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七夕。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传统意义上是女孩们的专属节日。
每年农历(Chinese Lunar Calendar)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有“乞巧”的风俗,且由来已久,古时年轻女孩子们在这一天乞求巧夺天工的好手艺,同时会乞求一段美好姻缘。
The Qixi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or Qiqiao Festival, is a Chinese festival celebrating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owherd and Weaver Girl in mythology. It falls on the 7th day of the 7th lunar month on the Chinesecalendar.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七夕节给大家带来的含义逐渐转化定义为“中国的情人节“,似乎变成了专为男女之间祝贺情意的日子。而我们希望追寻传统节日的同时,能够唤醒一些它本身就很丰富的趣味传达给大家~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古代的七夕节有穿针乞巧的传统,因此也称为“乞巧节”。古诗中也有“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的句子。“乞巧”的含义似乎就是乞求、请求上天或神灵赐予“好的巧合”,或者说“缘分”。
乞巧节是中国的岁时风俗,七夕晚上,妇女用彩线穿七孔针,在庭院中设香案供桌,摆上瓜果、鲜花、针线等,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七夕节,本质上是女儿节。
七夕节在英语中的表达有很多种。根据七夕节又被叫做“乞巧节”这个说法,七夕节可被称作“The Begging Festival”。
此外还有Double-Seventh Day, Tanabata festival, Chinese Valentine's Day, 而最常用的是“Magpie Festival”,这里的“magpie”指的是“喜鹊”。
传说牛郎和织女每年于鹊桥(The Magpie-Bridge)相会,由此就有了“Magpie Festival”的说法。而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成为如今七夕节流传最广泛的起源传说。
The Begging Festiva 乞巧节
“乞巧”的这个“乞”,我们可以说beg,也可以用plead这个词。plead to be endowed with perfect sewing skills.
doing needlework 针线活
七夕有乞巧的风俗,乞巧是女孩子为了精进自己的女红手艺,女红(注:这里的“红”读音是“工”,不要读错了),也就是针线活,用英语说就是doing needlework。
lunar calendar 阴历
现在通行的阳历是solar calendar。lunar表示“月亮的”,英文名Luna其实是月亮女神的名字,有取这个名字的女生是不是觉得很开心呢?
cowherd:放牛人,牛郎
还有一个词shepherd羊倌,两个词都有一个-herd后缀,herd有“放牧人”的意思,不过通常都是作为后缀来构成“XX牧人”的词。
magpie 喜鹊
虽然在七夕的传说中,喜鹊给情人们带来幸福,但是magpie这个词却有一个贬义的用法,就是用来形容话多的人:She chatters like a magpie. 她说起话来就没个完。
如今的七夕,除了被炒作到泛滥的商业气息之外,最广为人知的恐怕也就是“中国的情人节”这个说法了。不过,硕硕更看重“七夕”背后的文化意义。
说起“七夕”背后的文化意义,还有另一种传统过法的不得不提。七月七日亦有读书人“拜魁星”的习俗,再加上值此季节日光强烈,民间纷纷选择在这天晒书晒衣;宋代时,官方举办的曝书会更是难得向馆阁词臣开放宫廷珍藏书画,因此也成为文人们集体观摩品鉴、学习交流的盛会。
晒书品文,闺友相会、拜七姐、对月穿针、凤仙花染……每一项“七夕”时令节俗都喊口号似的消费过“情人节”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