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七月半)烧袱子的习俗与袱子封面的书写要求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1、右上角:“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2、中间行: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故”,死也。“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讳”要朝右挪半个字,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男的接着写名讳。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只有小名。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这是公平的。

“魂下受用”,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孝顺地呈上。

3、左边行: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其实并不简单。男人的配偶只能写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写姓氏。未出嫁的女儿、孙女可以写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写了。为了简单还可以率孙、曾孙、玄孙。

4、特殊的包袱: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

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

1、天运 年 月 日 火化 祀 具

故 老 人收用 上

今当 之期化帛一封奉

背面写封号

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

3、七月半

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

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

中间加上 :孝什么什么奉上

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 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

后面大大的封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魂下受用;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

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正午前由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THE END
0.中元节封包格式,烧的纸钱,已故亲人拿不完,要请阴间的人挑回去。怎样写包钱的纸袋?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重要的是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 纸,祭祀时焚烧,称“写包封”。(一) 祭祀写包封(袱纸)书写格式:包封的形制其实像极了古时的信封,用毛笔,从右起,竖着写,左结尾。 1.右上角:七月半就写“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封(袱纸)寄钱的原由、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51723@4351>2:A878:e2399559;367xjvor
1.农历七月十五日(鬼节)亡人节、月半节写夜笼、一包、一封、一笼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七”素来被视为复生之数,是个吉祥的数字。因此,在古代最初时农历的七月也被称为“吉祥月”和“孝亲月”,而此时又是丰收的季节,就定于七月半为祭祖之日,将秋收的粮食、果蔬供奉给祖先们享受jvzquC41yy}/onnrkct/ew46xf=lwj
2.今日中元节,5大禁忌,你了解吗?这与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有关,相传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七月十五都送给沉香一只活羊,取姓“杨”的谐音。 后来逐渐在民间也兴起演变成了送一只“面羊”,即用面做成羊状的吃食。 节日五大禁忌 ①忌在河边走 老一辈常常告诫,“中元节不要走河边,水属阴,千万注意别沾染了不干净的东西”,其实这是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2:86215<33B566a725:;784940|mvon
3.中元节的禁忌解析中元节禁忌:不要开玩笑 在中元节当天切记不要开鬼怪的玩笑,更加不要玩什么探灵的游戏,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鬼节的传统我们还是要多一点敬畏,否则用儿戏的心态去面对他们,必然会遭到报复。 中元节禁忌:忌路边捡钱 在中元节当天,我们可能会见到路边有一些零碎的钱,此时记住,千万不要捡起来,因为这是别人交给鬼jvzq<84yyy4vpsx0eqs0|8=235;10qyon
4.中元节的禁忌有哪些中元节,这个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蕴含着许多传统习俗和禁忌。在中元节的庆祝活动中,有一些特定的禁忌需要我们遵守,这些禁忌被视为尊重和纪念祖先和已故亲人的方式。那么中元节的禁忌有哪些? 中元节的禁忌有哪些 1、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明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jvzquC41ujkoiqzq0vobpznlwp4dqv4okr5eql435::867mvon
5.中元节包袱如何书写,中元节包袱的写法是什么?在民间中元节有给逝者烧包袱的习俗,也就是内装冥钱、冥衣等物的一包纸,那么中元节包袱如何书写呢,中元节包袱的写法是什么?传说每到农历七月,地府大门洞开,百鬼夜行,所以整个七月叫做鬼月。想要了解更多2019年农历七月日子吉凶,就快关注水墨先生网。 中元节包袱如何书写? jvzquC41o0ynz|3eqo5ggwlujwo0|qnujk522><87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