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过了,春节假期,就算正式结束了。
旧时,农历正月十五日叫 “上元节”,这天晚上叫 “元宵”。元者,首也,此指首次望月,也就是第一个满月。宵者,夜之谓也,用白话文说,就是晚上。所以元宵的本义,就是 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的晚上。元宵亦称“元夜”或“元夕”,道理相同。
唐代以来,上元节均张灯结彩,入夜后百姓观灯,间有放烟火,舞龙灯等热闹的民俗活动。我看过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时间设定在盛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上元节,剧情围绕着长安城内的一次刺客行动。故事虽是虚构,不过唐人在上元夜观灯赏火的华丽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苏轼的先祖、成语“模棱两可”的源头、唐朝宰相兼文学家苏味道,在其《正月十五夜》的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描述的就是盛唐的元宵。上元夜的灯火辉煌,灿烂绚丽,京城暂停宵禁,城门大开,任由平民百姓通行取乐。诗句与电视两相对照,这上元节的夜晚,可真是越夜越美丽。
元宵热闹好玩,反而喧宾夺主,上元节逐渐退居次位,正月十五便多称元宵节。因为灯是主角,所以元宵节又称灯节,这也是英文 Lantern Festival(字面“灯笼节”)的来源依据。
我们把元宵节翻成Lantern Festival,早已约定俗成,不疑有他。然而查阅英文词典,查到的Lantern Festival居然不是元宵节,许多人肯定觉得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牛津高阶学习词典》(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简称OALD) 于1948年问世,是史上第一本针对非英语母语者的英语学习词典,权威实用,畅销全球。2020年的第10版增收了许多新词新义,其中Lantern Festival惊喜在列。不查不知道,查了吓一跳。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里的Lantern Festival不是元宵节,而是 日本的传统节日“盂兰盆节”(或简称“御盆节”或“盆会”)。
“a Japanese Buddhist festival that takes place in August, when people show respect to the dead(日本的佛教节日,八月举行,是时民众祭拜亡灵)”。
Lantern Festival是OALD正式收录的主条目,底下的括号里,还列出了两个代表同义词的 “亦作(also)”,作为附带的参照。这两个同义词都是来自日文的借词,一个是Bon(音标 [bɔn],日文写成“盆”),另一个是O-Bon(音标 [oʊˈbɔn],日文写成“お盆”)。
OALD对Lantern Festival做了如此的处理,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把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元宵节挪作他用,成了日本的盂兰盆节。不过同属牛津家族的 《新牛津英语词典》(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简称NODE) ,却似乎把我们的认知扳回了一成。
NODE是针对英语母语者的大型单册词典,也以主条目的地位收了盂兰盆节的Lantern Festival,但没有释义,因此不是个完整的主条目。词典仅将其视为重要性居次的“又称(another name)”,要读者另行参阅主条目Bon(盆会)。
有趣的是,在线版的NODE收了20条Lantern Festival的例句,第一条立即可见,剩下的19条,则必须点开下方的“More example sentences(更多例句)”才能看到。从上下文判断,这20条例句有八成以上都是讲元宵节的,立即可见的第一条,居然聚焦在台北市:
Chen talk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institutions he established as Taipei mayor, such as the Hakka Cultural Foundation, the Taipei Film Festival and the Lantern Festival.(陈谈到文化的重要性和他在台北市长任内成立的文化机构,诸如客家文化基金会,台北电影节,以及元宵灯会)。
权威的 《大英百科全书》(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 以Lantern Festival收录了元宵节,说它又称 Yuan Xiao Festival(“元宵”音译 + 节)。当代的网络百科巨擘 维基百科(Wikipedia)也以Lantern Festival收录了元宵节,言其或称 Spring Lantern Festival(字面“春天灯笼节”)。卷帙浩繁的 《牛津英语词典》(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简称OED) 是英语世界的至尊,没有收录元宵节,却收录了节令食品的 yuan hsiao(元宵,威妥玛拼音),并在定义里以 Chinese Lantern Festival(字面“华人灯笼节”)指称元宵节。
综合判断,我建议元宵节的英文还是不动,继续使用约定俗成、流通甚广的Lantern Festival。诚然,Lantern Festival也是日本的盂兰盆节,但经我查证各种权威的语料,英文里提到这个日本节日的时候,反而比较偏好借自日文的Bon或O-Bon(又拼为Obon)。所以,倘若有必要强调Lantern Festival是元宵节而非盂兰盆节,不妨冠以修饰语,用Spring Lantern Festival或Chinese Lantern Festival来明确所指。此外,日文Bon的作法不妨加以借鉴,我们的元宵节也可用音译的Yuan Xiao Festival,以异化之策来彰显文化的主体性。
引经据典的名称探讨不免严肃,至此暂歇,以免坏了节庆的氛围。接下来谈点轻松的,看看元宵节的常见民俗英文该怎么说。
元宵节的应景美食是元宵或汤圆,二者或同中有异,极为近似,或同物异名,互为别称。“元宵”和“汤圆”都是难译的文化特色词,英译时不妨直接诉诸语音, 元宵是yuanxiao(OED收了“元宵”的威妥玛拼音yuan hsiao), 汤圆是tangyuan。为了方便理解,促进沟通, 元宵或汤圆皆可另外意译为rice-flour dumpling(字面“米粉团子”)。
碰到难译的文化特色词时,我建议以音译为主,以至多三字的短意译为辅,视情况斟酌使用。以下元宵民俗的英文,都是名词性质的词语,用的也是一样的策略,为了节省篇幅,恕不重复说明。另外,名词的单复数、冠词的有无或选择、名词到动词的转换、词语的各种搭配,请读者依上下文自行调整。
有关灯与火的词汇
灯与火是元宵节的重头戏,灯,即各式的灯笼。 灯笼,lantern。 折叠灯笼,Chinese lantern。 天灯,就是孔明灯,sky lantern。 花灯,festive lantern。 灯会,lantern show。 灯谜,lantern riddle。
火,原指有明显火焰的 篝火bonfire、 火把torch、 油灯oil lamp、或 蜡烛candle,后亦指节庆时燃放、迸出火花的烟花爆竹。 烟花,就是烟火,firework。爆竹,就是鞭炮,firecracker。
此外,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特别的元宵民俗,有些我们熟悉,有些只是听说,有些甚至闻所未闻。 舞龙,dragon dance。 舞狮,lion dance。 庙会,temple fair。 社火,音译shehuo,意译village carnival。 社戏,音译shexi,意译village drama。 跳绳,jump rope。 踩高跷,stilt walking。 大头舞,big-head dance。 划旱船boat dance。 跑驴,donkey dance。 扭秧歌,yangge dance(OED收了“秧歌”的威妥玛拼音yang-ko)。 抬阁,音译taige,意译acrobatic lift。 打太平鼓,peace-drum dance。 打腰鼓,waist-drum dance。 走桥,bridge crossing。 偷菜,vegetable stealing。 烧塔,音译shaota,意译festival bonfire。
以上英文,部分约定俗成,甚至权威词典已经收录,在此直接挪用。部分是我的建议,乃我广泛阅读,思考求证的判断所得。翻译常无定论,见仁见智,特别是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文化特色词,因此这些英译仅供参考,期待后出转精。
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觉得元宵节老少皆宜,最热闹也最好玩,最值得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元宵相关的民俗活动不仅特色鲜明,而且丰富多彩,欢乐有趣,没有负担,让人着迷。期待未来有那么一天,世人和我们都在各自的土地上闹元宵,隔空一起欢度喜庆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