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祝有情人早生贵子没毛病节日织女鬼月七夕节乞巧节上巳节

天天都是劳动节的壹读君 | 彤 云

转眼又到了七夕“情人节”。‍

或许你也曾迷惑,为什么要把七夕当情人节,毕竟牛郎织女连自己的爱情都左右不了,生生被王母娘娘搞得“天地分居”。要不是喜鹊好心搭桥,两人连手都摸不到。

这么苦命的两个人,还让人家保佑姻缘,这不是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嘛!

那七夕是个什么节?该向织女求什么?

织女是仙界巧手第一人,保佑大家心灵手巧的能力还是有的。所以在古代的七夕又叫乞巧节,是古代女性的专属节日。那么她们过七夕都干什么呢?

和闺蜜们一起穿针乞巧。

是“妇女节”,也是“女光棍节”?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作者王磊老师在书中调侃:七夕更像古代的“妇女节”或者“女光棍节”。因为七夕是女性专属的比巧大会,针就是她们手中的比巧“兵器”。

从这个武器就能看出七夕和男同胞没啥关系。东晋时期的《西京杂记》中记载,汉代宫女会在七月初七比赛穿针引线,民间也纷纷效仿。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夕》,也生动展现了家家户户手持针线秀才艺的盛景。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五代时期,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写道:“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七夕穿了那么多年的针,到了明清时期终于衍生出“丢巧针”的新玩法。

清代沈榜的《燕京岁时记》中“七月丢针”解释了“丢巧针”的游戏规则,“丢巧针”是七夕白天的游戏项目,要在碗里盛水,往里面丢小针,并保证针浮在水面上。

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

有点无聊对不对?但是能乞巧啊。

古时候的姑娘七夕除了乞巧,还有乞子、乞爱的习俗。那么织女是如何抢走送子观音和月老的差事的?

已婚女的“求子节”

七夕在农历七月初七,而数字“七”在中国文化中与女人又有特殊关系,古人认为“七为生命之数”。

《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上古天真论》中提到,女性的生理以七(年)为周期,其中“二七”、“七七”最为突出:二七(14岁)的女性刚具备生育能力;七七(49岁)的女性即将失去生育能力。古人结婚早,二七前后的女子中已经有新婚少妇了, 而七月初七这个“命数之日”相加为二七、相乘为七七,也就成了适龄女性乞子、乞爱的节日。

晋代《西京杂记》中记载“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古代女子在七月初七会去池塘边用五色丝乞爱。

《唐岁时纪事》中记载了七夕乞子的习俗“七夕俗以蜡作婴儿形,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宜子之祥,谓之化生”。唐代女子七夕时将蜡质婴儿像放入水中漂流来乞子。

古代七夕供奉织女的贡品有瓜果酒炙,瓜自古就是多子多孙的象征品,常被用来乞子。《诗经・大雅・绵》中有“绵绵瓜瓞”,指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引申义为祝颂子孙昌盛。

当然,七夕适合求子的另一个原因,也可能和回家探望子孙的列祖列宗有关……

祖宗串门的“鬼节”

七夕还有“鬼节”的别称。

在其他地区的民俗中,鬼的“年假”会更长一点,从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整个 农历七月都称“鬼月”。

清代记录地方民俗的《金门志》中称:“ 七月朔 (初一)起,各社 延僧 道设醮作 盂兰会 ,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 《南京采风记》一书上也说:“七月朔,相会地狱门开放,鬼魂求食,各街巷于月望前后,皆延僧诵经施食,即所谓'盂兰会’也。”

“鬼月”夜间盛行的各种“灯会”、燃放“天灯”(孔明灯)、放“河灯”等浪漫活动,正是不同地区的祭祖仪式。

祭祖之余,大家也可以将自己的心愿传达给列祖列宗,求得祖宗保佑,因此七夕时女子乞子、乞爱、乞巧都没毛病,神仙不管,列祖列宗也得管管吧?但七夕却不是迎亲嫁女的好时节,在《蒲城县志》中记载:“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节”。

黄历显示七夕节“忌”结婚;“宜”打扫、动土、栽种等劳动

古人认为“鬼月”阴气重,不宜操办喜事。既然农历七月结婚不“吉利”,七月七日当情人节也值得商榷。

那么七夕是如何从不宜婚嫁的“女性专属节日”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的情人节呢?

其实,七夕的“中国情人节”年龄最多也就二三十年。

在七夕变成“中国情人节”之前,西方情人节在中国盛行一时,有些学者就提出中国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情人节,于是七夕凭借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脱颖而出。

也有学者认为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才是“中国情人节”,因为在 《周礼·地官·媒氏》中记载: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意思是未婚的男女可在这天随意约会,不受传统礼教束缚。

而“上巳节”的各种节日娱乐项目中,在河里洗澡 的活动——“祓(fu)禊(xi)”最有特 色,在周朝时期由女巫主持, 有洁净身体、祛除灾厄与疾病的功效。

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周礼》

不过 杜甫的《丽人行》显示,“祓禊”更直观的功能应该是看美女洗澡:‍‍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不过,“上巳节”与三大鬼节之一的“清明节”距离很近,也不适宜结婚,甚至是“诸事不宜”,浓厚的“躺平”气质,一看就卖不动货,难怪不受商家青睐。

参考文献:

[2]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09

[3]毕雪 飞. 七夕文化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J]. 日本学刊(6):108-116.

点击图片阅读 | 为啥有些女生一吃榴莲就来姨妈?

点击图片阅读 | 十周年演唱会上,为什么易烊千玺一直夹嗓子?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2022七夕情人节送什么礼物给女朋友好七夕节还有哪些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 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zrfskzorkwltgppjg8h8;6>:0qyon
1.乞巧节又叫什么节?乞巧节又叫什么节? 导读: 乞巧节的别称有很多,有七夕节、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等。 乞巧节这天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祭拜“七姐”的活动在农历七月七日这天夜晚举行,所以被叫做“七夕”。 因为这天刚好月份、日期都是七,所以就有了“双七”这个名字。jvzquC41yy}/|~uw0et0fjtfw1wrl‚ouol
2.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丐节?乞巧节各地风俗农历七月已来临了,七夕节,中元节也都是在农历七月。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由来和传说有很多,因此别称也有许多。其中有个别称叫“乞丐节”,那么为什么七夕节又叫乞丐节呢?关于乞巧节的风俗活动小编这边为大家整理了。华易网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农历七月的相关内容,一起来农历七月的专题逛逛吧! jvzquC41o0q48?3eqo5skun136>54;3jvor
3.七夕节又称什么七夕节又称什么查看全部5条评论回答 写回答 doliphin 七夕节别称有多种,其中包括兰夜、小儿节、穿针节、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和女节。兰夜是指农历七月份的古称,因此七夕也被称作兰夜。小儿节是因为在这一天有很多与儿童相关的活动,所以才得名。穿针节则是因为在这个日子里有一个穿针习俗而得名。双七指jvzquC41ycv/|xq0eqs/ew4cum5eg}fknue37<57757`3?5387<`57mvon
4.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月”与“日”相重的节日还有很多,但下面哪个节日不是 似形式的传统节日? A、上巳节 B、端午节 C、七夕节 D、光棍节 答案:D 71.以下不属于清明节别称的是? A、踏青节 B、行清节 C、三元节 D、献花节 答案:D 72.按古人说法,大年初三这一天又被称为什么? A、大年朝 B、小年朝 C、顺星节 D、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61654A4:23=23@5522672?80ujzn
5.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一览这个习俗和浪漫的七夕节没有太大的关系。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古代士子考中状元会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这里面的魁指的就是魁星。在古人看来魁星主考,为了能金榜题名在这一天读书人会祭拜魁星。 七夕节的别称 1、乞巧节: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拜七姐祈福、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zrfskzorkwltgppjg8h373744;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