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愚人节与梵蒂冈教宗、公历纪年的故事
4月1日是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幽默节,虽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但却在世界广泛流行。
愚人节最初起源于法国。当年在法国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节日,该节因为其幽默风趣在十八世纪流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并逐渐成为了欧美风靡一时的节日。
愚人节如果要追本溯源,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就是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又译额我略十三世,他是天主教会第227任教宗。
这位教宗在任内创办多处学院及神学院,包括格列高利大学,将这些教育机关委托耶稣会管理,被公认为有是作为、有贡献的著名教宗之一。
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在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端,改变了过去以4月1日作为新年开端的历法。
公元1582年他在天文学家吉拉迪和数学家耶稣会士克拉维的协助下,改正公元前46年所颁行的儒略历的错误而颁行新历法,即现代社会所通用的公历。
教宗额我略十三世
公历就是公历纪年法,原称基督纪元、西历纪元,简称西元,公历纪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
但是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称用“公元”与“公元前”,这在当时是最先进、最完善的历法,该历在2万年内可以保持误差不超过一天的精确度。
他的这项改革在一年内就被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日耳曼各天主教国家采纳,其后不久陆续为许多新教国家采用。
格里历改革以宗教原因为出发点,给文明社会提供了一个准确又可靠的公务与民用的日历系统,但是先进的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当年法国皇帝查理九世宣布全国改用格雷果里历法,祝贺新年的庆祝活动由原来的四月一日改成了1月1日,但是墨守成规和固步自封的人通常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方法。
一些抱残守缺的遗老遗少反对查理九世的改革,其实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这样的守旧者,他们依然沉醉在过去的旧历纪年中不能自拔。
革新派想到了一个拿这些顽固不化的榆木脑袋开涮的办法,以此对他们大加嘲弄,就是在4月1日那天假装举行新年庆祝活动,骗取保守派来参加活动并送假礼品给他们。
那些蒙在鼓里前来参加活动的保守者悠哉悠哉前来,却被称为“四月傻瓜”或者“上钩的鱼”加以戏耍,他们也成了愚人节的第一批愚人。
现行西历即格里历,又译国瑞历,经过若干年被所有国家慢慢采用,但是没想到当年那种相互嘲弄的行为却在法国逐渐流行开来,并最终形成了愚人节。
愚人节不仅在法国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节日,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以风趣幽默为特征的节日
1912年,中国亦开始使用这一历法——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