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藏深渊之象 井井有条之意
编码:010110枯井生泉,上中卦
卦辞:枯井破了已多年,一朝涌泉出水新。资生济渴人称羡,时来运转乐自然。
推断:精神渐爽,富禄日增,出入皆吉,百事亨通。
大象:水被植物吸收,滋养树身又象徵汲器入井取水,有节约重覆之意。
运势:井为静物,不能移动,故凡事不能进取主动,又缺乏冲劲,不如处之泰然更有利。
爱情:形势不大理想,有分开再合之象,故往后可成。
疾病:病情较重且拖延,可能是发。
失物:不能寻回。
诉讼:有刑罚之象,且受人牵连,及防房地产之诉讼。
周易卦爻辞原文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 井,羸其瓶,凶。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九三:井渫不为我民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六四:井 ,无咎。
九五:井冽,寒泉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无吉。
周易卦爻辞解文
井卦:象征无穷:改变迁移城邑不会使水井发生改变和迁徙,井水不会枯竭也不会溢满,来来往往的人都到井里来打水。提水提到井口眼看就要上来了,却把水瓶打翻了,这是凶险的兆头。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象辞说:井卦的卦象是巽木下坎水上,即是说水分沿着树身向上运行,直达树冠,为井水源源不断地被汲引到地面之表象,因此象征无穷;井水无穷无尽,孜孜不倦地养育着人们,君子应当效法这种美德,不辞劳苦地为大众谋福利,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初六,井底淤满了污泥不能供人饮用,历尽沧桑,年久失修的老井连鸟雀都不来光顾。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象辞说:井底淤满了污泥不能供人饮用,完全是因为位置处在最下面,相当于井底部位,水中泥沙不断沉淀最后都淤积在这里;历尽沧桑、年久失修的老井连鸟雀都不来光顾,反映出一种时过境迁,被世间万物所遗忘抛弃的凄凉遭遇。
九二,井底容水的凹穴被当作捉鱼的场所,汲水的瓮也破损漏水不能再用。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象辞说:井底容水的凹穴被当作捉鱼的场所,主要是由于上面没有接应,难以把水送到地面上去供人饮用。于是井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只好退而求其次,盛水的地方成了抓鱼的所在。由于水井陷于瘫痪状态,因而汲水的器具也破损不堪用不成了。
九三,井水淘干净了却不饮用,使我心中不免失望;可以赶快汲来尽情享用,君王贤明是大家共同的福气。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象辞说:井水淘干净了却不饮用,表明尽管血气方刚,一心想有所作为而使世人受益,却苦于一片好心无人领受,满怀热情的善行只落了个令人悲叹的结局;希望君王贤明,直接从井水说到人事,盼望圣明的君主出现,思贤若渴,像汲水一样选拔吸收重用人才,就能给国家带来吉祥,君臣万民都可以享受到由此带来的恩惠。
六四,用砖石垒砌加固井壁,不会遇到灾祸。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象辞说:用砖石垒砌加固井壁,不会遇到灾祸,表明六四爻以阴柔之象处在井卦居中部位,正好相当于井壁的关键部位,不可有丝毫闪失。因此应当及时修缮使其坚固,才能免除灾祸。
九五,井水清澈明净,就像甘甜凉爽的泉水一样可供天下人饮用。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象辞说:像甘甜凉爽的泉水一样可供天下人饮用,这是因为九五爻处在最尊贵的地位,位置适中而且十分妥当。象征行为不偏不倚,内心纯正无私。因而能够集中体现水井滋润万物,造福大众的美德。
上六,水井养人润物的功德业已完成,不要盖上井口;内心怀着一片诚意,定能带来大吉大利。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象辞说:大吉大利的情况出现在井卦最上面的位置,是因为上下照应,同心协力可将水提出井口。而且在这以后并不把井口盖严,继续怀着诚心为人们不断提供饮水的方便,功德无量,必然会有大吉大利到来。从而标志着滋养世人的宏伟事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卦爻辞注解
井:住户可以搬迁,但泉井不能移动,纵使人来人往取水,井既无损失亦无得益。如果你有机会,却不用绳绑吊桶来取水,吊水桶就会腐坏,凶。
倒数第一阴爻:水井有泥,水不能喝。旧的陷阱坏了,没有兽掉下去。
倒数第二阳爻:在塌井的积水里射小鱼,难射中。水瓮漏了,不能储水。
倒数第三阳爻:井水清了却不喝,为此我心悲痛。可以汲水,国王明察,臣民都得到他的福。
倒数第四阴爻:井壁砌好了,无害。
倒数第五阳爻:井水清泉水凉,可喝。
最上阴爻:阱口收小,不要盖上,有收获大吉。
卦爻卦辞诗
水风井
村邑变时井不迁
时光流逝井依然
汲瓶取水瓶先破
劳却无功恶运
井卦的互卦是火泽睽
互卦是本卦的2、3、4爻与3、4、5爻组成的卦
第48卦井卦的变卦有六个,分别是:
水天需动初爻
水山蹇动二爻
坎为水动三爻
泽风大过动四爻
地风升动五爻
巽为风动上爻
井卦的错卦是火雷噬嗑
错卦是本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卦
井卦的综卦是泽水困
综卦是将本卦颠倒后而得到的卦
第四十八节井卦第四十八下巽风上坎水~水风井卦
井卦,由下巽上坎组成,卦形作,象征水井。上卦坎为水,下卦巽为木:树木上端有水分渗出,犹如井水被汲引而上,喻示井象。全卦把井人格化,通过展示水井养人的种种美德,譬喻君子时时刻刻均应当修美自身、惠物无穷。
经文: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译文:
井卦象征水井:城池村邑可以迁移而水井却从不迁移,井水汲出不见少,注入不见多,来来往往的人们都不断地使用水井。汲水时,眼看水就要提出井口,而汲水的瓶罐却坏了,一定有凶险。
注释:
井,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坎下巽,有树木得水滋润而蓬勃生长之象。水为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水井是居民的重要生活设施。易卦以井为卦名,用来集中反映劳动与生活,自然条件与人类生存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用周易的语言,可以概括为养。在彖传与象传看来养具有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自然对人类提供的生养条件,另一方面批人类对自然生存环境的爱惜养护,形成了并养与养井这一对特殊的概念。
汔,几,接近。
繘,借为矞,出。羸,蔺一多、高亨说当读为儡。说文:儡,相败也。羸其瓶,犹言将打水的瓶弄破了。
解读:
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坎,坎为水。水下浸而滋润,树木得水而生长,这是井卦的卦象。井以水养人,经久不竭,这是井卦的品德。卦辞的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是讲水井的特点的。上古人们多逐水草而居,水对人们生活来说是绝对不可少的,是人的生命之源。大凡有城池村邑等民众聚居的地方,必定有水井。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城池村邑迁移了,水井却依旧在那儿。而且井里的水汲出不见其少,泉流注入也不见其多,这说明了水井的恒久性。往来就是往者来者的意思,可译为来来往往的人。井井,朱熹的周易本义释为井其井,前一个井是名词用为动词,后一个井是名词,意思就是不断地使用水井。水井在这里已被人格化了。井卦通过展示水井养人的种种美德,来譬喻人应当修养己身,惠物无穷的道理;同时也极力赞扬水井定居不移,无竭无盈,不断奉献的特点,喻示人要守恒不渝,大公无私。在井水已汲到接近井口,将要出井时,如果汲水的瓶罐坏了,那么就会一无所获,结果必有凶险。这几句实际上是以井德喻示,人如果不能善始善终,一定会导致凶咎。井卦不但要求人要具有井德,多修己身,而且还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经文: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译文:
彖传说:入乎水中而使得水向上行,就是水井,水井养人是没有穷尽的。城邑村庄可以迁移而水井从不迁移,乃是因为阳刚君子能居中守恒的缘故。汲水时井水就要汲出井口而尚未出井,说明此时水井并未完成惠施于人的功用。若汲水用的瓶罐坏了,必然会导致凶险。
注释:
井养而不穷,井以养人,所以说井养,人们从井中汲水饮用,用之不穷,所以说井养而不穷。
王弼本无往来井井四字,集解本有,当据补。
解读:
井卦是巽下坎上,巽为风,为人,坎为水,人乎水而上水,就是说以物指汲水用的瓶罐之类入水而使水向上运行,这正是从井中汲水之象,所以巽下坎上的这一卦,就以井来命名。井水供人使用,既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量的限制,任人予取予求,无丧无得,往来皆所取给。因此水井有养人的无穷之德。该句既承前文解释卦名井的意义,又启下面的解释卦辞之文。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是以九二、九五爻象来解释卦辞的。九二、九五两爻以阳刚之质居中,如同阳刚君子,具有刚中之德;刚则强实,中则不偏,实而不偏,怎么会迁移?故九二、九五的守恒刚中,决定了井德有常不渝。水井是供人汲水的,如果井水虽被汲到井口,但最终还是没有出井,水井自然就还没有起到惠施于人的作用。所以彖传说汔至亦未僪井,未有功也。导致汲水失败的原因是赢其瓶,即汲水用的瓶罐子坏了,卦辞与彖传都说这是凶险的征兆,实际上是喻指修养己身未成则止,对事业有害。
经文: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译文:
象传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坎,坎为水。水下浸而树木生长,这是井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井水养人,从而鼓励人民勤劳而互相劝勉。
解读:
此处最难解释的就是木。郑玄说巽木,桔槔也。这是说木就是桔槔。古人以横木支于木柱上,一端挂汲水器,另一端系重物,通过杠杆原理上下运动来汲水。桔槔就是指这种汲水用的吊架,也就是象传中木的意思了。我们不好过分地拘守字面上的意思。这句话大致是说,用吊架能吊上来水的,就是水井。吊架可以帮助瓶罐把水汲上来,这也就是井水被汲上养人之象,因而成为井的象征。象传说君子以劳民劝相,就是君子看到这个卦象所受到的启示。意思是一方面要以己之德惠养万民,一方面还要使用合理的方法来勉励老百姓互相资养、帮助。象传是要求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之旅中,效法井养不穷之德,做到修养己身,行善乐施,广益于人,惠物无穷。
经文: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译文:
初六:井底有污泥沉滞,使得井水污浊不能汲食,再加上久不修治已成为旧废之井,连鸟雀都不来光顾了。
象传说:井底有污泥沉滞,井水污浊不能汲食,原因在于初六处柔暗卑下之位。久不修治而成为废旧之井,连鸟雀也不来光顾,说明初六此时已为人禽所共弃。
解读:
井是供人饮水用的。如果井里积满了沉滞的污泥,久不修治,井水变成污水浊水,人们也就不会再来汲水了。这正是初六的爻象。初六以柔爻居于井卦之初,地位卑下,身处阴暗之中,说明正是在井底,有井泥之象。井水可以养人,而井泥却是地道的无用之物,甚至连鸟雀都不来光顾。水井一旦长期不能修治,必定会见弃于人。喻示井德之中一旦渗入污垢而变浑浊;必定要被所有的人舍弃。
经文:
九二:井谷射鲋。瓮敞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译文:
九二:井底出水的穴窍有射出之水,但是仅仅被用来养活小鱼。纵使有汲水的瓮,也是又漏又破,仍然无法汲出水来。
象传说:井底出水的穴窍有射出的水,只够用来养活小鱼,这说明九二此时没有应援。
注释:
鲋,集解引虞翻曰:鲋,小鲜也。指小鱼。水并淤塞,长期不用,以致井中生长出小生物。
解读:
井卦总的倾向是向上好,向下不好。因为水井的功用就是井水上出以养人。九二虽为阳刚之才,但是居位不当,而且离初六阴爻最近,在下而不能上出,是极不好的处境。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九二身为刚阳,本来是可以经世致用、惠养百姓的,但是由于居位不妥当,而又亲小人,远贤臣,岂不更遭殃?不过,九二可以求得外在援应嘛!与九二相应的位置是九五,两者都为阳爻,不能形成正应,所以九二无法寻到九五的外援。井谷射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井底的穴窍已有井水汩汩而出,说明不是泥井,但水不多,仅够射鲋。射是注的意思,意为注入的水仅能养活小鱼。不是不想把井水汲出来,而是实在无法汲出。因为水本来就少,而汲水用的瓮又破又漏,已经无法用了,没有工具怎能汲水呢?九二身为阳刚之质,本来应该能够拯济万物,惠养百姓,大展鸿图干他一番的,然而事到如今,未立任何功业,却落得个井谷射鲋,瓮敝漏的结果。其失败的教训就是因为没有争取到外援之故吧?我想如果九二有援应,他一定能够成就井德之功了。
经文: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译文:
九三:水井经过清理变得洁净以后却没有人去饮用,使人心中感到惋惜;应该赶快汲取这洁净的井水,如果王道圣明的话,君臣百姓就将一起承受福泽。
象传说:水井经过清理变得洁净后却无人饮用,说明九三的行为未被人理解,使人心中惋惜。希望王道圣明,能够任用九三,使君臣百姓都能承受福泽。
注释:
渫,掏去污泥使水洁净。
恻,说文:痛也。犹今语痛心,伤心。
解读:
在这一爻中,水井经过清理,变得干干净净,可以饮用了,但是却没有人去汲用。喻示九三虽为阳刚之质,有用之才,却未得其用。自古以来,千里马必须有伯乐的赏识才行,有才之人不遇圣明君王也就不能发挥其用。井渫之食,九三的行为不被人理解,才能不被明君赏识,这使多少人为之扼腕而叹啊!井水清洁而人不饮用,这是人之不明;有才之人不被任用,因而不能发挥作用,这是王之不明。实际上有才之人一旦被任用,所发挥出的功用岂止是一人之幸?正如井水之养人、惠物无穷一样,君臣百姓都是可以受到有才之人的功益啊!所以九三爻辞与象辞以充满希冀的笔调,展示出井水已清,应该赶快汲用的急切心情。实际上这段话是盼求圣明君主能够思贤若渴,举贤授能,让有才能的人都能像水井那样,发挥效用,惠养百姓。
经文: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译文:
六四:水井予以修治,没有咎害。
象传说:水井予以修治没有咎害,说明此时六四只可修井而不可急于去惠养万物。
注释:
井甃昼,用砖石垒筑井壁。
解读:
从六四的爻象来看,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六四以柔爻居柔位,可谓居得其正,可以免咎,但六四阴柔才弱,且下无所应,这就决定了他不可急于进取,成就大的事业。所以爻辞说井甃,无咎,做修井这样的工作是可以的,没有咎害,但还不能养人无穷。象传强调修井也,也是提醒六四此时宜于修养自己的品德,以弥补素质的不足和行为上的过失,而不可急于去惠养万物。因为自身存有敝端而养人,恰是以其敝端来害人。
经文:
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译文:
九五:水洁泉寒,清凉可口,可以食用。
象传说:九五爻辞讲水洁泉寒,清凉可口,因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象征人得中正之道。
注释:
冽,说文:冽,水清也。井冽,犹言井水清凉。
解读:
九五以阳刚中正居于尊位,既有阳刚之才,又有中正之德,才德兼有,完美无缺。就水井来说,是一口清凉之甘泉,就人才来说,是鲲鹏展翅,可以大展宏图,发挥作用的时候。水井中既然有甘美清洁之水,人们都喜饮用,说明这口井能施养于人,且养人无穷。养人无穷,这是井德至美的境界,象征贤君高居尊位,惠人无穷。
经文: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译文:
上六:井水汲上来饮用后,不要覆盖井口;要相信此时井水会源出不穷,无时不可上水为用,这是最为吉祥的。
象传说:上六高居上位,最为吉祥,井德至此,已大功告成。
注释:
爻辞所讲的井,当为陷阱。井收,指陷阱下宽上收。幕,释文:覆也。
解读:
上六正居于井卦之颠,表明井水已经汲上来了,正是大功告成之时,因此理所当然为元吉了。水井是供水汲水饮用的,如果自己汲出水饮用后,马上就把井口盖死,那别人怎么用水呢?一口水井如果只为个人独用而不养大家,这是水井的悲哀。汲用井水的人越多,水井施泽的范围就越广,卦辞的往来井井就是这个意思。下文的有孚,即有信,就是要我们相信井水是源出不穷的,是永远流不完的,与卦辞的无丧无得相互呼应。也只有这样,水井养人的功用,即水井之德,才可以永远得到发扬光大。
商界活用
智富有道
井谷射鲋。瓮敝漏暗示我们,要随时检查自己的企业的经营理念是否符合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吉姆斯·林恩就做到了这一点,结果变成了大富翁。 时代是不断前进的。一个有经营头脑的人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的。LTV公司的由来就说明了这一点。LTV公司是美国吉姆斯·林恩1961年创办的。仅仅7年工夫,LTV由原来一家不知名的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全美最大的l5家公司之一。 1946年,吉姆斯·林恩勉强凑足3000美元。成立了一家小公司林恩电气行。那时,林恩最主要的财产只有一辆小卡车、一间租来的办公室。二战后,美国的建筑业十分繁荣。办公大楼和工业方面的建筑更是方兴未艾。于是,林恩急忙参与其中,抢到了几桩生意,积累了一些资金。到了50年代初期,林恩电气行的年营业额已超过100万美元。但是,由于他是私人经营,需交许多所得税,使得林恩真正装进自己腰包的没有几个子儿。 经过再三考虑,林恩决定将自己的电气行改造成大众公司,如此,不但可以减轻税赋的负担,而且有更多的合理避税机会,更重要的是,股份公司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容易扩张,也更能使利润最大化。没过多久,林恩电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获准发行80万股普通股票,其中林恩拥有50%的股权,其余的40万股以每股2.5元价格上市。他成为了负翁。林恩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上市的股票全都推销完了。除去各种费用,林恩公司实收资本为75万美元。吉姆斯·林恩认为,利用股市挣更多的钱是符合时代的趋势的,是能为自己挣更多的钱的。于是,他决定利用股市捞到更多资金,创立一个庞大的公司王国。首先,他用现金购买了另一家电气工程公司,从而使林恩公司扩充了一倍。而公司的股票售价在证券市场上立即扶摇直上。 如此一来,使得林恩在购买其他公司时,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可以不必马上用现金兑现了。公司股票在证券市场上日渐建立起信誉,价值日益看涨。因此,也可以把它当做现金使用,而不必动用现金。没过多久,林恩又买下一家电子公司,并改名为林恩电子公司,如此股票价值更高,紧接着他又用相同的方式,收买了阿提克电子公司和迪姆柯电子公司。此时,他的新崛起的公司,营业额已达1500万美元。他从负翁变成了富翁。休斯·福特股份有限公司是美国重要的飞机和导弹制造厂,但是,它也成了林恩的收购目标。林恩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从证券市场公开收购,另一方面和现有股东私下成交,迅速取得近40%的股权,成为休斯·福特公司最大的股东。 LTV公司的产生和壮大都是因为它的总裁善于洞察时势,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实行新的挣钱方式。
第六十章治国烹鲜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注释】
小鲜:小鱼。
莅(lì):临。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神:灵验,起作用。
【译文】
治理一个很大的国家,要像烹煎很小的鱼那样,不能时常翻动导致其破碎。运用“道”的原则去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起不了作用了。不仅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祇也不伤害人;不仅神祇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侵越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人都不伤害人,所以人们就能彼此相安无事了。
【解析】
这一章主要讲“道治”的境界。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掌管阳气的称为“神”,掌管阴气的则称为“鬼”,圣人依照道的法则来治理天下,使阴阳交融成一团和气,所以鬼神就不能发挥作用了;不但鬼神不能发挥作用了,就连治世的圣人也好像无所作为似的,一切事情的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这便是道治的境界。 在上一章中,老子论述了节俭的意义。尽管老子没有直接表达治国必须秉承自然无为的观点,但是自然无为是节俭的前提,实际上还是强调自然无为的思想。这一章老子依旧强调自然无为,如“以道莅天下”一句,表达的就是以自然无为来治理天下。自然无为的思想贯穿《道德经》的始终,一个人不管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要遵循无为的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里的“小鲜”即小鱼。小鱼骨弱肉薄,所以,当人们烹煎小鱼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不断翻折,这样势必会将小鱼煎碎。可见,烹煎小鱼也绝非一件易事。其实,治理国家和烹煎小鱼一样,如果统治者恣意妄为,那样必然会导致国家混乱。在这里,老子以烹煎小鱼来喻指治理国家,旨在强调无为而治的重要性。统治者只有做到安静无为,才能使国家大治。否则,就会带来灾祸。统治者如果想使国家安定,就必须小心谨慎,在处理政事的时候不要强加自己的主观意志,而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无为而治的原则,这样才会起到富国强兵的效果。如果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治理国家,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也会动乱不止。这句话以极其形象的语言概括了老子的治国谋略。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鬼神信仰由来已久,究竟鬼神是否真的存在呢?在古人看来,它们的确是存在的。而按照现代社会的科学理论,鬼神自然是子虚乌有的,它们不过是人们心中畏惧、胆怯、妄虚的产物。我们暂且先不讨论鬼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就老子的观点来看,如果一个时代呈现出阳气鼓荡的特征,或是一个人的身上充满了活力和朝气,那么我们便难以发现鬼神的踪影;如果一个时代呈现出阴气凄迷的特征,或是一个人的身上充满了颓废之气,那么鬼神就会莅临。 老子的鬼神观颇富有现代精神。老子认为,道是正气伸张的表现,它不但能压倒一切邪气,还能使充满邪气的鬼神没有立足之地,甚至使其丧失奇异怪诞的功能。所以,在大道面前,鬼神也就不敢胡作非为了。 说到这里,鬼怪到底是什么?其实,鬼怪只存在于我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它并非客观的存在。按照老子的道的思想来推衍,鬼怪就是自然界不和谐的产物,自然界因内部不和谐而产生了“鬼怪”,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鬼怪虽然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奋斗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也创造出自己的杀手。这里所说的“杀手”,意义跟鬼怪差不多,但并不单纯指我们头脑中出现的青面獠牙的怪物,而是扩展到了科技领域,比如人类因为战争问题而发明的原子弹、氢弹,都算得上是欲望生出的鬼怪。这些鬼怪的杀伤力是巨大的,人类利用聪明才智创造出的鬼怪,正在威胁着正常的生活。对此,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公开反对智慧,极力提倡无知、无欲。 老子从人类的本性出发来考察欲望,这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遵循自然大道,竭力克制自己的欲望,这就合乎了道德的标准。遵循了道德,鬼怪也就失去了威力,无法伤害人类了。人类无忧无虑,在自然界中自由自在,与天地和谐相处,一切都是自自然然、和和美美的了。
【处世之道】
以道治国——子产振兴邦国 春秋时期,子产担任郑国宰相。在掌管郑国权柄之后,看到郑国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子产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顶住反对派的力量,最终将郑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子产振兴邦国。 郑国乃是一个小国,当时处于晋国、楚国、齐国等大国的威胁之下,子产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是增强国力,提高军队战斗力。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想法,子产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他一执政,便下令划清土地疆界,挖好沟渠,承认土地私有,并在私田上按田亩收税,这就限制了旧贵族,使他们不能再任意掠夺兼并土地,也鼓励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子产还规定,农民有战功的,可以做甲士,担任小官吏,这样就打破了甲士身份的限制。子产优待农民的政策明显触动了旧贵族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事实上,子产的前任子驷就是因为整顿田地疆界,占用了一些贵族的土地,而被这些贵族作乱杀死。子产知道这种情况,但他并没有被吓倒,仍旧坚定不移地推行他的政策。 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必须增加军费,因此,子产加大了税收额度。结果,一时之间,民怨四起,郑国百姓对他恨得咬牙切齿,甚至还有人要密谋加害他。如此一来,他遭到了来自上层贵族和下层百姓的双重仇视,原来和他站在一起的士大夫也站出来反对他。甚至连子产的家人也都劝子产改变主张。 但是,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和处处存在的危险,子产不为所动,他对自己的朋友解释说:“我不会因为别人的反对而改变我坚信的正确主张,只要我是对的,我并不在乎为此牺牲自己的名声乃至性命。现在郑国百姓之所以反对我,是因为我的政策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看到了效果,自然不再恨我了。如果我现在因为阻力而半途而废,我以后的所有政策都会因为阻力而无法实施。” 过了几年,鼓励农业的政策收到了效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国库充盈,军队也逐渐强大起来,足以抵御外国的军事侵略。看到这种情况,郑国的官员和百姓都转而支持子产。 在春秋时期,统治者崇尚“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法治观念,国家虽然制定了法律,但是并不让老百姓知道,以在内心里威慑百姓不敢犯罪。并且,因为对于法律的解释只有官员和贵族说了算,所以他们经常凭自己的意愿任意处置百姓。面对这种状况,子产下令铸了个金属宝鼎,把原来刻在竹简上的郑国刑法一条一条地铸在鼎上。他让人把鼎安置在王宫门口,让老百姓学习了解法律,进而做到心里有数。这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刑鼎”。刑鼎铸成后,遭到郑国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刑法一公布,百姓心中就有了底,就用不着再怕贵族和官吏了。这样不分尊卑,还怎么治理百姓呢?子产却不为所动,坚持认为这样才有利于人民遵守法度。子产的这个措施得到了郑国百姓的普遍欢迎,因为对法律心里有数,知道了自己行为应该止步的边界,郑国的犯罪之人大大减少。 除此之外,子产还有一个为后人称道的举措,便是在全国各地办理称作“乡校”的学校,教授郑国百姓一些文化知识。不过,人们一旦有了固定的聚集地点,又学了点知识,便开始评论国家各项制度和政策,同时还对君王和官员的行为做评论。这样一段时间后,许多贵族和官员觉得如此下去,必然会对统治者造成威胁,因此强烈要求关掉乡校。子产却在朝廷上辩论道:“为什么毁掉乡校?人们早晚干完活儿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对于我们制定政策具有很好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倚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最终,在子产的极力坚持下,乡校保存了下来,郑国人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更知书达理了。同时,子产经常派人收集人们的言论,对他们抱怨的政令加以取缔或修改,对于他们欢迎的政令则继续推广,人们的抱怨也逐渐减少了,郑国上下达到了空前的安定和团结。 子产治理郑国的二十几年间,郑国内政修明,国家安定,人民幸福,外交上也不再吃大国的亏。因此,孔子也对子产大加赞赏,称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君子。可以看出,子产之所以能够将郑国治理得安定强盛,是因为他正是用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方式来治理郑国的。我们知道,他所推行的政令,无不遭遇了极大的压力,如果他因为碍于压力,便放弃自己的改革措施,今天承认土地私有,明天又收回政令;今天允许有功的农民担任官吏,明天又取消了这个规定,恐怕郑国便会像一条被不断翻动的小鱼那样支离破碎了。而他正是明白这一点,于是顶住重重压力,使得自己的措施得以始终如一地实施,直到显示出了效果而被大家接受。
论语公冶长篇0501句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注释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缧绁:音léi 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译文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对公冶长作了较高评价,但并未说明究竟公冶长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不过从本篇所谈的中心内容看,作为公冶长的老师,孔子对他有全面了解。孔子能把女儿嫁给他,那么公冶长至少应具备仁德。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文名:
中秋节
别名:
团圆节,秋夕,八月节等
农历八月十五日
习俗:
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中秋节起源有什么说法?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中秋节形成风俗的发展过程?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我们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
国际建筑日
每年10月的第1个星期一
节日名称:
国际建筑日
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节日意义:
为了促进建筑事业的共同进步
设立机构:
国际建筑师协会
国际建筑日有什么来历?
国际建筑日全球发展历程
设立国际建筑日的意义?
世界住房日
每年10月的第1个星期一
节日名称:
世界住房日
节日别称:
世界人居日
节日起源:
联合国号召
节日意义:
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
世界住房日设立宗旨
世界住房日设立背景
2025年
10月
05日
农历乙巳
青蛇年
八月
十四
周日
第4127天
睿见
前瞻
实用
#人事布局
仙言潮声
明天将迎来中秋佳节,这也是本世纪公历日期最晚的中秋节之一,比去年中秋节日期整整晚了19天。本世纪最晚中秋一共出现4次,日期落在10月6日,分别出现在2006年、2025年、2063年和2082年。21世纪的这100年间,中秋对应的公历日期在9月7日至10月6日间波动。最早的中秋对应日期为9月7日,仅有1次,在2052年。更有趣的是,2001年、2020年、2031年和2077年这4年里,中秋和国庆在同一天。“十五的月亮十几圆”?满月可能出现在农历月的十四、十五、十六甚至十七,满月落在农历十五、十六的概率最高。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最圆时刻为10月7日11时48分。虽然今年最圆时刻发生在白天,但中秋当晚我们观赏到的月亮已经非常接近正圆,肉眼观赏看不出区别。
美好的一天从金色山河 月圆花好开始!
经典诵读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魏晋)左思《杂诗•秋风何冽冽》
注解:
少壮盛年不能常驻永在,时常感叹年岁已老。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
——(南北朝)裴侠《周书•列传•卷三十五》
注解:
清廉是做官的根本,勤俭是立身处世的基础。
早安人民
同一件事,可能需要做无数遍,才能游刃有余,看起来毫不费力。当你不断穿山越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为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努力,才有可能拥抱想要的生活。新的一天,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