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关于今年的中秋节,老辈人却说“不一般”。只因在民间有句老谚语“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月夕秋分后,五谷皆丰收”,那它是什么意思,今年的中秋节又是在什么时候呢?我们一起来提前了解下,大家也要早做准备。
中秋与秋分的传统意蕴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是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因为这个节日的时候,正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据说此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据说是起源于上古时代对月亮的崇拜,是古人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而真正备受重视普及开来,则是从汉代开始,真正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这是在唐朝初年,到了宋朝的时候就特别的盛行了,还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我国古代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便与团圆、赏月、吃月饼等习俗紧密相连。特别是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它不仅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
而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第十六个节气,也是属于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酉,即太阳达黄经180°交节,其时间是在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而今年的秋分则是在9月22日。
在秋分节气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因此秋分之一,就是把昼夜平分了,同时秋分还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正好也把秋季一分为二了。
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万物开始进入收获的季节。
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月夕秋分后,五谷皆丰收,是什么意思?
这是在过去民间广泛流传的一句谚语,其中的“月夕”指的就是中秋节。因此它的意思是说,中秋节如果是在秋分节气之前,那么预示着当年是“灾年”,比如自然灾害多,或许是旱灾,或许是水灾,还可能是虫灾等,总之是导致农作物收成受影响。
相反,如果中秋节是在秋分节气后,那么就预示着五谷丰登,将会是一个丰收年。
这句俗语,凝聚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与朴素理解。在农业社会,粮食的收成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社会的稳定。
因此,古人通过观察天文、气象等现象,试图预测未来的年景。中秋节与秋分的相对位置,便成为了他们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秋分后是“三秋”大忙的关键期,而这个期间的关键就贵在一个“早”字。如果能及时抢收秋收作物,不仅可以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而且还能适时早播冬作物,从而能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
而如果中秋是在秋分前,这就认为当年的气温冷的快,这明显就不利于秋收和对越冬作物的播种。
而今年的秋分是在8月22日,可是中秋节却是在8月17日,比秋分早了5天,即是早秋在秋分节气前,根据前面的说法,那就是预示今年是灾年。
然而,这种预测方式虽然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经验,但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其准确性却有待商榷。
毕竟气候的复杂多变、人类活动的干预等因素,使得自然界的规律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因此,当我们面对“今年中秋在秋分前”这一事实时,或许不必过分担忧或迷信于古老的预言。
另外根据老辈人的经验来看,真正影响农作物收成好坏的,是在秋分时节的天气,不管是干旱少雨,还是出现连绵的阴雨天气,它们都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收获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
所以古人的这些谚语,不可不信,但也不能全信。具体还是要看当地的气候环境,合理的安排。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