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故事板块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
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韩路
【摘要】 Story Time板块作为小学译林版英语的重要内容,集中语言知识和功能为一体,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完成语篇深度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译林版Story Time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实现语篇深度学习的几种策略。
【关键字】小学英语、Story Time 板块、思维导图 、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教育部,2021)。可见,英语学科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视。Story Time是译林版《英语》教材核心内容,以对话、短文、邮件、故事等不同的文本形式构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用技能,运用得体的语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但在当前Story time 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重语言知识点训练,轻知识框架的建构;重文本关键词罗列,轻逻辑思维的训练;重解构文本的模式,轻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导致本版块的教学碎片化、浅层化、形式化、机械化,阻碍了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深度学习的缺失让英语核心素养无法落实。思维导图可将零乱的文本信息转化为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可视化图形,帮助理清文本脉络,构建文本整体知识框架;把握主题要点及内在联系,破解文本信息。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分析、删选、推理等高阶思维活动,以实现对文本的深度学习。
一、以图助思,主动建构知识
在Story Time板块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学生貌似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但在真正让学生运用的时候,学生只会说只言片语或是不会运用。思其原因应该是学生学习碎片化,没有形成结构化的知识脉络体系。因此,可在学生提取主题词后,恰当运用思维导图,借以图文并茂的直观形式,帮助学生对零散孤立的信息进行整合,构建完整清楚且富有层次的知识网络体系,达到学生主动获取梳理语篇信息的目的。
[案例1]
以四年级下册Unit3 My Day中Story Time为例,语篇简述Mike一天中所干的事情,核心语言知识为“I...at...”及相关的短语。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获取文本信息,梳理归纳语篇内容。(见图1)
本语篇中Mike活动信息较为繁杂,包括四个大的时间段,相当多的时间点,还有大量的相关活动内容,如何将他们整合,进行合理组块,思维导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一整天的四个时间段,再到各个时间段的具体活动,由粗到细,层层解读,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梳理语篇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思维走向纵深。
二、以图启论,引发深度理解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获取文本浅层信息,更需通过教师引导,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激发学生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丰盈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深化文本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和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共同描绘思维导图,协助学生通过思维的综合、评判和重组构建深层意义的理解性学习。
[案例2]
以五年级上册Unit4 Hobbies 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本单元话题是爱好。Story Time板块依托“…like(likes) doing…”这个句型,呈现Mike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他朋友们的兴趣爱好,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涵盖社会交往和文化渗透。笔者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借助讨论描绘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高级思维活动,如,分析、综合、评价等,引导学生不断建构新概念,实现深层理解和深度表达。(见图2)
由文本篇章的限制,给语篇解读留下了很多空白,如Mike和Liu Tao, Yang Ling和Su Hai,他们有相同爱好,可推断出平时他们之间会有什么交往及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想象和猜测,形成自己对此的新观点,从而实现对语篇信息的补充和提升,有利于学生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以图为介,催化应用实践
英语应用实践能力指特定学段的学习者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是英语使用者依靠并综合运用英语的知识和技能,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所发生的事件及其过程,转述所观、所听、所读的内容,解释意义,分析内容的逻辑结构或关联、解释因果关系,并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和论证,开展交际(王蔷,胡亚琳,陈则航,2018)。在深度学习中,应用是将内化的知识外显化、操作化的过程,也是将间接经验直接化、将符号转化为实体、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知识活化的标志,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刘月霞、郭华,2018)。教师以思维导图为媒介,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词,对语篇进行重复、重组,通过复述故事,制作故事卡、信息卡、病历卡等不同的活动形式,提供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助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词深挖内涵,促进学生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案例3]
以六年级上册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中 Story Time板块为例,语篇主要讲述了Miss Li与学生探讨他们所在城市的问题、造成城市问题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在学生读完文本后,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What makes the city dirty? How can they keep their city clean?在学生找出答案之后,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每个板块的主题词what、 why、how。(见图3-图4)接着,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本,最后,布置学生小组合作,以 How to keep our city clean?为题制作一张海报。(见图3)
图4
本课语篇以Miss Li和学生的对话呈现,文本中没有明确的主题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读文本并提取主题词:what所在城市的问题;why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环境问题;how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以这三个主题词为引领,整合所学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主题意义,基于主题意义架构了知识体系,从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到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所展示的思维链条对文本进行复述,学生复述文本绝不是对文本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学生抓住重要信息快速识记,更是对文本的认知结构的重建。最后,制作一张海报,此活动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同时也促使他们增强环保意识,更珍惜热爱城市环境。
四、以图扣境,实现迁移创新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认为,深度学习是个体将学校的知识从一种情景应用到另一种情景的过程,即迁移(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2)。引导学生将所学新知运用到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教师可创设和文本类似的语境或链接实际生活情境,将故事的情节进一步延伸,引导学生体验和想象,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理解和内化目标语言,并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在此语言实践过程中领悟新想法和新创意,提升思维创新性。
[案例4]
以五下Unit6 In the kitchen中Story Time板块为例,语篇展现了两个场景Before Dinner、Dinner Time,运用了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的问与答。为了实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笔者创设了After Dinner这一语境。(见图5)
本语篇的主题意义是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语篇结尾处让学生展开想象,在After Dinner这一语境中Mike一家人可能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依据主题意义,进行大胆猜测,于是学生就能呈现出多彩的答案,有的温暖感人,有的耳目一新,有的意味深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了展现的舞台,在延伸的情境中学生又对新知结构进行了灵活的迁移运用。学生的语用能力及思维的独创性得以发展。
[案例5]
以五下Unit7 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 Time为例,语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信息,包括日期、食物和风俗习惯等。在学习完教材中的四个传统节日后,向学生呈现一些元宵节的活动照片,并让学生设计元宵节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思维导图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表达。(见图6-图7)
图6
图7
中国节日文化博大精深,文本仅仅例举了四个重大的节日,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知识方面的渴求,于是,笔者以拓展元宵节为例,鼓励学生参照文中节日描述,尝试并设计有关元宵节的思维导图来迁移运用相关知识结构,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其它传统节日并制作思维导图,在模仿、迁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跳出了文本。有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学以致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多样性得以培养, 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文化品格也得到了提升。
结语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有效方式,它要求学习者进行理解性的学习、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迁移及真实问题的解决(张浩、吴秀娟,2021)。思维导图是隐形思维的显性工具的,将思维导图恰当地运用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手段(顾素芳,2019)。教师根据Story Time板块文本的特点和学情精心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建构、组合联系和创新,促进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积极思考,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思维、价值观等多维度的实现。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余文森.2017.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蔷,胡亚琳,陈则航,2018.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月霞、郭华,2018.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2. Education for Life and Work: Developing Transfer- abl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21stCentury [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顾素芳.2019.巧用思维导图 提升阅读素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7):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