2025年的宝藏福气##过了大寒便是年##2025非遗中国年##2025新年Mark##春节友得聊##蛇年非遗作品展##顶端春日创作季#

THE END
0.上元节的来历和风俗上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上元节的来历: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能够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的晚上在宫中与寺院“燃灯表佛”。等到了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变得密切了起来,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开始遍布于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也就成为了法定之事。也有的说是汉文帝为了纪念“平吕”而设立的;还有的说元宵节源自于jvzquC41o0pjcwl|k0ipo8ywygt0orsink525?>680nuou
1.上元节的来历和传说上元节介绍说到上元节,大家对于这个节日可能感到比较陌生,要是说道元宵节,相信大家都熟悉了,其实上元节就是所谓的元宵节。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在大街上都会出现一些好看的灯笼,装点着节日的氛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上元节的来历和传说,上元节介绍。 上元节的来历 jvzquC41okv/zrsi|wu4893ep1iiwjsvqpmkknwk1{{bpncqlof1<7:338/j}rn
2.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风俗来历农历正月十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jvzq<84yyy4dtnikvugjnrsi0eun1SngTk^jU~449;:12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