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叶圣陶、雷洁琼等17位政协委员共同提出了编号170号的提案。该提案主要内容是“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中提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提案中特别指出“尊师,不仅是学生问题,我们整个社会成员,所有学生家长,特别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负责人都要尊师------”此项提案受到大会高度重视。审查意见是: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由此,恢复教师节正式提上了国家政策议程。
在建立中国教师节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分别于1981年12月在接见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代表时,就向有关人员了解过确立教师节相关情况。1984年10月万里等中央领导同志圈阅了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设立教师节请示。中国教师节正是在这些革命前辈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推动下,才最终走上确立之路。
今天我们知道,教师节日期是9月10日。这个日期的确定,是经过了征求多方意见,长时间的协商而出现的结果,是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产物。
教师节应当设立在哪一天?从提出设立教师节提案之日,这个问题就摆在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面前。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送中央书记处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中,建议的教师节日期定为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
文化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在确定教师节日期上的意见也是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其中冰心前辈建议教师节应该设在春暖花开时节,而叶圣陶先生则建议设在秋季学生入学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更有许多学者提出教师节的日子按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如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及美国加州的通行做法,定为9月28日(孔子诞辰日)。
教师节的建立,是我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事业、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意义十分重大。它标志着教师这一职业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彰显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教师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教师节的设立,使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纵观历史,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传统,千百年来,始终是全球尊师理念的领跑者。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古代教育家孔子2500年前就提出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教育至理名言。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的教师,长期以来都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崇敬。而新中国教师节的设立,使传统的中国尊师重教文化得到了复兴。
尊师重教同时是全球共识,世界数以百计的国家都设立有本国的教师节,也就是说,教师节并非是我国独有。1994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节”。世界各国确立的教师节日期在年历上是繁花似锦长盛不衰。各国教师节的确定日期,基本上都是依据本国的国情、历史、文化、信仰和尊师重教传统而确定,都明显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特色。就中国而言,近代史上中国曾经出现过几个教师节日期,最早的教师节是在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提出来的,日期是6月6日,也称为双六节。国民党政府于1932年同意并宣布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但没过多久,民国政府又修改了教师节日期,将教师节改为了孔子的诞辰纪念日公历的9月28日。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袁海英,供职于义马煤业集团,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系中国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洛阳文学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义马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义马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崤函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有诗文多次荣获全国或地方征文名次奖。现兼职《义马文学》杂志副主编、《义马作协》编辑部主任、新媒体《行苇春秋》主编、《中国诗词》杂志社微刋副主编、《神州诗词》杂志及微刋副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