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的“妇女节”:人日戴华胜,上巳祓禊,七夕乞巧……女儿节节日乞巧节七夕节

在很多人印象中,“妇女节”是为了纪念妇女权利、地位的提升而设立的,近代才出现的。其实并非如此,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妇女节”,这些节日虽然没有“妇女节”之名,但是却有“妇女节”之实。有些是全体女性都参与的,有些是已婚女性的专属,还有些是少女专有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我国古代的“妇女节”,看看你知道哪几个?

人日(正月初七)

相传,女娲为了让人诞生后就能过上好日子,前六天先造了鸡、狗、猪、羊、牛、马,才在第七天造了人。后世为纪念女娲“化育万物”之功,便以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月初二为狗日,正月初三为猪日,正月初四为羊日,正月初五为牛日,正月初六为马日,正月初七为人日。

古代人日的主角是已婚女性,她们“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华胜”,就是古代妇人头上佩戴的花形首饰。因此,我们可以把人日看成是我国最原始的“妇女节”。

上巳节(三月初三)

上巳节就是农历的“三月三”,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汉代之前就有了。原以夏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节,魏晋后为了方便和统一,便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上巳节最初是为了“祓禊”,即手执兰草到河边洗濯身上的污垢,去除不祥,是一种集体活动。关于上巳节祓禊的记录,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能够看见,如《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汉书•礼仪志上》中 “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等。

那为什么上巳节又成了“妇女节”呢?由于先秦时女性还是有一定地位,不像宋代程朱理学那样要求“大门不迈,二门不出”。上巳节不仅大家一同去河边祓禊,还是踏青的好时节,不少青年男女是在上巳节看对眼的。《诗经•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此诗描写正是上巳节少女手持兰草跟一位少年郎看对眼的故事。因此,上巳节也可看成是古代的“妇女节”或“情人节”,已婚未婚的女性均可参与。

端午节(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很多的别称,如浴兰节、龙日节等,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女儿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女孩的头上簪以石榴花,有些人家还用花红绫线编成樱桃、桑椹、角黍、葫芦等形状,以线共穿,将其佩戴在女孩身上。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也要回娘家探望。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记载:“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端午节也算得上是古代的“妇女节”。

六月初六

农历六月初六,在古代一般将这一天叫姑姑节,或是回娘家节。这一天,家家户户会把已经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关于这一节日的起源,有这样一则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宰相狐偃深受国人爱戴,他的生日是六月初六。每到这一天,满朝文武都会来给他祝寿。久而久之,孤偃居功自傲,逐渐为国人所不满。他的亲家赵衰直言相劝,反被孤偃当众责怪,赵衰一气身亡。赵衰的儿子见岳父如此,立誓要报仇。第二年,狐偃出京办事,赵衰的儿子准备在其回京过寿时杀死他,以报辱父之仇。谋划之余,赵衰的儿子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悄悄将这事告诉母亲,其母大惊,派人给狐偃送信。狐偃知道后,才了解到自己出了问题,便深入民间了解情况,才发现自己早已不得人心。于是,他在六月初六这天接回了女儿和女婿,向他们承认了错误,并决定以后要善待百姓。久而久之,百姓都效仿这一行为,在六月初六这一天接女儿和女婿回家,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此后,六月初六便成了回娘家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六月初六也算得上是古代的“妇女节”。

乞巧节(七月初七)

乞巧节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说到七夕节相信你一定会恍然大悟。七夕节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以向织女“乞巧”为主,故又称“乞巧节”“女儿节”等。乞巧节一开始并非是少女的节日,而是专门的女性节日。这天妇女们都要摆香案、设瓜果、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灵巧。《太平御览》载晋代周处《风土记》云:“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

再往后,少女渐渐成为乞巧节的主角,祈求美满姻缘成为主要愿望之一,展览针线技巧的制品也包含博得赏识、谋求说亲的目的。这个节日,虽然严格来说不能称为“妇女节”,但却是古代最有特色的女性节日之一。

中秋节(八月十五)

相传,先秦时齐国丑女钟无艳一直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天晚上都会去拜月,以此来祈福。后来,钟无艳因为优秀的品性被选入齐王宫中,由于她长得太丑,齐王一直都看不上。有个中秋节的夜晚,齐王夜游御花园,看见正在拜月的钟无艳,圆月的光辉洒在她身上,显得格外的美艳动人。齐王瞬间被迷住了,立刻将钟无艳立为皇后。自此之后,女性“祭月祈美”风俗便出现了。

“祭月祈美”这种风俗,在古代年轻女性中尤其流行,而已婚的年长的女性一般都进行“祭月乞福”,希望得到吉祥和家庭幸福。从这种意义上讲,中秋节又算是女性的节日。

重阳节(九月初九)

东晋史学家干宝编撰的《搜神记》记载:安徽全椒有一姓丁的媳妇,因为不堪忍受恶婆婆的虐待,于九月九日上吊自杀了。她知道,和她一样受苦受难的姐妹还有很多很多。于是,她化为神灵托身巫祝说:“各家女子一年四季劳作太辛苦,让她们九月九日这一天不要做任何事情。”这事传开后,人们便把九月九日作为女子的休息日,把丁氏女称为丁姑,到处建立祠堂来祭祀她。这是目前古代典籍中唯一记载的妇女休息日,大概也是古代最早的“妇女节”。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2022七夕情人节送什么礼物给女朋友好七夕节还有哪些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 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zrfskzorkwltgppjg8h8;6>:0qyon
1.乞巧节又叫什么节?乞巧节又叫什么节? 导读: 乞巧节的别称有很多,有七夕节、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等。 乞巧节这天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祭拜“七姐”的活动在农历七月七日这天夜晚举行,所以被叫做“七夕”。 因为这天刚好月份、日期都是七,所以就有了“双七”这个名字。jvzquC41yy}/|~uw0et0fjtfw1wrl‚ouol
2.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丐节?乞巧节各地风俗农历七月已来临了,七夕节,中元节也都是在农历七月。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由来和传说有很多,因此别称也有许多。其中有个别称叫“乞丐节”,那么为什么七夕节又叫乞丐节呢?关于乞巧节的风俗活动小编这边为大家整理了。华易网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农历七月的相关内容,一起来农历七月的专题逛逛吧! jvzquC41o0q48?3eqo5skun136>54;3jvor
3.七夕节又称什么七夕节又称什么查看全部5条评论回答 写回答 doliphin 七夕节别称有多种,其中包括兰夜、小儿节、穿针节、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和女节。兰夜是指农历七月份的古称,因此七夕也被称作兰夜。小儿节是因为在这一天有很多与儿童相关的活动,所以才得名。穿针节则是因为在这个日子里有一个穿针习俗而得名。双七指jvzquC41ycv/|xq0eqs/ew4cum5eg}fknue37<57757`3?5387<`57mvon
4.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月”与“日”相重的节日还有很多,但下面哪个节日不是 似形式的传统节日? A、上巳节 B、端午节 C、七夕节 D、光棍节 答案:D 71.以下不属于清明节别称的是? A、踏青节 B、行清节 C、三元节 D、献花节 答案:D 72.按古人说法,大年初三这一天又被称为什么? A、大年朝 B、小年朝 C、顺星节 D、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61654A4:23=23@5522672?80ujzn
5.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一览这个习俗和浪漫的七夕节没有太大的关系。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古代士子考中状元会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这里面的魁指的就是魁星。在古人看来魁星主考,为了能金榜题名在这一天读书人会祭拜魁星。 七夕节的别称 1、乞巧节: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拜七姐祈福、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zrfskzorkwltgppjg8h373744;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