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

今儿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是民间传统的节日---“中元节”。要说这个节,那还真挺有点说头儿,这是因为它跟除夕、清明和重阳并称为咱们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

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施孤、和七月半,佛教则称之为盂兰盆节。您听着鬼了、神儿了的,是不是挺奇怪的。有人问了,依照咱们国家的习惯,这有中,肯定还得有上下呀!这还真让您问着了,其实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一般都不会问这个问题,因为我以前都专门说过了。好在都是学习,借着今儿聊中元节的事儿,咱就再叨唠叨唠。

相传这中元节是起源于北魏时期,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东汉末年,天师道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后经六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确定了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日,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

唐、宋以后,这三元日便成为了民俗节日。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为“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为“中元”,是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为“下元”,是水官解厄日。说到这了,这中元节的由来就说清楚了,同时这上下的事儿,您是不是也明白了。

得嘞,咱接茬聊中元节。

在民间,人们管这中元节也叫“鬼节”,为什么呢?在前面咱们说了这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据传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掌管地狱之门的地官,要打开地狱之门,让已故的祖先可以回家团圆,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人们就要祭祖、上坟,还要点荷灯,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各地儿的道观也都举行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强调孝道,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所以,中元节实际就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由此也就有了鬼节之说。

佛教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这是印度语,也叫“盂兰盆会”。意思就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佛教的这个活动正好和中元节重日,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寺院要举行超度法会,过盂兰盆节,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因此,中元节和盂兰盆节便同时流传下来了。

说到盂兰盆节了,这里还有一个在民间从晋朝就开始流传、脍炙人口的佛教故事,叫《目连救母》。

故事说的是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虽甚富,但却吝啬贪婪,其子极有道心且孝顺。她屡屡趁儿子外出时,就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目连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母亲。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母亲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流传久远、甚至到今天,我觉得关键在于故事诠释了劝人向善,劝子行孝的道理。京剧《目连救母》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七月半”,说的也是这事儿。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一般是时到傍晚,人们开始举行祭拜仪式。祭祀时,要先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日将先人排位送回为止,祭拜时间一般持续半个月,这“七月半”的由头儿就是这么来的。

祭拜时,得按照辈份和长幼次序,依次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但送回时,一定要选择断黑之后,也就是天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俗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多了,许多农村地区兴许还隆重一些,但一般在城里头,基本没有什么活动。不过这些年,不知是怎么兴起的,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五当天或前后,打傍晚开始,就有人在街口或十字路口的便道,在地面上用粉笔画上白圈,白圈朝西的方向留有豁口,在圈里点燃纸钱,祭祖或祭拜亡故亲人。

这事儿咱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是咱老百姓祭奠怀念亲人的一种方式吧,在我印象中,北京街头有这样的祭奠活动也就是近些年的事儿,怎么形成的、什么个情况咱一时也说不好。不过,就这事儿我倒是有个建议,咱烧完的纸灰是不是应该扫一扫,收集起来放到垃圾箱里,免得路口都是一堆一堆的纸灰,既不美观也不方便行人行走啊,您说是不是这理儿!

中元节,民间的民俗活动不少,最隆重的就是道观,比如咱北京在地安门的火神庙、西便门外的白云观等道观,都举行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福吉祥道场。佛教寺庙也举行盂兰盆节活动。

在民间最普及的活动还是放河灯,这里也有讲究。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应张灯祭奠。但人鬼有别啊,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鬼魂就在那幽冥的地狱里,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就是在水里了。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灯表现的是既是生者一种心情,也是做的一件善事。

嘚,中元节的这点事儿,大概意思说清楚了。当然这里还有好多的典故和一些民俗的活动没有说到,咱得空再聊!

THE END
0.三元九运:廿四山地运及旺山旺向解析【收藏】正元:三个花甲一百八十年;正元分上元、中元、下元,又叫三元。每一正元有九运; 大元:三个正元五百四十年。 一运:又分为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及九紫运,一直循环不息。 现将最近“三元九运表”列出: 上元: 一运1864年--188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91:86314685<:a32817B=6;94tj}rn
1.婚元通书男婚女嫁择日凶吉表婚姻嫁娶的择日原则择日(择吉所谓三元,即是上元、中元、下元。九宫即是一白坎、二黑坤、三碧震、四绿巽、五黄坤、六白干、七赤兑、八白艮、九紫离。后人依这个基本结构,排出年命,分四吉四凶,亦是风水学的内容之一,用于合命、合婚、用人、合伙等等,其生克制化,全据易理,决不能轻视之。按照例表。查得本身命卦。如:1971 辛亥年出生,男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41291386415<54>;8a3?19A:;594tj}rn
2.《易经》第四天学习三元九运,是中国划分大时间的方法,古人把20年划分为一运,三个20年也就是三运,形成一元。三个元运就是上元、中元、下元,每一元三个运,合称为“三元九运”。 上元是一、二、三运;中元是四、五、六运;下元是七、八、九运。每一个元运六十年,三元总共是180年。 jvzquC41yy}/lrfpuj{/exr1r1<5dA;345?b;<
3.日家紫白说我们知道,三气布于三元,阳局,冬至上元,雨水中元,谷雨下元也。阴局,夏至上元,处署中元,霜降下元矣。 先贤认为,日家紫白: 阳局的冬至日后第一个甲子日起一白顺飞,日顺星顺,求得的日紫白入中顺飞,雨水节后的第一个甲子日起七赤顺飞,日顺星顺,求得的日紫白入中顺飞,谷雨后的第一个甲子日起四绿顺飞,日顺星顺,求得的日紫白入中顺飞。 阴局,夏至后的第一个jvzquC41yy}/onnrkct/ew44:um1ovp
4.中元节的来历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jvzquC41okv/rrseck4dqv4ctvodnn4454;3;A3jvo
5.2022中元节的由来和起源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zrfskvgkknwk1e;47;660jznn
6.三元九运模型解析上元是一、二、三运;中元是四、五、六运;下元是七、八、九运。每一个元运六十年,三个元运就是一百八十年。这个一到九运,在玄空中古人把它和玄空九星配合。有了运才有旺运和失运之分。日出日落,分了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不同的时和节,有不同的星象和气候,对万物产生不jvzquC41dnuh0lxfp0tfv8{xkeid1jwvkerf1mjvckrt1:5954892B
7.上元甲子年是哪一年上元甲子年是什么时候高中知识1、1864年。上元是1864-1923年,中元是1924-1983年,下元是1984-2043年。 2、三元甲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之一术数理论的一种。又称福元。三元又分:上元,中元,下元三种六十甲子为一元,三元jvzquC41o0639jwv0eun1pfqmcu0J]RN13885;5;50nuou
8.古代宵禁的缘由及变通理论北宋乾化二年(991)正月,宋太宗宣布进一步开宵禁:“上元夜任诸寺及坊市各点影灯,金吾不用禁夜。”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言上元、中元、下元三个节日,城中可以张灯结彩,百姓游赏其中。宋仁宗时期汴梁打通了里坊布局,城中可以沿街设店,催生出丰富的夜市经济和市民文化。每年冬至后,汴梁城便开始张灯结彩,从东华门以jvzquC41yy}/yxwmgtio0ls1e1814:225/831?:79:6:0|mvon
9.2022中元节的由来具体介绍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jvzquC41o0~vgnnc0ipo8okgto{jrxjk1~jcznvcloftr4e36?::<:0jvsm
10.咬文嚼字农历正月十五为何称“元宵”?问: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家家户户吃汤圆、观花灯,是我国影响最为广泛的传统节之一。“元宵”二字何义? 答:古代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合称“三元”,分别叫上元、中元、下元。宵,夜晚。由于这个节日最引人注目的活动“观花灯”是在晚上进行的,故名“元宵”。为什么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分别叫上元jvzquC41pg}t0qzdgkjbku~0pgz0rl4ea4894A77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