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起源于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最为盛大,最为欢乐、最为人性化的美好节日。
北宋实行文人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最开明,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社会管理最宽松的朝代。
因此,大学者陈寅恪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元宵节也不例外,已发展成中国古代最盛大的狂欢节和最浪漫的情人节,其盛况高高站在了历史的巅峰,给宋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
宋都汴京(开封)人口达150万,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极度繁荣的商业区让“汴京富丽天下无”。
北宋节日多,元旦、元宵、寒食、天庆、冬至均是放假7天的黄金周。经济繁荣和休闲时间的充裕促进了娱乐业的兴旺发达,游艺街区“瓦舍”遍布城中,文娱表演名目繁多,且营业到夜深,让汴京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不夜城,至今还影响着国人。
在元宵节的街头,各色艺人的表演更是“奇巧百端”;入夜,全城则“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灯品至多”、“精妙绝伦”;开封府的灯饰工程“山棚”万灯齐亮;皇宫内高达五丈的琉璃灯山更是金碧璀璨。
满城灯火,火树银花,满街游人,人尽狂欢,全民歌舞娱乐,通宵达旦,无不沉醉在节日的喜庆中,人满为患还常常导致餐厅爆满,以致一座难求。
文豪笔下的元宵盛景美不胜收:苏东坡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辛弃疾词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元宵之夜,普天同庆,君民同赏,皇帝都要按例在宣德门楼上观彩灯叠成的“鰲山”,看楼下大露台上的相扑、蹴鞠、百戏等表演,人山人海的百姓可近距离一睹龙颜。
宋仁宗说:“朕非游观,与民同乐耳!”
无数小贩则守候在宣德门外,为出手阔绰的皇家供应小吃零食,幸运者可一夜致富。
开封府尹要亲自到现场派发利是(红包),见到的市民每人都可得到10文钱利是,官府对贪心重复领取的人并不予计较。
京城的刑狱机构将“繁闹之地”“照耀如昼”,并“陈列狱具”,张灯“建净狱道场”,用灯饰形象演绎“狱户故事”,用在押囚犯充当群众演员表演司法案例,进行法制宣传。
他不仅到宣德门与民同乐,而且还在皇城端门赏赐御酒“金瓯酒”,并派光禄寺近千工作人员把酒,看灯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可饮酒一杯。
《宣和遗事》记载:元宵节,一女子饮御酒后窃走金杯,被卫士押至徽宗御前。
此女便诵《遮鸪天》一首作解释:“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陈笙歌舞,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她道出的缘由令“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令卫士送归。”
《宣和遗事》还说:宣和六年(1124年)正月十四日夜,宋徽宗命内臣从城楼“撒下金钱、银钱,与万姓抢金钱”,皇家对抢钱失态的市民也不予追究。
元宵节在宋朝还发展成最浪漫的情人节,并兴起了娱乐益智的猜灯谜活动。
元宵狂欢时,宋朝“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
官方对“没些禁忌”的元宵“相亲大会”持宽容态度,不加干预。皇帝甚至还以身作则,带领妃嫔出宫赏灯,以致宣德门楼上的“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
元宵成了宋朝女性最向往的节日,月上柳枝头时,平时足不出户的少女们人约黄昏后,借看灯赏玩之机寻觅爱情,演绎出道不完的良缘。
南宋时,宋理宗下旨将灯节由五天改为六天,官府则免公租房三日租金,并从正月十四日起,公费资助艺人团队和点灯的万户千家。入夜的杭州城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官民同乐,狂欢无限。
南宋李嵩《观灯图》
宋朝的美好甚至令今人羡慕,世界级的英国历史学家汤比因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代。'