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时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自古以来,在这一天大家都会仰天长思,或追忆相思,成为了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正因为如此,流传下了很多诗篇,最有名的当属秦观的《鹊桥仙》。

宋·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便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尤其是末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可以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高度凝练、意境豁达,现已传为爱情第一名句。

关于“七夕节”的来历,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他本源自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这是所有描写七夕的诗词,都一贯坚持的吟咏对象。但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估计都没有文字记载的时候,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

几年后,牛郎慢慢长大了,牛郎和哥嫂分了家。狠心的嫂嫂只给他分了一间破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只好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房里。

有一天,牛郎如往常一样放着牛。忽然看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边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河里洗澡。牛郎选了一个最年轻是美丽的仙女,悄悄地把她的衣服藏了起来。晌午时分,别的仙女都穿上衣服驾云而去,只有最年轻漂亮的仙女,因为找不到衣服留下了。

这时,牛郎从树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就脉脉含羞的点点了头。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女。

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于是就在七月初七日,下旨天兵天将下得凡间,将织女捉回去了。牛郎见状悲痛欲绝,最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这样,牛郎和织女就被天河隔在了两岸,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不多时,他们的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这应该就是传承了几千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一看就知道荒诞离奇,但是它也表达了古时候人们对于爱情的憧憬向往,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那么,七夕节的爱情情话,又是什么时候开始走进人们视野?开始进入到中国的文化体系?

文献记载,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牛郎和织女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家喻户晓,广为人知的先秦诗选《诗经》里,在《诗经·小雅》〈大东〉篇章中的诗句提到: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小雅》之诗,背景是周朝,主要写作于西周中叶以后到东周初期。《诗序》说〈大东〉是东国人士的伤乱之诗,看来在东周时期,牛郎、织女的名称开始进入文学作品。

后来,到了汉朝,牛郎、织女的七夕爱情故事,更加流传开来。他们并建立起了感情基础。最具代表的作品是汉代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之章。

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再往后又出现了“鹊桥”,在东汉著作《风俗演义》里就有了鹊桥的传说。唐代韩鄂《岁华纪丽.七夕》说:“鹊桥巳成,织女将渡”,并引“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作注。

到了三国时期,牛郎和织女已为夫妇。在三国时代曹丕的《燕歌行》中,有这样的名句:“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在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也有关于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的说法。如曹植《九咏》注云: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再往后,到了唐宋时期,七夕更是成为传统的情人节,开始吟咏在诗词的方方面面。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END
0.七夕的来历七夕的来历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七 jvzquC41yy}/onnrkct/ew46d{8vqzl
1.我们的节日|关于七夕民俗,您知道哪些?又称乞巧节、七巧节、 女儿节或七姐诞。 你知道七夕节的来历吗? 七夕的起源 -古人何时开始过七夕- 西汉的《西京杂记》有如下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初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关于七夕节的最早记载。但其实《西京杂记》作为一部小说集,不足以作为史料证据。更可信的是东汉的《四jvzquC41f{}bpp3ep1€e|u4yn|mks4389?39<3jvo
2.七夕送给女朋友什么花更浪漫(2023)七夕节的真正来历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jvzquC41yy}/z~jzkng/exr1tgjjcwkzwt0e;5463:10qyon
3.【我们的节日·七夕】祁门县历口镇:开展“情起大树风雨同舟”活动最后,志愿者还向大家介绍“七夕节”的来历、传统内涵和节日风俗等知识,让大家了解“七夕”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美好情怀,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增强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和广大群众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jvzq<84ju0}fpvnpi0io1€rflt532;92:1z32;92:2?`:?7796
4.三山经济开发区峨桥镇:“浪漫七夕情暖小镇”系列主题活动金风玉露相逢时,又是一年七夕至。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丰裕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村内年轻夫妇和青年男女参加“爱在七夕 和谐家庭”活动,了解七夕节的历史,增进夫妻关系,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与节日观。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由志愿者向年轻夫妻和青年男女介绍七夕节的来历。随后,大家共同参加“电臀达人jvzq<84cjyn/ynsokpm/ew4yofps1;5442>0v;5442>16h<964865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