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解读佳节又重阳——唐代重阳诗鉴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导读: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至于重阳节的起源,多数学者认为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重阳”一词进入诗歌,则始于屈原《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有学者认为是九重阳气。但从楚辞的对偶方式来看,重阳和旬始是相对应,帝宫和清都是相对应。旬始,星名,太白星的别称。这里的重阳,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天上的太阳。因为从屈原的其他作品来看,把星球揣在口袋里,玩球球大作战,也是常有的事: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东君》。这里的长矢,天狼,余弧,北斗,均是星宿名。

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地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飧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由此可知魏晋时期九月九已经负有盛名,受到帝王和百姓的重视。食秋菊之落英,可以延年益寿,而曹丕御赐的这束菊花,堪比当下流行的铁观音和金骏眉。九谐音为“久”,有长久之意。久而久之,久久莫相忘。

(图片为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开都河)

魏晋南北朝时期,重阳也并非指的是重阳节。而九月九已有重九之名。而重阳一词,中心语还是指的是天上的太阳。如: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庾信《奉和夏日应令诗》;重阳禋祀,大报天。丙午封坛,肃且圜。孤竹之管,云和弦——庾信《周祀圜丘歌·昭夏》。庾开府是宫体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而他这两首带有重阳字样的诗作,一首是写给皇帝的,一首是写给鬼神的。显然,皇帝是不能欺骗,因为有欺君之罪。鬼神也不好哄,因为出家人不打诳语。而这里的重阳,显然是描写的夏天。此外,还有江淹的《杂体诗·颜特进延之侍宴》:重阳集清氛,下辇降玄宴。沈约的《八咏诗·解佩去朝市》:游西园兮登铜雀,攀青琐兮眺重阳。均不是现代意义的重阳,而侧重于太阳。

而陶渊明则把九月九日,简称为九日,在他的《九日闲居》诗序中说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可见这一时期重九是九月九,重阳还是天上的太阳。天有九重,重即为天。不过,赏菊,饮酒,已经是九日的风俗了。

到了唐代,重阳正是被定位“国家法定假日”,宫廷和民间都相关的活动。这一时期有熟悉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虽然王维没有直呼重阳之名,但这首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深入人心,可谓妇孺皆知。佳节思团圆,也成了中华传统美德。而之后涌现出了大量直接关于重阳的作品,这一时期的重阳,逐渐取代九月九日这个拗口的称谓,也不再担任天上的太阳,重阳节正式登上诗词舞台。我们来看看唐代诗人是怎么过重阳节的: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年代: 唐 作者: 宋之问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掬心注:宋之问爱慕武则天,写下“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的诗句。可是武则天并不太喜欢他,对他的形象和人品都是一脸嫌弃,不过,宋之问的诗句倒是能入女皇陛下的法眼。这天是重阳节,女皇陛下召见宋之问,以“欢”字为韵作诗。宋之问怎么会放过这个献殷勤的绝好机会?于是有了本篇。

《九月八日送萧少府归洪州》

年代: 唐 作者: 皎然

明日重阳今日归,布帆丝雨望霏霏。

行过鹤渚知堪住,家在龙沙意有违。

掬心注:作为一个爱好写诗喝茶的和尚,皎然的朋友圈也是挺广阔的。这位萧少府何许人也,能得到一代大师的写诗挽留,共话禅茶一味,也算阿弥陀佛了。

《过故人庄》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掬心注:这个有争议,因为写诗的时候,还没有到重阳日。

《九日得新字》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掬心注:这个是孟浩然一个人过重阳节。

《和贾主薄弁九日登岘山》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

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

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掬心注:这个是孟浩然和好友一起过重阳节啦

《九日登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月十日即事》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掬心注:大约李白这个重阳节过的不得意,于是又于第二天再次采菊入酒。这可苦了山上的菊花,受两次煎熬。

《九日登高》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掬心注:陶潜在初唐成了众人调侃的对象。王昌龄,王勃,都哂笑过他的寒酸。可见有钱还是好。

《九日五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掬心注:杜甫很忙,杜甫别哭。

《九日登巴台》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闰九月九日独饮》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掬心注:一年过两次重阳节,长安居,不易之。

《重阳日至峡道》

年代: 唐 作者: 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掬心注:作为白居易老板的朋友,重阳游重庆(那时候还不叫重庆,重庆是宋光宗赵惇御赐的名字),别是一番风景

《秋晚早发新定》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解印书千轴,重阳酒百缸。

凉风满红树,晓月下秋江。

岩壑会归去,尘埃终不降。

悬缨未敢濯,严濑碧淙淙。

掬心注:重阳酒百缸,闻到了土豪的味道。

《送友人如边》

年代: 唐 作者: 贾岛

去日重阳后,前程菊正芳。

行车辗秋岳,落叶坠寒霜。

云入汉天白,风高碛色黄。

蒲轮待恐晚,求荐向诸方。

掬心注:碛,指的是甘肃到新疆之间的茫茫大戈壁,碛西,在唐代指的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

《重阳日寄韦舍人》

年代: 唐 作者: 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掬心注:唐代已有病瘦体

《九日题蔡国公主楼》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主第人何在,重阳客暂寻。

水馀龙镜色,云罢凤箫音。

暗牖藏昏晓,苍苔换古今。

晴山卷幔出,秋草闭门深。

篱菊仍新吐,庭槐尚旧阴。

年年画梁燕,来去岂无心。

《九日和于使君思上京亲故》

年代: 唐 作者: 灵澈

清晨有高会,宾从出东方。

楚俗风烟古,汀洲草木凉。

山情来远思,菊意在重阳。

心忆华池上,从容鸳鹭行。

掬心注:刘长卿和灵澈上人是好朋友,故安排在一起。唐代很多诗人都喜欢与和尚交朋友,唐代很多和尚都会写诗。

《漂泊》

年代: 唐 作者: 郑谷

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绪淡无情。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

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

掬心注:古诗中以“漂泊”为题的,仅此一首。

《九日言怀》

年代: 唐 作者: 令狐楚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

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掬心注:令狐不一定是大侠,还可以是宰相,诗人。

《秋晚自洞庭湖别业寄穆秀才》

年代: 唐 作者: 皮日休

破村寥落过重阳,独自撄宁葺草房。

风撦红蕉仍换叶,雨淋黄菊不成香。

野猿偷栗重窥户,落雁疑人更绕塘。

他日若修耆旧传,为予添取此书堂。

掬心注:不管那首诗里,皮日休一直在哭穷。这也能反映出晚唐时期国力衰弱,民生凋敝,使得士子流落蓬蒿之间。

THE END
0.癸卯重阳登南山禅寺记癸卯重阳游南山禅寺记 癸卯重阳下午,韩晓光老师携学(群)友张玉春、周正泉、方陶、陈静宜、方晓群、熊玲娟、郑坤辉、余润保、吴晨霞、易春梅及在下登市郊南山的禅师山,一是重阳节登高望远,古往今来之雅俗,二是拜访南山禅寺常健法师,参禅悟道。 国之南山多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晋代山水诗鼻祖陶渊明jvzquC41yy}/onnrkct/ew46ziqb{n7
1.网络中国节重阳的由来与习俗九九风俗插茱萸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来源丨来源网络 北林发布 微信:beilinfabu 邮箱:blqwxb@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JHY:RLU273:R4W50jvsm
2.蜀中九日/九日登高百度百科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00:00 视频加载失败 *声明:视频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蜀中九日/九日登高译文 逐句全文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心中已经厌倦了jvzquC41yy}/jjt:80ipo8xjkeo`xrjya;ig7Ak65ci:eo::h1
3.星回火把,重阳登高——本土地方志里的那些诗(4)重修慈善夫人,相传为唐代云南邓赕诏女英雄(邓赕诏是六诏之一,在今云南邓川)。亦称柏节圣妃、柏洁夫人、宁北妃。邓赕诏主皮罗邆(一说咩罗皮)妻。据《旧唐书·南诏传》等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南诏主皮罗阁合并六诏,被唐朝封为云南王。所传慈善夫人事略即这一段历史的再现和演义。(摘自百度百科)jvzquC41yy}/|pxjkik/exr1e1814:224/711:;:27?::7xjvor
4.首都医科大学离退休事务办公室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05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06 《蜀中九日》 [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来源:百度百科jvzquC41nvh/elrw0gjv0ls1hy€o1‚xdla888@4333>7:7mvo
5.道德法律人生论文汇总十篇例如:一学生在《献爱心不能流于形式》的作文中,就引用了我在课堂上展示的新闻“2012年10月25日,重阳节扎堆上养老院献爱心,合肥市老年公寓老人被洗7次脚”,论述了“献爱心如同一剂营养品,出发点总是有益无害。但再好的补品也要循序渐进,一股脑地灌下去只会导致消化不良。尊老敬老决不能仅仅流于物质需求的表面,更要用心给予精神层面的关怀。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3<74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