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的九大习俗,九种祝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农历九月初九

星期一

我们迎来了“重阳”佳节。

农历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又称作重九。

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

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

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古代人们认为“重阳”是个大吉大利、值得庆贺的好日子。于是,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被沿袭至今。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远眺、宴请宾朋、赏菊喝酒、遍插茱萸,这些精彩的习俗延续至今,让重阳节的魅力,经久不衰。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眺,心旷神怡。

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将有大祸临头,你必须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举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听师言而得幸免。从此以后,每年到了重阳节前夕,靠近山岭的人家为免遭天祸,便纷纷登山避邪。久而久之,重阳登高的习俗便沿袭下来。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已经是极限,在这一天“地气”开始上升,“天气”开始下降,所以要登高辟邪。

而随着时代发展,登高辟邪已经演变为登高赏秋。

九九与“久久”谐音,意寓长长久久,所以在古代人民就在这一天祭祀先祖,照料老人。如今,这一天也被称为老人节。

全国各地的人们组织起来,进行敬老爱老的活动。

儿女回家陪伴老人,义工去养老院陪伴老人,组织秋游活动,登山健身,临水玩乐,陪伴老人一起过节。

这一天也是壮族的“祝寿节”,这一天为年纪大的老人祝寿,祝愿他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因为大部分的花都是春夏绽放,只有菊花,在深秋绽放,历经寒霜而不败。

所以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成为高洁傲岸的象征。

而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流传千古,使得菊花被封为“花中隐士”。

历经千年,重阳节赏菊、咏菊成为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重要活动。甚至少了菊花,重阳节便显得不再完整。

陶渊明诗云“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是说菊花酒可以祛除百病,延年益寿。

现代科学表明,菊花中含有“硒”元素,可以利气血,抗衰老。

不仅如此,菊花还能明目、降血压,有减肥、补肝气、安肠胃。

加上九月九又是老人节,所以饮菊花酒,有对长辈长寿安康的祝愿。

而菊花又有独特的人文内涵,所以饮菊花酒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享受。

王维有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是一种药材,《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所以,重阳节插茱萸,其实是为了辟邪,和登高的缘由如出一辙。

古人认为茱萸可以辟邪消灾,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在重阳节这天,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者放在衣服里,以此来辟邪消灾。

但是很多人在这一天,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回家,所以,重阳节又是思乡的寄托。

深秋万物凋零,落叶归根,游子睹物思人,很容易引起感怀。

身在异乡,心怀故乡,祈愿家乡安乐,长辈健康。

重阳登高,只能远眺故乡,遥敬一杯酒,聊以慰藉。

重阳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由于此时收获较为集中,而南方很多地方没有平地,所以家家户户都在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

登高远望,整个村庄几乎被粮食覆盖,这就是晒秋。

在江西婺源,每年的九月九都会举办盛大的“晒秋节”,各色的农作物摆在家家户户,整个乡村都是一片丰收的盛景,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并祈愿来年五谷丰登。

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

而重阳节的风筝,又以惠州最为著名。

在惠州民间,风筝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重阳节这天,人们外出游玩,大人小孩一起放风筝,嬉戏玩耍,来冲淡秋日的萧索。

重阳登高辟邪,但是很多地方是平原,根本无高可登。

于是人们就用“吃糕”代替“登高”。

重阳糕用料五花八门,菊糕、花糕、五色糕都有,制作方法或煎或蒸较为随意。

而有的地方的重阳糕则极为讲究,要做成九层,还要再上面捏两只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再插上小旗,代替茱萸,祈愿霉运走开。

还有人用重阳糕搭在儿女额头,祝愿子女百事登高。

秋冬季节对老人来说是“危机四伏”的两季,此期间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都处于高发期,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未病先防”方为正道。

当心秋燥

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同时,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

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

另外,10月末至11月初是高血压病发作的高峰期。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除了注意保暖与补水之外,还要家中常备一些急救药,睡觉时最好放在床头,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

温暖睡眠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若“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翌日清晨就会感觉偏头痛;“贼风”吹在腹部,则会引发腹泻;“贼风”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

因此,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另外,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避免盲补

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

秋天进补要掌握适度的原则,选择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重点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

前者如鱼、瘦肉、鳖肉、乌骨鸡、禽蛋、奶制品、豆类等;后者如藕、山药、芡实、红枣等。尤其是后者,不但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而且能调养脾胃,补而不腻,可谓一举两得。

由于老年人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起居有常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

心情开朗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

老年人情绪不畅,更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诱发多种疾病。子女们应多跟父母唠嗑,多交流。

THE END
0.茱萸是什么植物?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不是因为思念而是因为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 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jvzquC41o0ypj~3eqo5b1;52;5>89>d533?::
1.重阳俗语知多少?带你听听古人的智慧之谈每当重阳节到来之时,人们不仅会身插茱萸,而且还会在门上插茱萸,就像端午插艾草一样,且讲究吉时、越早越好,这样寓意着家人幸福平安。此外,为了让茱萸保持更多的水分,采摘茱萸的时候,也要在早上,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 3、插单不插双 重阳节插茱萸是为了抵抗寒气,寒气就是冬季的阴气。古人讲究单数为阳,双数为阴。jvzquC41pg}t0sxvx0ipo8f14282396613<46:6329>23A3ujvsm
2.重阳节插茱萸的好处重阳节插茱萸为何能辟邪据说,重阳节很早插茱萸是为了辟邪驱逐瘟疫,那么,重阳节插茱萸为何能辟邪呢?有什么故事来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重阳节插茱萸的寓意所在。 重阳节为什么插茱萸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8jqpmzcwllkg552<64954ivvq
3.重阳节寓意着什么意思重阳节寓意着什么意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寓意着什么意思,欢迎阅读。 更多重阳节相关内容推荐↓↓↓ 重阳节的习俗禁忌jvzquC41yy}/z~jzkng/exr1nk|f1{nejcth1l;482=20qyon
4.九九重阳情暖暖茱萸香“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宜登高远眺,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有免灾避祸,期盼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孩子们介绍重阳节的习俗和由来,帮助大家了解传统文化。随后,工作人员带小朋友一起制作茱萸配饰。 “我要把自己亲手做的茱萸手串送给我奶奶,祝奶奶重阳快乐,身体健康、平安喜乐。”小jvzquC41|ltfy|3|lqr/exr0ep5hf|424704975325u49753286a;;5:8739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