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是民间传统的节日---“中元节”。要说这个节,那还真挺有点说头儿,这是因为它跟除夕、清明和重阳并称为咱们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
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施孤、和七月半,佛教则称之为盂兰盆节。您听着鬼了、神儿了的,是不是挺奇怪的。有人问了,依照咱们国家的习惯,这有中,肯定还得有上下呀!这还真让您问着了,其实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一般都不会问这个问题,因为我以前都专门说过了。好在都是学习,借着今儿聊中元节的事儿,咱就再叨唠叨唠。
相传这中元节是起源于北魏时期,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东汉末年,天师道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后经六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确定了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日,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
唐、宋以后,这三元日便成为了民俗节日。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为“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为“中元”,是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为“下元”,是水官解厄日。说到这了,这中元节的由来就说清楚了,同时这上下的事儿,您是不是也明白了。
得嘞,咱接茬聊中元节。
在民间,人们管这中元节也叫“鬼节”,为什么呢?在前面咱们说了这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据传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掌管地狱之门的地官,要打开地狱之门,让已故的祖先可以回家团圆,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人们就要祭祖、上坟,还要点荷灯,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各地儿的道观也都举行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强调孝道,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所以,中元节实际就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由此也就有了鬼节之说。
佛教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这是印度语,也叫“盂兰盆会”。意思就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佛教的这个活动正好和中元节重日,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寺院要举行超度法会,过盂兰盆节,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因此,中元节和盂兰盆节便同时流传下来了。
说到盂兰盆节了,这里还有一个在民间从晋朝就开始流传、脍炙人口的佛教故事,叫《目连救母》。
故事说的是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虽甚富,但却吝啬贪婪,其子极有道心且孝顺。她屡屡趁儿子外出时,就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目连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母亲。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母亲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流传久远、甚至到今天,我觉得关键在于故事诠释了劝人向善,劝子行孝的道理。京剧《目连救母》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七月半”,说的也是这事儿。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一般是时到傍晚,人们开始举行祭拜仪式。祭祀时,要先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日将先人排位送回为止,祭拜时间一般持续半个月,这“七月半”的由头儿就是这么来的。
祭拜时,得按照辈份和长幼次序,依次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但送回时,一定要选择断黑之后,也就是天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俗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多了,许多农村地区兴许还隆重一些,但一般在城里头,基本没有什么活动。不过这些年,不知是怎么兴起的,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五当天或前后,打傍晚开始,就有人在街口或十字路口的便道,在地面上用粉笔画上白圈,白圈朝西的方向留有豁口,在圈里点燃纸钱,祭祖或祭拜亡故亲人。
这事儿咱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是咱老百姓祭奠怀念亲人的一种方式吧,在我印象中,北京街头有这样的祭奠活动也就是近些年的事儿,怎么形成的、什么个情况咱一时也说不好。不过,就这事儿我倒是有个建议,咱烧完的纸灰是不是应该扫一扫,收集起来放到垃圾箱里,免得路口都是一堆一堆的纸灰,既不美观也不方便行人行走啊,您说是不是这理儿!
中元节,民间的民俗活动不少,最隆重的就是道观,比如咱北京在地安门的火神庙、西便门外的白云观等道观,都举行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福吉祥道场。佛教寺庙也举行盂兰盆节活动。
在民间最普及的活动还是放河灯,这里也有讲究。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应张灯祭奠。但人鬼有别啊,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鬼魂就在那幽冥的地狱里,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就是在水里了。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灯表现的是既是生者一种心情,也是做的一件善事。
嘚,中元节的这点事儿,大概意思说清楚了。当然这里还有好多的典故和一些民俗的活动没有说到,咱得空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