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理应说说孔子。孔子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教师,没有之一。早听说中国要把教师节的日子改成孔子生日。这只靴子悬在半空中就是掉不下来。
中国历史传统上,一直以孔子诞辰作为尊师敬道的祭祀日、开笔日、入学礼的日子。1939年时,孔子诞辰日曾被民国政府确定为教师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美国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日为美国的教师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均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或庆祝日。
目前全球只有中国的教师节,格格不入地选在一个什么也不是的日子。9月10日的教师节,没有任何文化依据,也没有任何纪念意义。而且离学生秋季开学时间过于接近,实际上各学校往往难以组织活动。只好草草操办。教师节往后推迟18天,只有更妥,没有不利。
教师节改个日子,背后是回归文化传统的渴望。两千年来,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如果将我国教师节从每年的9月10日改在孔子诞辰纪念日,使得文化中国、儒教文化圈乃至全球华人同步拥有一个有深刻意义的节日,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凝聚中华民族力量,可以说意义重大!
请允许我给孔子编个人事档案。用今人的逻辑解构古人的足音。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远远回溯到2567年前,观察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看一个孤独的前行者,怎样在一个蒙昧时代留下一串光辉的脚印:
孔子的基本情况:
姓名:子丘。曾用名:孔丘、孔仲尼。
别名:孔夫子、孔老二。
出生年月: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顺便说一下,孔子在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世)。
籍贯: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宋国栗邑)。
户口所在地:山东省曲阜市阙里区左安门内大街1号(鲁国陬邑阙里闾左首户)。
按现代身份证编码规则,孔子身份证号码为3708810-55109280113(中间那个负号是我实在琢磨不出公元前的出身年份要怎么表达)。
孔子的体貌特征:
《孔子家语·困誓》记: “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孔子身高1米941。高到人“异之”的地步。“河目”是上下眼眶平正而长;“隆颡”是脑门高突。
《庄子·外物》记:楚国隐士老莱子的弟子遇见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上身长,下身短,伸颈驼背,耳朵后翻,却顾盼自雄,一副心系天下的样子。
《论衡·骨相》记:“孔子反羽。”这里的“羽”,即宇;“反羽”,即“反宇”(《汉语大字典》释“羽”)。所谓“孔子反羽”,即孔子的头顶如同倒个儿的房盖,中间低,四周高。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孔子的体貌可谓先天不足,娘肚子里缺钙,生下来头顶呈凹形,像个“丘”字。
《荀子·非相》曰:“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蒙供”,当时用于出丧和驱鬼的傩舞面具,披头散发,形象凶恶。孔子的面相,实在有点吓人。
《韩诗外传》第九卷第十八章记:卫国人姑布子卿给孔子看相说孔子的面相“得尧之颡,舜之目,禹之颈,皋陶之喙。”脑袋像帝尧,眼睛像帝舜,脖项像大禹,嘴巴像尧舜时代的名臣皋陶。身材则是“高肩弱脊”,两肩高耸,脊背瘦弱,腰围只有1尺4寸,背驼得很厉害。
《淮南子·主术训》记:孔子“足蹑狡兔,力拓城关,能亦多矣,然而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事亦鲜矣。”孔子能举起城门,能追上并踩住兔子。
《墨子·非儒下》记:鲁相季孙氏同鲁君发生矛盾,想逃出京城,但城门紧闭,孔子为其“抉植”:撬开城门,帮季孙氏逃走。可见孔子身体之强壮,力气之巨大。
孔子颜值和马云风采相类,孔子身材比姚明不遑多让。而孔子可谓文武双全,率72弟子在春秋末世横行江湖,于豺狼虎豹丛中谈道德经。可不是光有酸儒的治国之能,更是要武备上的灭国之力。要不是执着于克己复礼,孔子师徒这个超强精英势力团伙,早就可以自立一邦,甚至争雄列国的。
孔子的家庭状况:
孔父嘉:孔子六代祖,宋国大夫、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
木金父:孔子五代祖,孔父嘉之子。父亲被杀后避灾移民鲁国陬邑定居。
子防:孔子的曾祖父,又称防叔,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曾任鲁防邑宰。
伯夏(子夏):孔子的祖父。鲁国居民
叔梁纥:孔子的父亲。鲁国武士,因战功曾任市委书记(陬邑大夫)。
颜征在:孔子的母亲,叔梁纥66岁所娶第三房妾(当时颜征在年19岁)。
丌官氏:孔子的妻子。春秋末宋国人。鲁昭公九年(前533),孔子娶丌官氏为妻,次年生子孔鲤。宋真宗时追封“郓国夫人”,元宁宗时被追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明世宗时追封“至圣先师夫人”,后世儒家尊其为圣母。孔庙中的寝殿,即为供奉丌官氏的专祠。
孔鲤:孔子的儿子。春秋末鲁国人。丌官氏所生。相传出生时鲁昭公以鲤鱼相赐,故取名为鲤,字伯鱼。一生无建树。孔鲤为孔子独子,先孔子而亡,有子孔伋,孔子后人均为其后。在《论语》中留下有“孔鲤过庭”的典故。
孔娆:孔子的女儿。《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中,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意思是: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监狱之中,但不是他的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女婿,孔娆的丈夫。七十二贤人之一,一生治学不仕禄,是齐鲁著名文人学士。
子犁:孔子的外孙。公冶长和孔侥的大儿子。
子耕。孔子的外孙。公冶长和孔侥的大儿子。
子思: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名孔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约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子思虽然是孔子的孙子,但其少年时期,孔子就去世了,他并没有亲随孔子习学受业,而是通过跟随孔门多位弟子的学习,才全面掌握了孔子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特点。
孔子的学习背景:
学历:儒教始祖。“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春秋时代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是春秋大师时代里大师中的大师。连春秋这个时代也是以孔子的作品《春秋》而得名。
师承:先后师从春秋时期鲁国神童项橐、郯国国君郯子、精于乐理的卿大夫苌弘、著名乐官师襄。并曾向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问学。
孔子的职务职称:
诸子百家社科院名誉院长。
周朝子级院士。
儒家学派创始人、学术带头人。
72贤弟子的博士后工作站导师。
3000弟子硕博连读的儒学教育研究院首任院长。
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享受卫国、陈国、曹国、宋国、郑国等5个国家的国家级专家学者特别津贴。
孔子的学术地位:
被尊崇为儒教始祖。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诸子中最为学识渊深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科研学术成果:
专业著作《六经》:
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
文学作品:
《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等,作品散见于《乐府诗集》等后世先秦、两汉时期文集。
论述语录:
《论语》(身后由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出版)。
学术文集:
“四书”通用教学课本一套,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及各注疏解读等系列辅导教材。由孔子命笔提纲,弟子及后传儒家学者集体执笔。
孔子的工作履历: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岁,丧父。开始参加家务劳动。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15岁,放羊。做过会计、弹琴、射箭、驾车。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17岁,丧母。打第一份工当吹鼓手。孔子去季氏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19岁。考上公务员,担任委吏,管理仓库。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20岁。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26岁。公务员兼职下海开办私人学校。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30岁。借调外交部门工作,接待齐景公与晏婴。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34岁,办周礼韶乐培训班。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35岁。到齐国求职,未通过试用期。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36岁。任齐国政策研究室研究员。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37岁。得罪人逃回鲁国。
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40岁。自称四十岁不疑惑。开始开公众号创作。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48岁。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开国学班招生。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48岁。任鲁国国防部副部长(小司空)。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53岁。升为鲁国司法部长(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54岁。开展削三桓隳三都运动失败,与三桓矛盾激化。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55岁。被辞退下岗,开始周游列国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56岁。到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卫灵公起疑心,离开卫国。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56岁。路过匡城被人围困了5日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56岁。逃离匡城,到了蒲地,遇公叔氏叛乱,被围。
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57岁。离开卫国回到鲁国。
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58岁。吴国使人聘孔子。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59岁。由鲁国到卫国。呆不下去,离开。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59岁。经曹国到宋国。被宋司马桓魋赶走。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59岁。经郑国至陈国,师徒被围困绝粮七日, 子贡找到楚人派兵相救,孔子师徒死里逃生。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60岁。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61岁。离开陈国,来到蔡国。求职失败。
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62岁。从蔡国到叶国。应聘未通过试用期。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62岁。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又被楚国人相救。由楚国返回卫国,途中又遇隐者。
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63岁。又到卫国,任国王国事顾问。
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吴国讨伐鲁国,吴国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在卫国,孔子的夫人亓官氏去世了。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67岁。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国。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68岁。办私塾,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
何时何地曾获何种荣誉奖励:
东周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鲁哀公授予封谥号尼父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授予封谥号褒成宣尼公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北魏孝文帝授予封谥号文圣尼父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静帝授予封谥号邹国公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授予封谥号先师尼父
唐朝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授予封谥号先圣
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授予封谥号宣父
唐朝干封元年(666年)唐高宗授予封谥号太师
武周天绶元年(690年)武则天授予封谥号隆道公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授予封谥号文宣王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授予封谥号玄圣文宣王
宋朝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授予封谥号至圣文宣王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授予封谥号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授予封谥号至圣先师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清世祖授予封谥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世祖授予封谥号至圣先师
民国时代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民国政府授予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
曾获民间尊奉称号:“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孔圣人”等。
何时何地曾获何种惩罚: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因与季氏不和而郊祭未送祭肉、被勒令离职;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因与卫灵公夫人南子发生同乘马车的不正当关系,被有关部门通报批评;
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因相貌相似误会,在匡城被行政拘留5日;
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因涉卫国贵族公叔氏叛乱案件,在蒲地被围双规一个月;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因涉嫌不当言论罪,被宋司马桓魋宣布驱逐出境;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因涉嫌违反治安罪,被陈国绝粮拘留7天后驱逐出境。
孔子的待遇级别:
生前最高级别:正部级司法部长(鲁国大司寇)
北周大象二年起享受副总理级待遇(邹国公)
唐朝干封元年(666年)起享受国家级总书记待遇(太师)
宋朝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起享受国家元首级待遇(至圣文宣王)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起享受开国元首级待遇(至圣先师)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起享受万世师表顶级待遇(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被尊为儒教始祖,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的专家评价: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毛泽东曰:“孔夫子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是革命党,到处参加造反。说孔夫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那是孟子讲的。其实当时孔夫子周游列国,就是哪里造反他就到哪里去,哪里想革命他就到哪里去。所以此人不可一笔抹煞,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曲阜县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这里办过多少年的学校,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这件事是很出名的。可是他不大注意人民的经济生活,他的学生樊迟问起他如何从事农业的话,他不但推开不理,还在背后骂樊迟小人。”“关于孔夫子的缺点,我认为就是不民主,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吾自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三盈三虚,三月而诛少正卯,很有些恶霸作风,法西斯气味!”
孔子的子孙后代:
孔子以后子孙见孔子家谱,历代族长如下:
子: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被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孔融(北海太守、汉太中大夫)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
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
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乾(南宗)
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孔昭烜、孔昭焕(南宗)
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孔庆鎔、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灝、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维益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佑仁
第80代之后的新增25个辈分字: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篇余旁白】
谨以此文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致敬。孔子身后盛名无双;而他的一生确实在颠沛流离、跌宕起伏中度过了。我觉得孔子会很失意,因为一生没有找到实现抱负的一个支点;我更觉得孔子不会遗憾,因为他为了他的抱负,已然尽力了。孔子自己也说:尽人事,听天命。
孔子祀于“南孔”衢州。是千年衢州城的傲娇,也是千年衢州人的灵魂。孔子文化是衢州文化的鲜亮内核之一。笔者作为南孔后裔,对先祖孔子有别样的感情和无限的敬意。一直以来,深深以此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