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考试,对英语知识的考查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话题复习能够帮助学生熟悉中考常考话题,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中考的题型和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话题复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具体的语言学习情境中。能够串珠成链,应试有谱;思趣共振,备考不苦。
课例分析
本课是基于中国传统节日话题下的整合复习课。本课属于“人与社会”的主题范畴,包含“历史社会与文化”的主题群,涉及子主题包括“语言与文化”、“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习俗与文化与文化景观、节假日与庆祝活动”、“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What】
拓展语篇详细介绍了元宵节的历史、庆祝方式及其文化意义。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标志着春节的结束。庆祝活动包括挂灯笼、猜灯谜和吃汤圆。
【Why】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介绍元宵节的习俗和传统,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节日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文章不仅提供了关于元宵节的基本信息,还通过具体的活动和食物展示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如家庭团聚和社区互动。
【How】
文章采用了说明文的结构,首先介绍了元宵节的历史和日期,然后详细描述了庆祝活动,最后提到了传统食物汤圆及其象征意义。通过这种结构,文章清晰地传达了元宵节的各个方面。
结合教材上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这些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强调家庭团聚和文化传承。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通过比较这些节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中节日的作用和意义。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其内涵跨越时空,既保留了农耕时代的朴素智慧,又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复习,掌握与节日相关的核心词汇,重点句型及不同维度的表达方式,能够应用语法知识——宾语从句和感叹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观点。
2.通过问题链引导和思维导图解构文本,熟练运用相关阅读题型的阅读策略和解题技巧,提升学习技能。
3.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介绍节日文化,掌握文化写作的常见核心维度。坚持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学创结合。同时理解和感悟语篇所蕴含的内涵,领会语篇所传达的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精神,加深中华文化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教学实施
Part one : Recall 课本知识 重新梳理(确定单元主题,以主题为主线,重新梳理教材内容)
听英文版《水调歌头》导入中秋节,总结初中三年所学过的中国节日。用气泡图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运用头脑风暴回忆与节日相关的核心词汇,进行教材链接,用思维导图复习节日维度的表达方式。
Part two: Rearrange 围绕主题 重新构建(围绕单元主题,重新建构知识体系)
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语篇,运用所获取的阅读策略完成相对应的阅读任务,尤其是短文填词和任务型阅读,由学生阐释解题思路。通过学生的阐释了解学生对策略的掌握运用情况;观察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的具体表现。
Part three:Refresh 创设情境 迁移创新(设置真实情境任务,迁移运用书本知识)
理解感悟语篇的精神内涵,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增强文化认同感,并努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Part four:Reflect 反思评价 查漏补缺(及时反思评价以查漏补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中国传统节日”主题展开,以新课标为纲,构建“语言-文化-思维-情感”四位一体的学习路径,助力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培养文化传承意识与全球胜任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次以话题为核心的复习课尝试,既收获成效,亦暴露了不足。收获层面:
1. 文化意识与身份认同的深度融合
以元宵节、端午节、春节为载体,通过语篇研读、活动设计(如“话说中国节”小组合作)和闯关任务,引导学生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如家庭团聚、自然敬畏等),增强文化认同感,落实“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目标。
2. 语言能力与学科思维的协同发展
以节日词汇、佳句积累、宾语从句和感叹句为语言知识基础,通过问题链、思维导图和阅读策略训练(如短文填词、任务型阅读),将语言学习与逻辑思维结合,提升信息整合与分析能力,体现“学思结合”理念。
3. 真实情境与迁移创新的实践导向
将语言学习嵌入文化传播的真实场景,以"跨文化大使进阶之旅"为主题框架,通过四级闯关任务设计:词汇宝藏大冒险➡️听力风暴征服者➡️语法之巅峰登者➡️阅读秘境探险家,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与认知内驱力。通过闯关任务复习听说读写,避免枯燥单一化,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体现“学创结合”理念。
4. 多元评价与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设计
通过“效果评价”关注知识掌握与思维过程,分层作业(A/B/C三级)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基础层强化写作,进阶层拓展跨文化视野,挑战层深化主题探究,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原则。
改进方向:一是个体差异凸显,部分基础薄弱学生在综合输出环节(如口头作文)仍显吃力,暴露出知识内化不足;二是课堂的动态评价机制还需完善。
教学需且行且思,唯有持续细化诊断、精准干预,方能让话题复习真正成为能力跃升的支点。今后英语复习课将聚焦三点优化:分层设计任务,以“基础模板+个性拓展”满足差异需求;强化微技能训练,拆解审题、逻辑衔接等薄弱环节;嵌入动态评价,通过自评量表、同伴互评让进步可视化。以话题为锚点,在精准诊断中推动知识向能力转化,让复习课真正成为思维生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