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又到了黔东南的那些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七月半,即为黔东南对上元节的俗称,也称鬼节。中国其他地方也有将其称作盂兰盆节、施孤、地官节或斋孤的。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苗疆的七月半比较特殊,是从农历七月十三开始至七月十五。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七月半,鬼乱窜。”这是流传于坊间的一句俗语。每到农历七月十三至十五的时候,就是我们俗称的鬼节。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分别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也就是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民间有拜祭地官、祭祀祖宗和普度亡魂的风俗。中国历史上,七月十五,又是个祭祀国家和地方的忠孝大德之人的日子,也是民间百姓寄托对祖先的追念产哀思。

那黔东南的“七月半”习俗

大家还记得吗?

鱼、鸭不能少

黔东南地区有七月半这天必须吃鱼和鸭子的习俗。这两种食物都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吃鱼的说法据说是为了和祖先有沟通,杀鸭子的原因是说把鸭子的血滴在焚给祖先的纸包上,鸭子就会驮着包顺水回到源头,带给祖先。这样的传说也许与祖先来源于河流有关。总之生命的始终都和水有关。来源于水,回归于水。这样的观念于是就表现在了节日里祭祀的食物上。

烧包封

七月半这天除了准备食物外,还要准备给逝者与鬼魂们的银钱,俗称“烧包”。给自己家族中过世的人,则是要焚化封好钱纸的纸包,在白色包上的中间以子女或者孙子的名义写上 “故亡X X老大人查收”必须是十一个字,这其中有个传统,是因为人这一生总要经历“生劳病死苦”这样的步骤是一个轮回。所以要在轮回出头的地方落一个 “生”的字脚。就是为了祈祷逝者早日登上天界。十一个字的排列顺序就应了“生劳病死苦 生劳病死苦 生”。

放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中元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THE END
0.中元节的习俗,你知道几个?风俗祈福法事天灯这是富民一直以来保存至今的中元节民间风俗。踏入农历七月后,人们陆续上街购买中元节用品。准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泼姜水饭如烧豆腐、白饭、肉菜、茶酒等,在家附近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浇泼水饭的目的一是为了让逝去的亲人及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L;QGIHPP276;B[US0jvsm
1.中元节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是哪天,中元节风俗禁忌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现在您知道中元节是什么节,是什么意思了吧。2013中元节是8月21日这一天,以上是中元节风俗和禁忌,请您参考。jvzquC41o0sbhnsiyq4dp8ytcxkm/wjyu1817<=90jznn
2.福建的中元节习俗  福建的中元节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为道教的“中元”,故称“中元节”。佛教传说,目连为救母曾求于佛祖,佛祖嘱咐他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祭其母,因此又称“盂兰盆会”。中元节的民间主要活动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所以俗称“鬼节”。   福建旧俗十分重视中元节。民间传说,七月初一“开狱门”(闽南称“jvzquC41okttw7mvvrio0lto1ktgq8mvon532:;:375QYJ_MQR]V[LV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