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七月半,这是广西“鸭”界最害怕的日子。
鸭子绝望,正是“七月半的鸭子,嫌命长”的宿命,这句话,特别形容那些吃饱撑了,得瑟又没料,没事找抽的人,像现在海峡那边的人,所作所为,这话犹为合适。
为什么广西会对鸭子说这么一句话呢?这就是中元节了。
七月半为什么在广西这么受重视呢?其实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祭祖风俗。
在广西,每年与祭祖有关的节日有很多,冬至,过年,清明,端午,七月半,八月十五,九月九,春社秋社等等,其中冬至,过年,清明,七月半犹为重要,当然,不是说其他日子不重要,而是以普遍性来说,这几个日子比较广泛。
这些日子的祭祖习俗,说是封建习俗也好,传统文化也罢,反正流传到今天,很多地方依然重视。
冬至,春节,清明就不说了,就说今天的七月半,可以讲过了中午以后,街上基本静悄悄了,虽说不是法定假日,但很多上班的也没什么心思了,街道空了,市场空了,工地空了,总之人们都只想回家劏鸭,起案祭祖,摆桌整大餐了。
关于广西过七月半,现在都成为网上热点话题之一了,很多人,特别是不太重视过中元节的北方人就好奇了,即使他们不重视中元节,但要过这节,都只会照着日历过七月十五中元节,可为什么广西广东却提前到七月十二,十三,十四呢?
其实在两广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对人的生老病死慢慢都会形成各种风俗,所以对待人生四事,都会在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传统习惯产生。
两广地区是如何对待七月十五的呢?
关于中元节,它的意义,意思网上一搜就知道个大概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学术,名字解释,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就不复述了,只说一些地方的说法。
古人认为,七月十五,中元之期,实际上是给“鬼”过的节,所以才叫鬼节;
何谓之鬼,实际上就是从阳间过去的人,是人死后在另一个世界所拥有的身份,是人生之后的延伸,所以在保留传统文化比较多的两广地区及一些地方,大多数是不过七月十五这一天的。如果在这些地方非要说过七月十五这一天的,要么是新生代,要么是北方来的。
这也是中元节存在的真正含义。
七月十四,这天才是人间过的中元节,才是“正节”。
正如前面所说的,阴阳两隔,人鬼殊途,这节日主要是阳间的人向阴间的故人表达感情的,所以在七月十四就衍生出一套完整的仪式。
阳间的人起案桌,摆上各式祭品,举行祭祀仪式,杀只鸭子,以达到渡忘川河,弱水,把人间的愿望,或是物品送到阴间故人的手上。
为何偏偏选择鸭子,以前写过的文章(《桂平人文:史说桂平七月半中元节风俗》)也介绍过了,主要就是古人对阴间的环境有过很多具体的定义,水多,人鬼不能渡,所以以鸭为运输工具达到送货的目的。
因为阴阳有隔,路程遥远,所以,阳间过七月十四时把寄托了哀思的物品,附于鸭子身上,以在七月十五中元节时能及时送到阴间故人手上。
要按这个说法,那都统一过七月十四就好了,为何还有过七月十三,七月十二的呢?这又是另外的说法了。
按传统的说法,阴间也是有制度的。都知道,人生无常,生老病死,所以每年都有新亡人到达阴间,他们到达阴间,是有个过渡期的。新到的当年,他们是有很多限制的。
阳间一年数次的祭祀,焚烧的那些物品,实际上都是给早到者,给之前的祖先的。那这些新亡人两手空空游走在阴间,这怎么办呢?
为了让新亡人适应这个环境,民间又有一个说法了,叫“拦祭”。
什么叫拦祭呢?
就是说每到一年的三大祭日,清明,七月半,冬至时,如果家有新亡人,那就要进行“拦祭”,算是专门给新亡人送祭品的,也是阳间人对新亡人的一种担心,一种情感关怀,把阳间的一些人际关系想象到阴间。
这种对新亡人的“拦祭”必须要在这三大祭日的前一天或是前几天进行,所以也叫拦清,拦七月十四,拦冬。
拦清,拦冬的日子选择性比较大,一天两天,早一周都可以,拦七月十四的日子也有选择,有的地方进 七月 后,到十四以前都可进行拦祭。
再后来,“拦祭”这事渐渐被人忽略了,或者说因为生活环境,没法遵守了,人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过我也过,你家杀鸭我也跟着劏鸭。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