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端午节并不是纪念谁,而是“水鬼节”,你同意这说法吗屈原粽子湛江雷州

记得家里的老人说,湛江的端午节不是纪念谁的,而是“水鬼节”,这一天水里的鬼很厉害,小孩子千万别到海里河里游泳,否则要被鬼抓去。

我们当时听了这话,虽然表面上点头应付,但暗地里却嘲笑老人没文化,连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都不知道。后来年龄大了,知道一些民俗历史后,才知道老人不是乱讲的,而是祖宗传下来的典故,有一定道理的。

端午节是中国人的重要传统节日,据说已有几千年历史了。现在官方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主义诗人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便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那时候将“死后有全尸”看得很重要,老百姓便将做好的粽子投到江里,让鱼吃了,便不会吃屈原的尸身。

端午节与屈原有关,这说法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最早的端午节应该是老百姓对农业气象的一个记录。古时候的人认为,端,就是开端的意思。五,又是“午”的谐音。古人就认为古人认为“五”是阳气始盛之数。因此5月的第一个逢五的日子就叫“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

不知端午节是不是从吴越一带流传过来的,据说端午节是祭拜“龙祖”的节日。我所在的广东湛江,端午节这天是需要劏鸡拜神拜祖的,有的家庭还会用鸭(拜鬼)。拜的神也就是家里常供的神,如华光啊,康皇啊,观音啊,并不是什么“龙祖”。海边的湛江人还会精心烹制一台丰盛的海鲜大餐,同时奉上粽子,供祖先“享用”。

湛江的端午节是个大节,也称为五月节,一般五月初一就开始筹备了。早上吃桃子,让邪气“逃之夭夭”,用艾叶洗脸,晚上用药草煲水洗澡。老人家说,端午节的暑气最毒,邪气最盛,人容易生病。

加上湛江是“南蛮”之地,蛇虫多,易咬伤人,过去医疗条件落后,只能借助于药草来预防。有的些农村家庭还有艾叶和香茅的习惯,用它们的浓烟,在屋里熏几遍,屋里几天都是艾草的香气,蛇蚊跑光光。赤坎南华市场至今都有几个阿姨卖药草,每到端午节生意都很好。

湛江的“扒龙船”,也就是常说的“赛龙舟”,历史也比较悠久了。雷州南渡河、吴川鉴江、廉江九洲江,都有举行龙舟赛的习俗。十来年前,湛江还在金沙湾搞过几届国际龙舟邀请赛,海上赛龙舟,也很有特色。

湛江的端午节当然离不开粽子。湛江包粽子的叶子很有特色,常常用簕古叶来包,也就是野菠萝叶。其实这是没办法的事,其实粽叶(箸叶)才是最香的,但它不太适合湛江的气候,长成的数量不多,而野菠萝叶在雷州半岛到处都是,所以就用它了。簕古叶虽比不上粽叶香,但也有另一种清香,比较有特色。

飞鸟哥说,他们小的时候包粽子,也是用野菠萝叶,先要扎紧底部,到了最顶部留一个口子放米放料。由于织的工夫比较多,在端午前,巧手的女仔们就用野菠萝叶织好粽子形状,不要封口。等到五月初四的时候,母亲将糯米和猪油炒了之后,放些肉丁和虾米,将粽子完善,蒸熟之后很香很香的。

麻斜及坡头的一些地方,会将端午节提前到五月初四过,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一百来年前,老百姓不满法国殖民者的统治,约定到五月初五举行反抗活动。但端午节又是传统大节,老百姓不想错过,同时也想装出“和平过节”的样子来麻痹法国佬,便提前到五月初四过。因此便有了五月初四过端午的习惯。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粽子。赤坎的伟智哥小时候家境不错,孩提时认为吃粽就是吃饭,没什么意思。而廉江的榕树妹说,石岭粽子“牛龟甘大”,一只顶三餐,又大又腻,不是很喜欢。 但对于穷人家出身的飞鸟哥来说,粽子绝对是童年的美食了。

俗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这话本来是一种南方地区农业经验的说法。因为端午节是夏初,南方地区已进入雨季。农历六月是早造水稻收成的季节。如果端午节那天下了雨,就表示近期一个月会阴雨连绵。

过去,人工收割水稻要几天才能收完,收割好的水稻还要在场院里晾晒。如果连日阴雨,没收割完的稻子就会烂在地里,场院没“干透”的稻子就会发霉变质。没有了收成,人们就要饿肚子了。所以“端午节的水”真是比鬼还讨厌。虽然湛江的降水主要是集中在夏季,但湛江人的祖先多为福建或外省移民,这农业的经验也随之传下来了。

也因为“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这句话,“端午节的水”成了大忌。老人家也把端午节称之为“水鬼节”,认为水鬼作怪,端午节才会下雨。

同时,老人家也认为这一天水鬼活跃,千叮嘱万叮咛,叫小孩千万不能去水塘或海边游泳,否则很容易被“水鬼”抓去。这个说法代代相传,成了本地的一种风俗。由于老人家没什么文化,消息比较封闭,还真不知“屈原”是谁,只认同祖宗的说法,将端午节说成“水鬼节”也情有可原了。

各位网友,你们那里端午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有什么习俗?欢迎留言讨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独特的广西”鬼节”广西七月十四鬼节的来历 可以追溯到古代汉人南迁和南方战乱时期。这个节日在广西及南方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丰富的习俗。 起源于汉人南迁,大约在宋代,由于北方战乱,一批汉人仓促南逃。为了聚拢祖先的亡灵,他们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四,以便在逃往南方时带着祖宗牌位一起迁徙。 jvzquC41yy}/lrfpuj{/exr1r1>f7l;877897j
1.中国三大“鬼节”的来历“鬼节”的来历 清明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因此得名。” 清明这个节日据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jvzquC41yy}/z~jzkng/exr1pg}t1;<272>10qyon
2.鬼节的来历鬼节怎么来的鬼节的来历 鬼节怎么来的 1、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 2、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鬼节有中西之分,在中国有很多鬼节,分别有七月半,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等。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最著名jvzq<84o0{~mcm~0eqs0lrsi{ct04;;9;64tj}rn
3.★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的来历专题:权威提供中元节的来历,关于中元节的来历,欢迎收藏无忧考网节日作文栏目获取更多最新中元节的来历信息。【CTRL+D 收藏备用】 中元节的来历字数400字 篇一:中元节的来历400字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jvzquC41yy}/7:yguv4og}4lkgxj|~tygp5{jxsi{wgolrjnckrj
4.彝族鬼节传说是真的吗,还是谣传?彝族是属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这个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那么关于彝族鬼节的传说你具体知道多少呢?哪些是你不知道的呢?这些传说是真的吗?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元节 摸奶节大致传言是:“时间为每年阴历的7月14、15、16三天,摸奶节期间男人以摸到奶为吉祥,女子们以被摸奶为jvzquC41okv/zrsi|wu4893ep1ps1ƒmqpivcwokg1mvksng13?3:?80jvsm
5.中国四大鬼节的来历,你了解多少?中国许许多多的传统习俗都体现在了一些节日当中,像鬼节就有著名中国三大鬼节。 在这三大鬼节的日子里,又各有不同的习俗,来历也各不相同,但都蕴涵这丰富的文化,是历史的传承与积淀。 上巳节(农历三月三)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祓即祓除疾病,清洁身心。禊为修整、净身。上巳春浴的习俗,发源于周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64=57h6235782=7:0jznn
6.“鬼”节的来历“鬼”节的来历 评论(3)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jvzq<84o0z~u0ls1dnuh1jwv0jznAjwvKfC82;8838
7.中国四大鬼节是哪些关于这个鬼节的来历,民间也有传说,相传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jvzquC41o0vjplfk0eun1jwvkerf1><4556/j}r
8.鬼节由来鬼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如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jvzq<84o03;usu3eqo5{kzp/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