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群众来说,中秋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回家与家人团聚。
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亲人与朋友之间会相互祝愿,也会相互陪伴,一轮明月代表的则是团圆。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2024年的中秋节与其他年份的中秋略显不同。
9月17号就是中秋了,经过专家分析,我们才知道这是60年难遇的一个中秋。
今年的中秋有三大特点,具体都是什么呢?
中秋节有人要“躲月”?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的就是过各种节日了,因为这时候能放假,一家人聚在一起好生热闹,家中的长辈还有小辈们都会在一起谈天说地。
这时还有月饼可以吃,到了金秋时节,各种瓜果已成熟,梨和葡萄加上桂花茶,成为了搭配月饼的最佳选择。
2024年的中秋是阳历9月17日,这时各单位开始陆续发放福利,还有准备放假事宜了。
每个企业盈利情况不同,发放的福利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企业都会发上一盒月饼,或者一些水果或者米面油等,不管什么馅的月饼都是圆形的,这也意味着团圆美满。
古时候人们喜欢夜观天象,通过斗转星移去推算天气还有运势,中秋时节满月高悬星空万里。
人们坐在一起仰望天空一同赏月,这体现出了大家对家庭美满的一种向往,和对于亲情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月亮又圆又亮,这代表的是新生以及希望,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满月代表的是完美、完整,以及事物的和谐。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一天不管是在外拼搏的打工人,求学的游子,会踏上返家之路,为的就是能与家人团聚。
这时还有一道美食大家千万不要错过,那就是螃蟹了。
每年中秋时节正是螃蟹还有大虾相继出塘的时候,这一时期的河蟹膘肥肉美,怎么做都让人赞不绝口。
在中秋还有躲月的说法,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躲太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传统,一般老人比较关注这个,不过现在“躲月”习俗已经变得越来越淡薄。
2024年中秋节,需要“躲月”的属相有牛、龙、狗、兔以及羊。
这些人在中秋节当天晚上最好不要外出,更不要到河边等危险的地方,还要注意尽量避免与家人或朋友发生争吵和冲突。
特点一:今年的中秋提前了
在去年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2024年将是充满机遇的一年,而且今年的年份本来就有些特殊。
今年是甲辰龙年,民间也将其称为青龙年,这一年还被大家称之为无春年,在有些地方认为无春年不宜嫁娶。
青龙年加上无春年,这样的搭配60年难遇,这也让2024年显得尤为珍贵。
也正是因为如此,你会发现很多节气其实都提前了。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大部分情况下中秋节应该都是在9月下旬或者10月初的时候来临,就拿去年来说,中秋节与国庆节的假期几乎是连在了一起。
今年的中秋来的早,这其实也是对秋天气候的气温的一种预警。
一般情况下中秋过后天气就会逐渐转凉,正式进入到早秋的状态。
中秋的节气提前,说明今年我们会尽快步入秋风习习的状态,相信大家都已经有所感触,这几天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气逐渐远离。
而且中秋节来得比较早,对于上班族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因为在此之前有时候中秋与国庆节的假期几乎相连,大家都是直接连下来休息,之后还会各种倒班。
这两个节日可是最受大家期待的小长假,他们分开之后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享受更多的假期了。
不过大家想要回家探亲,一定要提前订好各种车票了。
有些人会在这一时期选择外出旅行,由于两个假期分开,各景点的工作压力可能比往年要小一些。
特点二:中秋在秋社日前
我国历史底蕴深厚,在各种节日中有一个秋社日。
这一节日有些地区是不过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都会祭祀土地庙。
这一祭祀活动主要就是为了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以及农业的丰收,在大部分情况下,中秋节都是在这一节日之后。
2024年秋社日是在9月21日,所以说今年是先过中秋。
这在民间也有一定的说法,先祭拜神明然后再过中秋,这是对神明以及自然的一种敬意。
而现在两个节日的前后顺序进行了一个调换,民间的说法是这一年秋天的稻米的收成会大不如往年。
我们都知道这种说法带有一定迷信的色彩,而且通过科学技术的辅助,我国农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我国粮食储备充足,现在各地又有了温室大棚技术,就算在冬季我们也能种出新鲜的瓜果蔬菜。
这些都预示着,通过人力我们正在逐渐摆脱对自然的依赖。
可两者的关系不可能被彻底切断,自然环境与农耕文化间的联系一直都在。
民间的这些说法我们只能做一个借鉴,就算今年中秋节的日期比较特殊,大家也没有必要太过于担心。
古代留下来的一些谚语现在只能作参考,这些谚语存在的价值,是提醒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并利用当下的技术勇往直前。
特点三:中秋节在秋分之前
我国一共有24个节气,秋分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
这说明秋天已经悄然来临,在这时北方城市开始陆续收花生还有秋玉米了。
每年秋分一过,天气就会逐渐转凉,这也是在告诉我们,需要适当地增减衣物了。
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也许中午的时候依旧艳阳高照,可清晨和晚间需要身着厚实的衣物。
今年的秋分在9月22日,也就是说今年的中秋节在秋分之前。
千万不要小看这提前的几天,民间有句老话“中秋在秋分前,必定是灾年”。
在当下时代我们更注重科学,这些民间的俗语和谚语,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却体现出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很多谚语在生活中逐一应验。
在老人看来,如果中秋在秋分之前,说明一部分地区的秋收不太理想,会有减产的情况。
秋季的降雨可能会伴随着大风天气,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极其不利。
有些地区种植的秋玉米等相继被大风吹倒,减产歉收也就成为了必然。
好在近几年我国农业正在朝着科技化,还有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各种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接连问世,这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些民间谚语,可以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参考,也不必盲目相信。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措施尽可能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不能只凭借俗语论定是否丰收。
终结
今年的中秋节和以往有所不同,可它的意义,和对大家生活的影响并没有改变,我们要继承它的文化内涵。
在团圆的日子中,就算是出嫁的女儿也会在中秋节回到娘家。
对于父母而言,子女不管有没有拿礼物,只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欢笑笑。
这种温馨的场面才是对中秋节最好的诠释,所谓家和万事兴才是真理,愿诸君共赏明月,共庆佳节。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