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元宵时!元宵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较浪漫的一个~
今年的你有没有吃汤圆、猜灯谜、逛花灯呀?
不光大家喜欢元宵节,出题老师也很喜欢哦。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那些可能成为高考语文英语考点的元宵节知识~
赶快拿出你们的小本本开始记录吧!
元宵节高考语文考点
一、元宵节文学常识
1.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位元宵节。
2.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
为“宵”,故一年中个月圆之夜被称为元宵节。
3.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4. 元宵节习俗: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等。
二、元宵节成语
1.祈晴祷雨
成语典故: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庶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卷中。
——明·无名氏《贺元宵》折
2.于家为国
成语典故: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庶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卷中。
——明·无名氏《贺元宵》折
3.万载千秋
成语典故: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
——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
4.福寿齐天
成语典故:俺从神圣降临下方,庆贺了元宵,祝延圣主福寿齐天也。
——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
5.天真无邪
成语典故:小青年们听了,都放下碗筷,用潮乎乎的眼睛看着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顾笑言《正月十八吃元宵》
6.脱颖囊锥
成语典故:非画饼,似脱颖囊锥,头角峥嵘。
——明·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
三、元宵节古诗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四、名家笔下的元宵节
余秋雨:元宵是叛逆的
余秋雨在2010年特别为元宵节写过一段文字:
“我一直以为它只是年的结束,却不知还有这么多的含义。这是个狂欢的节日,是个释放的节日,也是个‘情人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都是古人在描述元宵节时留下的诗词。”
余秋雨说春节是个制约的节,而元宵节是个叛逆的节日,“是个叛逆的节日,是个年轻人的节日。
春节时合家团聚,作为子女在家孝敬父母,但在元宵节,年轻人走出去,在热闹当中寻找那种高雅,那种美丽。”
老舍:元宵火炽而美丽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的名作。
文字描述的北京灯节,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公园里放起天灯,像似的飞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
冰心:好吃的一直吃到元宵
冰心在《漫谈过年》中写出了对元宵节里家乡风俗的难忘记忆。
“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福州的风俗,元宵节小孩子玩的灯,都是外婆家送的。
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因此,外婆家送给我们姐弟四人的是五盏灯!
我的弟弟们比我小得多,他们还不大会玩,我这时就占了便宜,我墙上挂的是‘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一手提着一盏眼睛能动的金鱼灯,一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觉得自己神气得很。“
汪曾祺:看,围屏!
汪曾祺在《故乡的元宵》一文中,描绘了江苏省元宵节独特的风俗活动:看围屏。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
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
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
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元宵节高考英语考点
一、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
Lantern: 灯笼
The 15th day of the lunar calendar: 正月十五
The Lantern Festival marks the end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Lunar New Year) celebration: 元宵节标志着春节庆祝的尾声
那如果你想向外国朋友解释下什么是汤圆,可以像下面这样解释:
Tangyuan is a Chinese dessert made from glutinous rice flour mix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water to form balls,which is filled with fillings. And then cooked and served in boiling water or sweet syrup.
fillings ['fɪlɪŋz] 馅儿
syrup [ˈsɪrəp] 糖浆,糖汁
glutinous [ˈglu:tənəs] 黏的
二、元宵节什么来历?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which marks the end of New Year festivities.
元宵节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标志着新年庆祝的结束。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is known as the 元月(yuan yue). And in ancient China, the night was referred to as 宵 (xiao). So when the first full moon rolls around, this night is accordingly known as 元宵(yuan xiao)。
农历的一个月被称作“元月”。然后在古代中国,夜晚被称作“宵”。所以当个月圆之夜到来的时候,这个晚上就被称作了“元宵”。
It dates back to the Han Dynasty.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
三、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hanging lanterns挂灯笼
solving lantern riddles猜灯谜
eating tangyuan吃汤圆
lighting firecrackers放鞭炮,
do stilt-walking踩高跷
dragon and lion dancing舞龙舞狮
四、怎样祝福别人“元宵节快乐”?
快乐的元宵之际,谨致我的想念与祝福。
Thinking of you and wish you a Happy Lantern Festival.
愿你元宵节幸福无尽。
May Lantern Festival be filled with happiness for you.
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福,元宵节快乐!
Warm greetings and best wishes for Lantern Festival!
五、可以用到作文里的习俗介绍
🥣吃汤圆
Eating Tangyuan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 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Tangyuan, also know as yuanxiao,is a Chinese food made from glutinous rice flour mix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water to form balls and is then cooked and served in boiling water.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元宵”,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吃。
🎊赏花灯
Decorating and hanging lanterns is the main tradition of the festival, with lanterns big and small hung around households, parks, streets and other public spaces. Red lanterns of various shape and type will attract countless visitors to watch.
正月十五赏花灯是元宵节必有的另一项习俗。人们把大大小小的花灯悬挂于家门口、公园、街道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各式各样的红灯笼将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猜灯谜
Solving riddles on lanterns has been a popular tradition since the Song Dynasty. People write riddles on paper and stick them to the lanterns and if someone guesses correctly, they can pull the riddle off. The notes often contain messages of good fortune and wishes.
从宋代开始,猜灯谜就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民俗活动。人们把谜语写到纸上并悬之于灯上,供人猜射。通常,谜底都是各种吉祥话和祝福。
其实不止是元宵节,高考文学常识可谓是常客,但是考生在考试时一直是失分比较多的地方之一,因为考查范围非常之广,形式也是比较多样,其实只要大家掌握方法,学会总结和积累,解决题目也是游刃有余的。
一、中国传统节日考点汇总
正月初一
春节
换桃符、屠苏酒等
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按照公历,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按照农历,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新年。王安石【宋】《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等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 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较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较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欧阳修【宋】《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三月初三
上巳节
祓禊、赏桃花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清明节、二天
寒食节
吃冷食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4月5日前后
清明节
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
五月初五
端午节
悬钟馗像、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文秀【唐】:“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月初七
七夕节
穿针乞巧、
染指甲、
吃巧果等
是我国传统节日中较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较为重视的日子。在这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杜牧(唐)《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月十五
中元节
放河灯、祭祖等
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等
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苏轼【宋】《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九月初九
重阳节
登高、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插茱萸等
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王维【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月初一
寒衣节
祭奠先人
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中国鬼节:清明节 ( 公历四月五日) 、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五)、上巳节 ( 农历三月初三) 、 寒衣节 ( 农历十月初一) ;中国祭祖节日: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
十月十五
下元节
祭祀祖先,庆水官诞等
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腊月初八
腊八节
腊八粥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12月22日前后
冬至节
吃水饺、汤圆、喝羊肉汤等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腊月廿三或廿四
祭灶节
祭拜“灶王爷”(又称:灶君公公)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令菩萨”或“灶君司令”,泉人一般称“灶君公”。传说他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腊月廿九或三十
除夕
守岁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较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二、例题演练
1. 以下内容,哪项属于七夕节的风俗( )
A.乞巧、祭拜钟馗、登高、赏月
B.乞巧、祭拜魁星、晒衣、晒书
C.乞巧、祭拜钟馗、晒衣、晒书
D.乞巧、团圆、祭拜魁星、饮菊花酒
【答案】B。中公解析:“祭拜钟馗”是端午节,“登高”、“饮菊花酒”是重阳节,“赏月”是中秋节,“团圆”中秋节或元宵节等。
2.以下哪一习俗不属于清明习俗:( )
A.祭祖扫墓
B.插柳戴柳
C.春游踏青
D.闹社火
【答案】D。中公解析:“闹社火”是闹社火又称耍灶火,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每年过年过节举行,穿街过村进行表演,成为人们庆贺一年成就的盛会,现在为的是红火吉祥。社火凝聚汉族劳动人民深层次文化基因、体现民族特征、充分表现汉族劳动人民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的民间艺术瑰宝。
3.下面有四句诗,你知道哪一句与清明节有关(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B。中公解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描写中秋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诗人的杜牧《清明》描写清明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是春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重阳节。
4.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的景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个传统节日是( )
A.重阳
B.七夕
C.中秋
D.元宵
【答案】C。中公解析:大致意思“庭院中间月光一片白,鸦鹊已经归家,在树上栖息;清冷的露水无声无息浸湿了桂花。今天晚上月儿又圆又亮,大家都在远望,不知道在这思亲佳节思念着谁。”这首诗写的是中秋节的情景,表达出思乡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